提到美式巡航车,你是不是先想到“大排量、粗线条、听个响”?仿佛这些车生来只为耍帅,跟“精准操控”“智能安全”沾不上边?
但印第安最新的RoadmasterPowerplusLimited,偏要打破这个刻板印象——作为美式巡航的鼻祖,百年品牌这次交出的答卷,居然让欧洲豪华旅行车都得回头看一眼。
这台车的核心,是那台叫Powerplus112的发动机。60度夹角的V型双缸,1834mL的排量,听着就够“美式”,但数据才是真惊喜:93kW的最大功率,181.4N・m的扭矩在3800rpm就能爆发。要知道,以前美式巡航多是风冷机,跑长途容易“力不从心”,这台液冷机不仅解决了散热问题,还拿过KingoftheBaggers锦标赛的技术背书——赛道上练出来的可靠性,民用的时候自然更稳。
对比哈雷的MilwaukeeEight114,它少了点“野蛮”,多了份“可控”,所谓“理性狂暴”,大概就是这样:想猛踩油门的时候有劲儿,想平稳巡航的时候不窜。你以为美式巡航还停留在靠排量撑场面的年代?这台发动机早把“力大砖飞”的标签撕了。
光有好心脏,没有好骨架也白搭。这台车用了和Challenger系列一样的轻量化铝合金车架,比老款轻了不少,操控起来不笨重。前悬挂是43mm倒立式前叉,后减震行程直接到了114mm——别小看这个数字,传统美式巡航后减震大多就80mm左右,跑个烂路能颠得人腰疼,这114mm的行程,不管是西部的碎石路还是南方的乡间小道,都能滤掉不少颠簸。
制动用的是布雷博M4.32径向四活塞卡钳,按说规格够高,但实际骑起来手感偏沉,得用点劲握刹车,这点倒是得给想买的朋友提个醒。毕竟巡航车讲究从容,刹车手感也是体验里的重要一环。
最让人意外的是它的电子配置,完全不像“老派美式车”。6轴IMU惯性测量单元是核心,弯道ABS、牵引力控制、盲点监测、后方碰撞预警这些都有,还能根据车身倾斜角度调整辅助力度——雨天过弯的时候,你就知道这套系统多管用,不用怕轮胎突然打滑。
坡道辅助更实用,能维持3分钟驻车制动,跑山路停在坡上,不用一直捏着刹车,解放手劲儿。对比宝马K1600或者本田金翼,它的电子配置没落下多少,甚至把“美式巡航技术落后”的偏见打得粉碎。以前总说欧洲车科技足,现在美式车也能跟得上,这才是良性竞争。
那谁会买这台车?不是刚入门的新手,更像是三类人:
一是老美式巡航粉,玩够了“只讲范儿不讲性能”的车,想找台动力、舒适、科技都在线的;
二是长途摩旅爱好者,我国路况复杂,从高原到城市,这台车的可靠性和舒适性能扛住;
三是不想随大流的玩家,看腻了欧洲车的“精致”和日本车的“实用”,想要一台有文化底蕴又够强的“移动堡垒”。它和哈雷CVO比,科技感更足;和宝马K1600比,美式风格更浓,走的是差异化路线,不是非要比个高低,而是给不同需求的人多了个靠谱选择。
其实这台车最让人佩服的,不是数据多亮眼,而是它没把“传统”和“科技”变成对立面。以前总有人说“要情怀就别要性能,要科技就丢了味道”,但RoadmasterPowerplusLimited证明,两者能焊在一起——百年的巡航文化没丢,现代骑士需要的安全、舒适、智能也没少。
它不仅是印第安的一次升级,更给整个美式巡航车指了条路:别抱着“老本”不放,跟得上时代,才能让更多人爱上骑行。数据是冰冷的,但骑行的快乐是热的,这台车刚好把两者连在了一起。最后问一句,如果你打算入手一台长途巡航车,是会优先选有情怀的“老炮儿款”,还是像这样科技拉满的“新派选手”?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