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
那天在深圳坪山的比亚迪总部,发生了一幕让所有参会者动容的场景。当一位股东激动地分享自己“卖掉其他股票全仓比亚迪”的投资选择时,一向沉稳的王传福突然声音哽咽,停顿几秒后说出:“比亚迪是我的生命,我只有这一家企业。”这句话背后,不仅是一位企业家对事业的赤诚,更藏着比亚迪坚守技术初心、拒绝行业内耗的长期主义底色。
一、哽咽背后的企业信仰:专注与纯粹
王传福的动情回应,源于比亚迪独特的“单一性基因”。他反复强调:“公司股东结构简单,所有业务都集中在比亚迪体系内,我们只专注做好这一件事。”我们只专注做好这一件事。”这种专注体现在三个维度:
- 业务纯粹性:不同于部分车企通过资本扩张构建复杂生态,比亚迪将研发、制造、销售全链条内化,形成技术闭环;
- 价值观坚守:
- 价值观坚守:面对行业竞争,王传福明确表态“绝不拉踩同行”,将精力聚焦于产品力提升;
- 情感联结:股东“全仓押注”的信任,折射出市场对其“技术长期主义”的认可。
---
二、双核战略驱动:全球化与高端化并进
比亚迪将“出海”与“高端化”定义为未来三年的核心战略,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1. 全球化加速度
- 销量爆发:2024年海外销售41.7万辆年海外销售41.7万辆,同比激增71.9%;2025年5月单月海外销量达8.9万辆,创历史新高;
- 目标跃进: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80万辆,同比增幅超91%,海外市场将成为550万辆总目标的关键增量;
- 本地化深耕:资本开支重点投向海外本土化建设,例如在泰国建电池厂、参与巴西公交改造,以技术落地深化市场渗透。
2. 高端化攻坚战
- 技术赋能品牌:以“云辇系统”“易四方”等自研技术为支撑,推动高端子品牌腾势登陆欧洲;
- 直面短板:王传福坦言“高端化进程存在问题”,将集中资源优化设计、营销与服务体验;
- 市场反馈: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高端车型接受度超预期,印证全球化高端路径可行性。
三、技术路线图:电动化补缺与智能化突围
比亚迪以“技术迭代”定义发展节奏,明确两阶段任务:
- 电动化上半场:攻坚用户体验痛点
王传福直言当前充电速度、低温电池性能仍不及燃油车,需通过材料革新与结构优化提升体验,目标是“彻底终结燃油车时代”。
- 智能化下半场:安全优先的渐进式创新
- 原则:将安全列为智驾第一目标,愿为安全冗余牺牲部分能量密度;
- 路径:未来三年推系列技术发布会,每场“解决一个行业痛点”,例如优化传感器-算法协同;
- 场景落地:从自动泊车等低风险功能切入,逐步构建人机协同驾驶生态。
四、工程师文化的“双面性”:技术优势与营销挑战
比亚迪的“技术基因”成就了硬核实力,但也带来新课题:
- 优势面:13万工程师团队构筑护城河,2023年研发投入超百亿,刀片电池、e平台等技术领先行业;
- 待优化面:王传福首次公开承认“营销存在短板”,工程师思维导致品牌在“情绪价值传递”上不足。例如:
- 市场部提议的“机甲风设计”因影响风阻被否决,凸显技术优先的决策逻辑;
- 欧洲消费者更关注“环保生活方式”而非电池参数,需推动技术语言向用户语言转化。
对此,比亚迪已启动渠道服务优化与AI赋能营销,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情感共鸣”。
五、愿景:从“中国标杆”到“全球丰田”
王传福为比亚迪锚定长期目标——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丰田”。这意味着:
- 规模愿景:全球年销量突破1000万辆,覆盖6大洲100+国家;
- 价值输出:通过绿色技术(如非洲马拉维刀片电池供电项目)推动可持续发展;
- 行业定位:以“不拉踩同行”的格局重塑中国制造全球形象,引领产业健康竞争。
结语
当王传福哽咽着说出“人在做,天在看”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企业家的感性瞬间,更是一个技术主义者的执着宣言。比亚迪的故事,始终围绕“用技术创新改变世界”展开——从征服低温性能的电池实验室,到东南亚街头越来越多的腾势车队,再到未来三年每场“解决一个大问题”的技术发布会。或许正是这份拒绝捷径的长期主义,让全球投资者甘愿为其押上全仓信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