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儿,主角是零跑汽车和他们的一款新车B01。
这事儿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零跑放出话来,说他们将来可能会经常把智能驾驶的测试车队拉到重庆来跑。
这话一出,很多人心里都得嘀咕一下,重庆是什么地方?
那可是全国闻名的“8D魔幻城市”,路况复杂得连开了几十年车的老司机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导航软件在这里都可能随时“罢工”。
在这么一个地方搞智能驾驶测试,听起来就像是让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去挑战百米跨栏,这不是开玩笑嘛?
更何况,零跑B01这款车,主打的是10万级别的市场。
一台十万块钱的车,凭什么敢夸下这样的海口,要去挑战智能驾驶的“终极考场”?
这背后究竟是真有本事,还是只是为了宣传造势?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得先看看零跑给这台B01都塞了些什么“硬货”。
现在的智能汽车,说白了就是一场硬件和软件的比拼,而零跑这次似乎是下定了决心,要把配置拉到最满。
首先是车里的大脑,也就是芯片。
零跑B01用上了两颗非常厉害的芯片,都是高通公司的旗舰产品。
一颗叫8295,主要负责车里的那块大屏幕和各种娱乐功能。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部顶配智能手机的核心,有了它,车机系统的反应速度、画面流畅度都特别好,操作起来就跟玩手机一样顺滑,不会有卡顿的感觉。
另一颗更关键,叫8650,这是专门负责智能驾驶的“战术大脑”。
它的计算能力非常强,能快速处理来自全车各种传感器的数据,然后做出判断。
光有聪明的大脑还不够,还得有锐利的眼睛。
零跑B01高配版车顶上装了一个激光雷达,这可是个关键的宝贝。
很多人可能对这东西不太了解,简单来说,它就像是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通过发射激光束来感知周围的环境,能非常精确地知道障碍物的距离、形状和速度。
它的好处在哪呢?
比如在进出隧道的时候,光线突然变亮或变暗,纯靠摄像头的方案可能会瞬间“失明”,但激光雷达不受光线影响,照样能看得清清楚楚。
再比如下大雨或者起大雾,摄像头视野受阻,激光雷达也能穿透雨雾,提供可靠的环境信息。
这对于重庆这种隧道多、天气多变的地方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
根据零跑自己公布的数据,前期购买B01的车主里,有大约30%的人都选择了带激光雷adar的版本,这说明大家心里都清楚,多花一点钱买个更高级别的安全保障,是笔划算的买卖。
除了这些高科技的智能配置,一台车好不好,最终还是要看开起来的感觉。
零跑在这方面也没含糊,他们请了欧洲的专业团队来一起调校底盘。
这就好比一个厨师,不仅要有好食材,还得懂怎么烹饪。
经过联合调校,这台车开起来的感觉就比较均衡,转向精准,过弯灵活,同时对路面颠簸的过滤也做得不错,保证了舒适性。
它的转弯半径很小,这意味着在重庆那些又窄又绕的老城区小路里,掉头、转弯会更轻松。
而且,它的车身结构做得非常扎实,专业术语叫“扭转刚度”很高,这个数据甚至能跟一些上百万的豪华车媲美。
这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车开起来感觉很整,不松散,遇到坑洼路面或者快速过弯时,车身姿态会更稳定,给人很强的安全感。
当然,说了这么多优点,大家心里肯定还有不少疑问。
比如,你这车配置堆得这么高,价格却卖得这么便宜,是不是在别的地方偷工减料了?
还有,这些高科技玩意儿听起来很厉害,实际用起来效果到底怎么样?
在重庆的交流会上,就有媒体把这些尖锐的问题直接抛给了零跑的高管们。
有人就问,你们用的那颗8650芯片,算力听起来不错,但真能应付得了城市里复杂的路况吗?
零跑的工程师回答得很实在。
他们说,目前的算力足够支持现在已经上车的通勤领航功能,也就是在相对固定的上下班路线上实现辅助驾驶。
他们也承认,算力肯定是越高越好,但更重要的是算法的优化。
他们正在改进技术,让摄像头、激光雷达这些传感器协同工作得更默契,就像让左右眼一起看东西,形成一个更立体、更准确的图像,这样大脑处理起来就更轻松、更高效。
还有人直接拿它和行业顶尖的特斯拉、华为来比较,问差距到底有多大。
零跑方面也没有回避,他们坦言,在高速公路上,大家的辅助驾驶水平其实差不太多,都能实现跟车、变道这些功能。
但一到复杂的城市道路,他们确实和第一梯队还有差距。
不过,他们也给出了一个追赶的时间表,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把这块短板补上。
这种敢于承认不足,并且有明确改进计划的态度,反而比一味地吹嘘更能赢得大家的信任。
最让普通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可能就是后续的用车成本了。
大家会担心,车卖得便宜,但万一那个金贵的激光雷达坏了,修一下会不会是天价?
对此,零跑的解释是,现在激光雷达的技术成熟了,成本已经降下来很多,不再是以前那么遥不可及的东西。
而且,它的故障率本身就很低,再加上零跑为车辆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终身质保政策,所以大家不用过分担心后期的维修费用会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
说到底,零跑B01敢于挑战重庆,背后依靠的其实是一种“科技平权”的理念。
他们的核心想法就是,不能让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和高级别的安全配置成为有钱人的专属,而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把这些过去只在三五十万甚至更贵的车上才能看到的东西,下放到10万级别的家用车市场,让更多的普通家庭也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和安全。
这种做法,无疑会对整个汽车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也会迫使其他车企跟进,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这些消费者。
至于零跑B01能否真的在重庆复杂的路况中证明自己,这还需要时间和更多用户的实际体验来检验,但他们敢于迈出这一步的勇气和决心,本身就值得我们关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