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红岩重整30亿投资,动力新科出表,新能源重卡成看点

上汽红岩最近这事儿,30亿救助重整,说是要“活血”,其实背后的玩法挺有意思的,远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我看这操作,不光只是“救企业”,里面的“财技”才是高段位,整得漂亮。

咱先说说这30亿怎么回事。上汽集团牵头,拉上动力新科,加上俩重庆当地的基金,凑了个投资团,一起砸下30亿。动力新科自己投了6.66亿。这钱一半用来买上汽红岩重整后的股份,一半是让债权人用他们的债权换股份,大伙一起做股东。这说明啥?就是原本的债主们也不是白干活,要债要不回钱,不如拿点股份赌一把企业能翻身。

那为啥要搞吉尔巴拉的重整呢?说白了,就是“账房先生”掰扯出来的结果——上汽红岩欠的钱太多了,已经资不抵债,算下来是负资产。企业其实有市场、有品牌,但就是扛不住这堆债,活下去困难。但上汽红岩不是完全没用的人,别看现在亏,新能源重卡还有点希望,国外市场也能折腾出来点成绩。

但我觉得,这场重整的精髓真不只是这30亿本身,更亮眼的是动力新科玩的“财技”。咱举个例子,动力新科本来是持有上汽红岩大部分股份,红岩的好坏每年都得算在动力新科自己账上。红岩一亏,动力新科就让人觉得不行。结果呢,这回动力新科“花钱买轻松”,出钱进重整队伍,但最后股权比例降到20%以下,红岩的损益就出表了,这可是一桩大事。

啥叫“出表”?简单点说,以前亏钱的亲戚一年到头跟你在一起,怎么也拉低你自己家庭的平均分数。现在,那亲戚还能见,但每月不住你这儿了,他的日子过得好坏都不记在你账上了。动力新科在会计账面上,一手操作,把这个“赔钱货”扔出自己账本。配合会计规则,这还会在账面上形成一笔相当可观的“处置收益”;就是说,刚把这赔钱货踢出去,动力新科的账就立马好看了,净利润直线上升,甚至能占到全年利润的一大半!这动静,对上市公司来说,相当于打了鸡血,明面上一阵光鲜亮丽。

而且,这种玩法也不算啥新鲜事,在咱们资本市场里,多得是拿“出表”来美化财务的,尤其是遇上大额亏损时候。有些人是卖资产,有的是合并、重组,这回算是联合投资加重整,用的也是规则的“边缘地带”,既把红岩继续留在产业协同圈里,又把烫手山芋变成一本好账。那为啥说“一石二鸟”?因为表面是“救企业”,实质是公司账面轻快起来,让上市公司和母公司两边都能说得过去。

上汽红岩重整30亿投资,动力新科出表,新能源重卡成看点-有驾

再琢磨下去,到底动力新科是“真心救场”,还是“玩账玩到飞起”,这得看内情。你想啊,动力新科花6.66亿买了小20%的股份,把没啥吸引力的重卡企业一脚踢出自己账本,这份灵活咋想都带点“溜边”的意思。短期的数据肯定起飞,可长远呢,这6.66亿砸进去,不一定真能换来啥持续收益,毕竟红岩现在的市场情况、后续能不能翻身,还有很多变数。

说回上汽集团的打算,其实也不能说这是纯粹的财技操作,确实有保孩子的意思。要知道,上汽红岩也是一块老招牌,是山东重汽、东风那路重卡企业里的老资格了。如果真让它破产清算,重庆这口重卡产业的大锅也就砸了。特别是现在国家在推新能源,重卡要强制升级排放,卡车出海也开了新局。这时候重整红岩,其实也是再给自家手里留点线头,防止重卡赛道完全丢了。

上汽红岩重整30亿投资,动力新科出表,新能源重卡成看点-有驾
上汽红岩重整30亿投资,动力新科出表,新能源重卡成看点-有驾

产业协同这块,动力新科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起码短期账面养眼,长期也留下个可能——重整完了,红岩要真能靠新能源产品或者海外业务翻身,那动力新科等于是用6.66亿买了“未来彩票”。当然,这彩票中大奖的概率咋样,咱现在瞎估没人说得准。

但反正,外人光看新闻就觉得是“国企撤退”或者“政府救火”,其实里面水很深,要不是公司会计和资本运作玩得转,是整不出来这种效果的。你说上汽集团其实也是把两边资源都用上了,既安抚了地方,给自己留了后手,还能帮上市子公司解决财报难题。这思路谁看着都得说:“有水平”!

对于动力新科这边来说,资本市场肯定乐见其成。毕竟只要账面漂亮,利润增长,股东就满意,股价就能稳一点,可能还能借这机会搞点“资产证券化”或者后续资本运作。而且,“花钱了还能挣大面子”,这种事对所有上市公司都是有吸引力的。现阶段上汽红岩亏损太多,等它真能扭亏为盈,动力新科还能说自己“押对宝”了。要是扭不过来,这损失也算分摊出去了,不会全压在自己身上,进可攻退可守。

有网友可能会质疑:这不就是“数字游戏”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资本市场本来就是这样,多数公司都在这路数里操作。有时候“数字好看”比“实质内容”来得更快、更直接,尤其对上市公司中短期的财报、投资者信心都影响巨大。只是,不能光靠玩数字,产业协同发展、实际市场竞争才是根子。

再说,现在的大环境,新能源重卡刚起步,出口市场也刚若隐若现。30亿砸进来,短期当然给了红岩喘口气的机会,也给了产业链一线希望。但未来能不能翻身,照样得看真实能力。上汽集团如果能借此机会做产品升级、做市场拓展,那这笔钱就值;反之,要是继续在老套路里挣扎,那也可能只是延长下红岩的“病床期”。

而且,别看这30亿听起来多,其实折到整个重卡市场里,不算多大一块蛋糕。新能源卡车、电动化、智能化,现在烧钱都快赶上互联网公司了。红岩能不能用好这笔钱,市场认可不认可,新能源产品能不能卖的动,这才是能不能真翻身的关键。别光账面上盈利,实际企业还是没起色,那到时候再来一次重整就笑掉大牙了。

对于动力新科来说,这次账面确实一下子变漂亮,但建议外界还是要看重长期。一次性账面收益算好了,连续几年都这样靠“出表”、“转让”来挣钱,时间长了资本市场也能看明白,公司也不能老靠炒概念活着。如果后续动力新科跟红岩产业上真能深度协同,比如核心零部件都成了红岩标配,那才是真正把“财技”落到产业发展的实处。

我个人觉得,这次重整做得确实有水平。联合投资,产业协同,资本运作都没落下,两家上市公司账面都好看,地方政府面子也有,企业有钱发展,连债主都能分股份赌一把,这买卖不亏。但话说回来,最终还是要看重卡市场怎么变,新能源赛道谁能笑到最后。企业的命要自己拼出来,资本运作只是锦上添花,撑不了一辈子。

你要是问我,这波重整到底是“财技游戏”还是“明智之举”?我说,短期是资本玩法为主,长期能不能成,还得市场说了算。企业只有走出“账面好看”,变成“产品好卖、技术领先”,这30亿的钱才能值回票价。要不然,来多少资本高手都白搭。红岩能不能重新跑起来、跑得好,才是整个操作成败的分水岭。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