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国四标准实施以来,多数卡车都配备了SCR系统,使得尿素成为了卡车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今年7月国六b排放标准的全面推行,环保政策对后处理装置的要求日益严格,尿素的品质也受到了更高的关注。然而,一些司机为了节省成本,采取了“特殊手段”来屏蔽后处理系统。那么,这样做真的没有问题吗?
揭秘两种屏蔽方法的潜在危害
全屏蔽手段
全屏蔽是通过重写发动机电脑版ECU来实现的,它阻止后处理系统喷射尿素,从而避免车辆限速限扭矩的故障。然而,这种做法会带来多种隐患:
对于气助式后处理系统,屏蔽后尿素喷嘴不工作,容易导致结晶和尾气颗粒堵塞喷嘴。
长时间不工作的尿素泵内部容易结晶,最终可能导致泵体堵塞和内部配件损坏。
对于非气助式后处理系统,全屏蔽会导致尿素和冷却水停止流动,长时间下来尿素喷嘴可能会烧毁。
半屏蔽手段
半屏蔽则是通过减少尿素的消耗量来达到目的,通常是在尿素排温传感器上做些改动。虽然短期内看似无碍,但长期使用后问题就会逐渐显现:
车辆行驶数月后,动力会明显下降,影响运营效率。
消音器催化效率受损,堵塞情况加剧,最终可能需要更换。
屏蔽行为可能触犯法律
许多司机可能未意识到,屏蔽后处理系统不仅损害车辆,还可能涉嫌违法。除了可能导致保险不赔之外,更严重的是可能触犯刑事法律。
屏蔽后处理系统实质上是对车载计算机的修改,这不仅可能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还有可能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从而将违法行为升级为刑事犯罪。
屏蔽后的恢复难题
长期屏蔽后处理系统会导致尿素管路和喷嘴堵塞,尤其是国五国六车辆。屏蔽期间,SCR系统不工作,尿素泵内部精密件老化,管路内剩余的尿素结晶结垢,最终堵塞整个系统。
恢复系统后,车辆性能下降,油耗上升
当司机尝试恢复系统时,会发现后处理系统多处损坏,需要大量维修。特别是对于国六车辆,数据流被篡改后,车辆的整体平衡会被打破,导致动力减弱和油耗增加。
额外的维修费用和运营成本
屏蔽后处理系统导致的零件老化和故障,其维修费用往往超过了正常使用尿素的成本。此外,由于数据流变化引起的车辆性能下降和油耗增加,还会带来额外的运营成本。同时,司机还需要时刻注意躲避检测,并在年检时恢复系统,这无疑增加了运营的复杂性和精神压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