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tic这道坎:小众摩托品牌的生存难题,比你拧油门过弯难多了
玩小众摩托的都懂,最怕听到的消息不是“某款车停产”,而是“那个牌子可能撑不住了”。最近圈子里聊得最多的,是意大利的Fantic。就是造Caballero和一堆越野神车的那家,正卡在一个要命的弯道里。
从冲坡到急刹:三年里的冰火两重天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牌子前几年的增长猛得像刚出弯的越野车。从几乎没什么营收,一路冲到2022年的1.8亿欧元——那会儿摩友圈还在传“Fantic 要成欧洲小众品牌里的黑马”。
但急转直下的速度更快。2023年的账本一出来,圈里人都沉默了:净亏2800万欧元,营收掉成1.13亿,连产值都跌破1.26亿。更扎眼的是债务:1.36亿欧元,光是欠银行的就有6600万。懂行的都知道,这窟窿对一个小众品牌来说,差不多是摔进了没底的沟壑。
更糟的是2024年上半年,据内部消息,亏损还在累加,预计又亏了1380万。等于说,从2023下半年到2024年中,这一年里亏掉的钱,快赶上2022年大半年的营收了。
绊倒它的,是曾让它起飞的风
很多人不知道,Fantic 前几年的增长,一大半靠的是电动自行车和踏板。疫情那阵儿,大家不敢挤公交,电动两轮成了香饽饽,Fantic 也踩着这波风冲得很猛,光是在意大利就卖了7000多辆电动自行车,占了当地4%的市场。
但风停得比谁都快。这两年电动自行车市场冷得像冬夜的山路,德国那边的经销商说,仓库里堆的未售电动车能从山脚排到山顶。Fantic 手里压着货,资金回不来,就像越野时卡在石头缝里——想动,轮子转不动;想退,后面没空间。
屋漏偏逢连夜雨。供应链上游的KTM日子不好过,连带得整个欧洲的零部件厂商都绷紧了弦。对 Fantic 这种小牌子,供应商现在都要“先交钱,再发货”。这就好比你去加油站,人家说“先付一整年的油钱,才能加今天这箱”,谁扛得住?
咬着牙保核心:生产线的算盘
好在 Fantic 没完全躺平。和工会谈下来的方案是:部分岗位实行短时工作制,一直到年底,员工们也同意降薪,这种时候能共渡难关,比什么都实在。
生产线也在做减法:新的越野系列和Stealth系列刚恢复生产,估计是想靠新东西搏一把;但老用户放心的是,Caballero系列和一直畅销的Enduro/Motard系列,生产线从没停过。
这思路其实很实在:保住老用户最认的那几款车,现金流就有底;同时试水中高端新系列,万一成了呢?就像跑长途,油箱快空了,先稳住速度保续航,看到加油站再冲过去,能不能加上油另说,至少方向没偏。
小众品牌的命门:风光时有多快,摔时就有多疼
Fantic 的坎,其实是很多小众摩托品牌的缩影。它们不像大厂有厚实的家底,一款车卖爆了能冲几年,可一旦市场风向变了,或是供应链打个喷嚏,小牌子就可能发烧。
玩小众车的人都有体会:我们选这些车,图的就是不撞款的个性,是拧油门时那股子“只有我懂”的劲儿。可这些品牌的日子,真比我们想象的难太多,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靠的是车主口口相传;没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可能一个冬天的库存就能压垮几年的努力。
现在只能盼着 Fantic 能撑过这阵。毕竟,摩托车圈少一个有性格的牌子,就像山路少了一道独特的弯——再走时,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