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扣我500块?我就是充个电而已!"
林雅站在法庭上,声音因愤怒而颤抖。
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因为给新能源车充电这么简单的事情,最终闹到法院。
更让她无法接受的是,法官竟然说她一分钱都要不回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01
林雅今年38岁,在一家外贸公司做财务工作。去年年初,为了响应环保号召,也为了享受新能源车的各种优惠政策,她咬咬牙贷款买了一辆20万的新能源轿车。
"老公,你看这车多漂亮,而且还不用摇号,直接上绿牌。"林雅兴奋地给丈夫王强发微信,附上了刚提车时的照片。
王强回复:"是挺好的,就是充电麻烦点。"
"没事,现在充电桩到处都有,而且公司楼下就有充电站。"林雅满不在乎地回道。
刚开始的几个月,林雅确实享受到了新能源车的便利。每天下班后,她都会把车开到公司楼下的充电站充电,第二天早上再开走。充电费用也不贵,一次充满电才几十块钱,比油费便宜多了。
然而,好日子没过多久,林雅就发现了问题。
那是一个周五的晚上,林雅像往常一样把车停在充电桩旁充电。由于周末要和朋友聚会,她想着反正周末不用车,就让车在那充一个晚上,充得满满的。
"反正充电桩又不要钱占位,多充一会儿怕什么。"林雅心想。
周一早上,当林雅准备开车上班时,她习惯性地打开手机APP查看充电费用。这一看,她愣住了。
"怎么扣了150块?"
林雅仔细查看扣费明细,发现除了正常的充电费用38元外,还多了一笔112元的"超时占用费"。
她立刻打电话给充电桩运营商客服。
"您好,请问超时占用费是什么意思?"
客服耐心解释:"您好,根据我们的服务协议,充电完成后如果车辆继续占用充电桩超过2小时,每小时收取14元的超时占用费。您的车辆充电完成后继续占用了8小时,所以产生了112元的费用。"
"什么?我根本不知道有这个规定!而且为什么不提前通知我?"林雅急了。
"这个在我们的用户协议里有明确说明,您注册时应该已经同意了。而且我们充电完成后也发送了提醒短信。"
林雅挂断电话,翻出注册时的协议仔细查看,果然在密密麻麻的条款中找到了相关规定。但是她当时注册时哪会仔细看这些,都是直接点同意的。
"这不是坑人吗?"林雅气得直跺脚。
02
虽然心里不爽,但林雅还是交了这150块钱。她想着,以后注意点就行了,充完电及时挪车。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作为一名职场妈妈,林雅的时间总是不够用。白天要上班,晚上要接孩子,周末还要各种补习班和家务。很多时候,她都是匆匆忙忙把车停在充电桩上,然后就去忙别的事情,经常忘记及时挪车。
"妈妈,我的数学作业不会做。"
"妈妈,我要喝水。"
"妈妈,爸爸说让你给他打电话。"
8岁的儿子小宇总是有各种需求,林雅经常被这些琐事搞得焦头烂额,哪还记得什么挪车的事。
第二次被扣费是在一个月后。那天下午,林雅刚把车停在充电桩上,就接到了儿子班主任的电话。
"林女士,小宇今天在学校和同学打架了,您能过来一趟吗?"
听到这个消息,林雅顾不上别的,立刻赶到学校。在学校和老师、对方家长沟通了两个小时,回家后又要安抚孩子,完全把充电的事抛到了脑后。
第二天早上,她又收到了80元的扣费短信。
"怎么又扣钱了?"林雅心疼地查看明细,发现自己又超时了6个小时。
这一次,她再次打电话投诉。
"我是因为孩子有紧急情况才没及时挪车的,这种特殊情况你们应该理解啊。"
客服依然客气但坚决:"对不起,我们理解您的情况,但是规则是统一的,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例外。不过我可以帮您申请一次减免,这次只收取一半费用。"
最终,林雅还是交了40块钱。
03
就这样,超时占用费成了林雅的噩梦。几乎每个月都要被扣几次,少则几十块,多则上百块。
"老婆,你这个月又被扣了80块。"王强拿着手机,皱着眉头说。
"我也不想啊,就是总忘记。"林雅委屈地说。
"要不我们换个地方充电?"
"换哪里?到处都是这样的规定。而且公司楼下最方便,其他地方还要排队。"
王强无奈地摇摇头。他早就说过新能源车充电麻烦,但当初林雅坚持要买,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林雅也试过各种方法来避免超时。她在手机上设置了提醒闹钟,但经常因为太忙而忽略。她还尝试过在车上贴便签,提醒自己及时挪车,但作用也不大。
最让她崩溃的一次是在一个雨夜。那天她把车停在充电桩上后,就回家做饭。谁知道刚吃完饭,外面就下起了大雨。林雅看着窗外的倾盆大雨,心想反正也出不去,就等雨停了再去挪车吧。
结果这一等就等到了第二天早上。雨虽然停了,但林雅又被扣了140块钱。
"这简直就是天灾人祸都要我买单!"林雅愤愤不平。
她开始在网上搜索其他新能源车主的经历,发现自己并不是个例。很多车主都有过类似的遭遇,网上有不少抱怨超时费过高的帖子。
"这些充电公司就是在割韭菜!"
"超时费比停车费还贵,简直不合理!"
"建议大家都去投诉,不能让他们这么黑心!"
看到这些留言,林雅感到了一丝安慰。至少她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04
半年下来,林雅前前后后被扣了将近500块钱的超时占用费。这让她越来越愤怒。
"这简直就是明抢!"林雅对闺蜜小丽抱怨,"充电桩就在那放着,我多停一会儿又不会少块肉,凭什么收这么贵的费用?"
小丽也表示同情:"确实有点黑心,不过人家是有规定的。"
"规定就一定合理吗?我要去投诉他们!"
林雅先是拨打了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
"您好,我要投诉XX充电公司乱收费。"
工作人员耐心听完林雅的投诉后,表示会转交给相关部门处理。
一周后,充电公司客服给林雅回电话:"您好,关于您的投诉,我们已经核实过了。您的扣费都是按照服务协议执行的,没有乱收费的情况。"
"什么叫没有乱收费?你们的收费标准根本不合理!"
"对不起,这是公司统一制定的标准,我们也没办法更改。"
投诉无果后,林雅又想到了媒体。她联系了几家本地媒体,但都没有引起太大反响。记者们普遍认为这属于合同纠纷,公司有权制定自己的收费标准。
"这些人都被收买了!"林雅愤愤不平。
就在这时,她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法律咨询的帖子,有律师建议类似情况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对啊,我可以告他们!"林雅眼前一亮。
她立刻联系了一家律师事务所。
"律师,您看我这个情况能胜诉吗?"林雅把自己的遭遇详细讲了一遍。
律师听完后,沉思了一会儿:"从法律角度来说,这确实存在争议。一方面,超时占用费可能涉嫌违约金过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充电桩公司也有权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不过,我们可以试试。"
"那就试试吧!反正这钱我是不能白交!"
05
在准备起诉的过程中,林雅做了大量功课。她上网搜集了各种资料,还咨询了多位律师的意见。
有律师建议她从"违约金过高"的角度入手。根据《民法典》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每小时14元的超时费,一天就是336元,比很多酒店的房费还贵,这明显不合理。"林雅在笔记本上写道。
还有律师提醒她注意"格式合同"的问题。充电公司的用户协议属于格式合同,如果其中的条款显失公平,可以申请无效。
"他们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欺负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林雅越想越气。
她还专门统计了自己每次超时的具体情况,发现大部分都是因为工作或家庭的紧急情况。
"我又不是故意要超时的,都是有原因的。法官应该能理解。"
为了增强说服力,林雅还在网上发起了一个调查,询问其他新能源车主对超时费的看法。短短一周内,就有200多人参与了调查,其中超过80%的人认为超时费过高不合理。
"看吧,大家都觉得不合理,我这是在为所有车主维权。"林雅信心满满。
06
林雅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充电桩运营公司退还500元超时占用费,理由是该费用标准过高,属于霸王条款。
消息传出后,引起了不少新能源车主的关注。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纷纷在网上为林雅加油打气。
"支持!这些充电公司就是黑心!"
"超时费确实太贵了,希望能赢!"
"终于有人站出来了,顶一个!"
还有人主动联系林雅,表示愿意作为证人出庭。
"我也被扣过好几次,每次都心疼得要死。"一位车主说。
"这些公司就是抓住我们离不开充电桩的弱点,故意设置这些陷阱。"另一位车主愤愤不平。
然而,也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
"自己不遵守规则,还有理了?"
"人家充电桩也要维护秩序啊,不收费怎么管理?"
"条款写得清清楚楚,你同意了就要执行。"
"现在的人啊,都想占便宜,占不到就闹。"
这些反对的声音让林雅有些不安,但她坚信自己是对的。
王强对妻子的决定也有些担心:"要不算了吧,就当买个教训。万一败诉了,还得赔人家律师费。"
"不行!这口气我咽不下!"林雅态度坚决。
"而且,"她补充道,"我这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所有的新能源车主。如果我们都不站出来,这些公司就会越来越过分。"
王强叹了口气,知道妻子的脾气,决定了的事很难改变。
"那你小心点,别把事情闹得太大。"
07
开庭前一天,林雅失眠了。她躺在床上,回想着这半年来的种种遭遇,心情复杂。
说不紧张是假的,毕竟这是她第一次打官司。但是她觉得自己有理,这些充电公司就是在欺负普通消费者。
她翻出手机,再次查看那些支持她的留言,心里稍微安心了一些。
"不管怎样,我都要坚持到底。"林雅暗暗下定决心。
第二天一早,她穿上最正式的职业装,化了淡妆,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法院。
律师也早早到了,最后一次和她梳理案件的要点。
"记住,重点强调超时费的不合理性,还有公司没有尽到充分提醒义务。"律师叮嘱道。
"我知道,我都准备好了。"林雅点点头。
她看着手里厚厚的材料,心想这下总该能赢了吧。
开庭当天,林雅穿着最正式的职业装,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法院。
法庭上,充电公司的代理律师拿出了厚厚一沓材料。
"法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充电桩作为公共资源,运营方有义务维护使用秩序。超时占用费的设立,正是为了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避免少数人长期占用影响其他用户的正常使用权益。"
"而且,"对方律师继续说道,"原告在注册时已经明确同意了我们的服务协议,其中明确规定了超时占用费的收取标准。这是平等协商的结果,不存在强制或欺诈的情况。"
林雅的律师也不甘示弱:"但是,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如果违约金明显过高,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予以适当减少。每小时14元的超时占用费,明显超过了实际损失,属于变相的惩罚性收费。"
双方你来我往,争论激烈。
然而,当法官询问林雅是否还有其他证据时,她突然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她翻遍了手机,却发现了一个让她瞬间绝望的事实...
08
林雅发现,她手机里保存的那些充电记录和扣费短信,竟然显示她每次超时的时间都远远超过了2小时的免费时间。最长的一次,她的车竟然在充电桩上停了整整16个小时!
更要命的是,她发现自己其实收到过多次充电完成的提醒短信,只是当时都没有在意,以为只是普通的通知。
"原告,请您说明一下,为什么明知充电已完成,还要继续占用充电桩这么长时间?"法官严肃地问道。
林雅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她想说自己忙忘了,但在法庭这种严肃的场合,这个理由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法官,我...我当时确实太忙了,有时候接到短信也顾不上处理。"
对方律师立刻抓住了这个漏洞:"法官,您看,原告自己都承认了明知规则却故意违反。这说明超时占用费的收取是完全合理的,不存在任何不当之处。"
"而且,"对方律师拿出一份新的证据,"根据我们后台记录显示,原告不仅收到了充电完成的短信提醒,我们还通过APP推送了通知,甚至还拨打过提醒电话。但原告都没有响应。"
听到这里,林雅的脸刷地红了。她确实记得收到过一些电话,但当时以为是推销电话,都直接挂断了。
法官看着林雅:"原告,对于这些提醒,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我...我以为是诈骗电话。"林雅声音越来越小。
更糟糕的是,充电公司还提供了大量数据证明他们的收费标准是合理的。
"法官,根据我们的统计,由于超时占用的问题,我们的充电桩平均利用率只有65%。很多真正需要充电的用户经常找不到可用的充电桩,严重影响了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
"而且,我们的超时占用费标准是参考了国内外同行业的通行做法制定的,并不算高。有些地方的超时费甚至高达每小时20元。"
对方律师拿出了详细的行业调研报告和对比数据,证明他们的收费标准在行业内属于中等水平。
"我们还聘请了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过成本核算,每小时14元的费用主要包括:充电桩的折旧费用、维护费用、场地租金、人工管理费用等。这个价格是经过科学测算的,并非随意定价。"
林雅的律师试图反驳:"但是这些成本费用应该由所有用户平摊,而不是让超时用户承担。"
"恰恰相反,"对方律师回应道,"正是因为超时占用影响了其他用户的正常使用,所以超时用户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一种公平的资源配置方式。"
法庭调查阶段,林雅越来越感到不安。每一个她认为有利的论点,都被对方有理有据地反驳了。
09
最致命的打击来自法官对服务协议的解读。
"根据原告提供的注册记录,我们可以看到,原告在点击同意协议时,系统曾经特别弹窗提醒过超时占用费的相关条款,并要求用户再次确认。"
法官调出了后台记录,清清楚楚地显示,林雅当时不仅点击了"我已阅读并同意协议",还在弹出的特别提醒页面点击了"我知道了"的按钮。
"而且,"法官继续说道,"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营者有义务维护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超时占用费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其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并非单纯的营利行为。"
对方律师补充道:"我们还调取了原告充电的具体地点的监控录像。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原告充电完成后,确实有其他车主因为找不到空闲充电桩而无奈离开。原告的超时占用确实损害了其他用户的利益。"
听到这里,林雅的心彻底凉了。她意识到,自己这场官司基本上已经败定了。
她想起那些在网上支持她的车主,想起自己信誓旦旦地说要为所有人维权,现在却败得这么惨,心里五味杂陈。
庭审结束后,林雅走出法院,感觉双腿都在发软。
律师安慰她:"结果还没出来,说不定还有转机。"
但林雅知道,转机是不可能的了。对方的证据太充分,逻辑太严密,而自己这边漏洞百出。
"我是不是做错了?"林雅问律师。
律师沉默了一会儿:"从法律角度来说,对方确实占据优势。不过,勇于维权本身没有错。"
回到家,王强看到林雅的表情就知道情况不妙。
"怎么样?"
"估计要败诉。"林雅有气无力地说。
王强叹了口气,没有说"我早就说过"这样的话,只是默默地给妻子倒了一杯水。
"败诉也没关系,至少我们尝试过了。"王强安慰道。
"可是,那些支持我的车主怎么办?我让他们失望了。"
"你已经尽力了,没有人会怪你。"
10
果然,一周后,法院的判决书下来了。
判决结果和林雅最担心的一样:败诉,500元超时占用费一分不退,还要承担诉讼费用。
判决书中,法官详细阐述了败诉的理由:
"首先,超时占用费的设立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是为了维护充电桩的使用秩序,保障其他用户的合法权益。
其次,收费标准经过合理测算,参考了行业通行做法,不存在明显过高的情况。
第三,原告在注册时已经明确知晓并同意了相关条款,构成了有效的合同约定。
第四,原告多次违反约定,明知充电完成仍长时间占用充电桩,客观上确实影响了其他用户的正常使用。
第五,被告已经履行了充分的提醒义务,通过多种方式通知原告及时挪车,但原告未予响应。
综上所述,原告的诉求缺乏法律依据,应予驳回。"
拿到判决书的那天晚上,林雅一个人坐在车里哭了很久。
她想起半年前刚买这辆车时的兴奋,想起每次被扣费时的愤怒,想起决定起诉时的决心,再看看现在的结果,心情五味杂陈。
王强发现妻子还没回家,出来找到了她。
"别难过了,败诉也不是世界末日。"王强坐到副驾驶座上,轻抚着妻子的肩膀。
"我不是心疼这500块钱,"林雅抽泣着说,"我就是觉得不公平。明明是他们的规则有问题,为什么最后错的是我?"
"可是人家确实有规定啊,而且你也确实违反了。"
林雅无话可说。她知道丈夫说得对,但心里的委屈却怎么也消不掉。
"算了,"王强安慰道,"就当花钱买教训吧。以后我们注意点就行了。"
"可是那些支持我的车主呢?他们都指望着我能赢,现在我让所有人都失望了。"
"不会的,大家都会理解的。而且,你的行为至少让更多人关注到了这个问题。"
11
这件事在网上也引起了广泛讨论。起初支持林雅的人在得知败诉消息后,反应各不相同。
有些人依然支持她:"虽然败诉了,但至少有人敢于挑战不合理的规则。"
"法律不一定等于公正,林雅做得对。"
"我们应该继续呼吁修改这些霸王条款。"
但更多的人开始反思,认为林雅的败诉是咎由自取。
"说到底还是她自己没有契约精神,明明同意了规则却不遵守。"
"现在的人啊,都想占便宜,占不到就闹。"
"法院判得对,不能惯着这种人。"
"人家公司也要赚钱的,凭什么免费给你占位?"
还有人开始深入分析这个案例:
"这个案子其实很有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在签署任何协议前都要仔细阅读条款。"
"新能源车的普及确实带来了很多新问题,但解决问题不能靠耍赖。"
"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吸取教训,做一个守规矩的公民。"
看到这些评论,林雅更加难受了。她觉得自己成了众矢之的,成了不遵守规则的典型。
"我真的有这么不讲理吗?"林雅问王强。
"你不是不讲理,只是太感性了。有时候感性不一定是坏事,但在法律面前,理性更重要。"
12
败诉后的第三个月,林雅又一次因为超时占用被扣了50块钱。
这一次,她没有愤怒,没有抱怨,只是默默地把钱付了。
晚上回到家,她对王强说:"我想把车卖了。"
"为什么?你不是挺喜欢这车的吗?"
"我现在看到它就想起那场官司,想起那些嘲笑我的评论。我觉得自己当初就不该买新能源车。"
王强叹了口气:"其实你不用这样想,新能源车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没有适应它的使用规则。"
"可是这些规则对普通人来说太苛刻了。我们又不是专业司机,哪能时时刻刻盯着充电桩?"
"那以后我们就多注意点呗,实在不行就在家里装个充电桩。"
"家里装充电桩又要花钱,而且我们住的是老小区,物业不一定同意。"
"那就慢慢想办法,总会有解决方案的。"
经过一番思考,林雅最终还是决定不卖车。毕竟车贷还没还完,现在卖车亏损太大。
最终,林雅没有卖车,但她确实改变了很多。
她在手机上设置了各种提醒,充电时一定会定闹钟。她还加入了几个新能源车主群,学习其他人的充电经验和技巧。
"大家都是怎么避免超时的?"林雅在群里请教。
"我一般都是快下班前半小时去插上,然后下班直接开走。"
"我装了一个专门的充电提醒APP,充满电会立刻通知。"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养成习惯,每次充电都要设闹钟。"
慢慢地,林雅学会了各种小技巧。她发现,其实只要稍微用心一点,完全可以避免超时占用费。
三个月过去了,她再也没有被扣过超时占用费。
但是,每当有新朋友问起买新能源车的建议时,林雅总是会特别强调:"一定要仔细看充电的各种规则,特别是超时费的规定。千万不要像我一样,花了500块钱才学会这个教训。"
"而且,"她会补充道,"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有理就一定能打赢官司。法律和我们普通人理解的公平并不总是一致的。"
有时候她也会想,如果当初在4S店买车时,销售人员能详细说明这些充电注意事项就好了。或者,如果充电公司能在收费前给予更明确的警告就好了。
但她也明白,这世界上没有如果。
13
一年后,林雅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某地出台新规定,要求充电桩运营商在收取超时占用费前,必须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提前一小时通知车主,给车主充分的缓冲时间。
看到这条新闻,林雅心情复杂。一方面,她为其他新能源车主感到高兴,至少他们不用再像自己一样被"突然袭击"。另一方面,她也有些遗憾,如果这个规定早出台一年就好了。
她把这条新闻转发到了车主群里,引起了热烈讨论。
"太好了,终于有地方开始改进规则了!"
"希望全国都能推广这个做法。"
"虽然来晚了,但总比不来强。"
"林雅当初的官司虽然败了,但至少让更多人关注到了这个问题。"
看到最后一条评论,林雅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但她没有后悔当初的起诉。虽然败诉了,虽然被人嘲笑了,但她觉得自己至少尝试过为自己的权益发声。
"老公,我觉得我们当初起诉也不是完全错误的。"林雅对王强说。
"怎么说?"
"你看,现在不是有地方开始改进规则了吗?说明确实有很多人和我们有同样的困扰。虽然我们败诉了,但至少让更多人关注到了这个问题。"
王强点点头:"也是,有时候败诉也是一种胜利。"
"更重要的是,"林雅继续说道,"通过这件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关于充电的规则,更是关于法律、关于契约精神、关于如何理性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14
又过了半年,林雅在一次车主聚会上遇到了一位律师。
"你就是那个起诉充电公司的林雅吗?"律师认出了她。
"是的,虽然败诉了。"林雅有些尴尬。
"败诉并不可耻。实际上,你的案子在法律界引起了不少讨论。很多人都认为,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实需要进一步完善。"
"真的吗?"
"当然。你的案子虽然败诉了,但它揭示了一个重要问题:在新兴行业中,如何平衡企业的经营权和消费者的权益。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法律课题。"
听到这番话,林雅心里的阴霾终于散去了一些。
"所以说,我的败诉还是有意义的?"
"当然有意义。法律的进步往往需要这样的案例来推动。虽然个案可能会败诉,但它们会促使整个社会思考和改进。"
现在的林雅,已经完全适应了新能源车的使用规则。她甚至成了朋友圈里的"充电达人",经常给其他车主分享充电的小技巧。
"记住,一定要设置提醒闹钟。"
"选择充电桩的时候,要看清楚运营商的规则。"
"如果临时有事不能及时挪车,要第一时间联系客服说明情况。"
"万一被扣了超时费,不要急着投诉,先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违规了。"
但每当有人问起那场官司时,她总是会认真地说:"我不后悔起诉,即使败诉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己权益的权利,即使这个权利有时候得不到支持。"
"更重要的是,"她会补充道,"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在享受任何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规则就是规则,不管我们觉得合理不合理,既然同意了就要遵守。"
"当然,"她也会提醒,"如果真的觉得规则不合理,可以通过正当途径表达意见,推动改进。但前提是要理性、合法。"
如今,林雅的那辆新能源车依然在为她服务着。每次充电时,她都会准时移车,再也没有被扣过一分钱的超时费。
而那500块钱的学费,她觉得花得值。
因为它让她学会了什么叫契约精神,什么叫规则意识,什么叫理性维权。
这些,或许比500块钱更宝贵。
有时候,她还会想起那个雨夜,想起自己坐在车里哭泣的情景。那时的她愤怒、委屈、不服气,觉得全世界都在和她作对。
现在回想起来,她意识到那时的自己确实有些幼稚。
成长,有时候就是这样,需要付出代价。
而她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500块钱,更是一种心态的转变,从感性到理性,从抱怨到接受,从对抗到适应。
这或许就是生活的真谛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