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2025年10月刚过一半,汽车圈就出了个大新闻——奔驰在上海时装周上发布了Vision Iconic概念车,这款Art Deco风格的双门轿跑把全球车迷看呆了!
首席设计师Gorden Wagener在发布会上说:"这款概念车体现了奔驰的纯粹精髓,它不仅是一辆汽车,更是一件运动中的雕塑,是对永恒优雅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宣言!"
劲爆的是,有业内人士猜测,这很可能预示着传说中"消失多年"的奔驰旗舰轫跑要回归了!
要知道,上一代奔驰CL级轫跑可是2013年就停产的老古董了,这么一算,都过去12年了!这次奔驰放大招,到底是炒冷饭还是真要重新定义豪华轫跑?
奔驰Vision Iconic概念车的Art Deco设计
2025年10月14日这天,奔驰选在上海时装周发布Vision Iconic概念车,地点选得就挺有意思。汽车发布会跑到时装周凑热闹,这本身就透着一股"我们玩的不只是技术,还有艺术"的意思。首席设计师Gorden Wagener接受designboom采访时,把话挑明了——这车的灵感来自1930年代汽车设计的黄金时代。什么概念?就是那个大萧条刚过去,欧美富豪们开始疯狂炫富的年代,车子不仅要能跑,还得是艺术品。
整车最抓眼球的毫无疑问是那个巨大的发光格栅。奔驰这次玩了个时空穿越的把戏,把W 108、W 111还有传奇的600 Pullman这些老爷车的经典盾形竖直格栅造型给搬了出来。但关键在于,他们没简单照搬,而是把1900年首创的蜂窝式散热器结构跟现代科技做了深度融合。熏黑玻璃质感的网格配上942颗聚碳酸酯背光点,呈现出数字化的像素效果。
白天看着是复古优雅,晚上点亮了就是科幻感拉满。这种设计思路其实挺聪明,既让老车迷找到了情怀寄托,又让年轻人觉得够炫酷够前卫。往细了看,前脸的星形大灯做得极其细长,配合修长的引擎盖和溜背式车顶线条,整个侧面看过去就是一条流畅的弧线。
这种造型在1930年代那会儿叫Streamline Moderne,追求的就是速度感和流动性。奔驰把这套美学语言拿到2025年,还真没显得过时。车身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长引擎盖暗示着前置大排量发动机的传统布局,但实际上这车搭载的是电驱系统。这种新旧碰撞的反差感,恰恰是Vision Iconic最迷人的地方。
技术层面更炸裂。整车搭载了创新的太阳能涂层技术,能实实在在增加续航里程。这可不是概念图上画饼,而是真材实料的工程突破。现在电动车普遍焦虑续航,充电桩布局又跟不上,如果车身涂层能持续给电池补充能量,哪怕每天只增加几十公里,长期算下来也是笔可观的账。
更关键的是,这技术一旦成熟落地,对特斯拉、比亚迪这些新能源玩家来说绝对是降维打击。人家烧钱建充电网络,奔驰直接让车自己发电,这思路确实够野。内饰部分同样延续了Art Deco美学风格。仪表台中央那个"齐柏林"悬浮式玻璃结构,灵感来自1930年代的飞艇设计。
那个年代飞艇代表着人类对天空的征服,象征着奢华与冒险精神。奔驰把这个元素搬进车里,用雕塑般的造型承载经典指针和数字仪表屏的融合。老一辈看到机械指针会有安全感,年轻人盯着数字屏幕觉得智能,奔驰这波操作算是把两代人的审美需求都照顾到了。
从材质选择到细节打磨,Vision Iconic展现出的工艺水准确实够旗舰级别。但问题也来了——这么复古又这么超前的设计,到底是奔驰真找到了新方向,还是设计师天马行空画了张大饼?市场买不买账,消费者愿不愿意为这套美学理念掏钱,这才是接下来真正要面对的考验。
毕竟概念车好看不难,难的是把概念落地成能量产、能盈利、消费者还抢着买的产品。
要说奔驰为什么突然想起来搞旗舰轫跑这事儿,得把时间线往回拉。2000年代初,奔驰CL级可是豪华轫跑市场的扛把子之一,跟宝马8系、奥迪A8 Coupe版齐名。那时候的CL级配得上"移动行宫"四个字,溜背造型、V12发动机、手工缝制的真皮座椅,开上路回头率爆表。
但好景不长,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豪华车市场遭遇寒冬,大家突然发现双门轫跑这玩意儿虽然拉风,但实用性确实差点意思。后排空间局促、后备箱容量有限、维护成本还高,慢慢地市场需求就萎缩了。奔驰当时面临战略选择:是继续投入资源维持CL级这条产品线,还是把精力集中到更赚钱的S级轿车和AMG GT跑车上?
最终在2013年,CL级正式停产,随后改回S-Class Coupe的名称,实际上就是把双门轫跑降格成S级的衍生车型。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挺理性,毕竟S级轿车2014-2015年全球年销量稳定在10万辆以上,而CL级一年撑死卖几千台,投入产出比摆在那儿。
但市场就是这么有意思,你以为死了的需求往往只是在蛰伏。这几年豪华轫跑市场悄悄回暖了。保时捷Panamera 2024年在中国市场全年卖出15794辆,这个数字放在小众细分市场里已经相当亮眼。
更关键的是,奔驰自己做客户调研发现,很多S级买家其实想要更个性、更运动的版本,但现在的S级轿车商务气息太浓,AMG GT又太极端——纯粹的两门跑车日常实用性约等于零。这中间存在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既要豪华舒适,又要运动个性,还得兼顾一定实用性。
Vision Iconic概念车就是奔驰针对这个空白市场给出的答案。技术层面奔驰这些年没闲着。神经形态计算技术模拟人类大脑运作方式,能大幅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能效和降低延迟。传统的车载计算芯片处理复杂路况时功耗巨大、发热严重,神经形态芯片通过模拟神经元的工作模式,能用更低的功耗完成同样的计算任务。这对电动车来说太重要了,因为智能驾驶系统的功耗直接影响续航里程。
L4级高度自动驾驶和自动泊车功能现在听起来不算新鲜,但真正能做到量产级可靠性的车企其实不多。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动驾驶)喊了好几年,到现在还停留在Beta测试阶段。奔驰如果能把L4级自动驾驶稳定落地到旗舰轫跑上,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技术宣示。
再加上线控转向技术,彻底取消转向柱的机械连接,完全依靠电子信号控制前轮转向角度。这套系统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车速、路况实时调整转向比,低速时方向盘转一圈车轮转大角度方便掉头,高速时方向盘转小角度车轮微调保持稳定。技术听着简单,但要做到绝对可靠需要大量的测试和冗余设计。
内饰那个"齐柏林"悬浮式玻璃结构不只是好看,背后涉及到人机交互逻辑的重新设计。传统汽车仪表盘是平面布局,驾驶员视线需要从路面转移到仪表再转回去。悬浮式设计通过调整显示角度和位置,让驾驶员余光就能捕捉到关键信息,减少视线转移的时间和幅度。这些细节上的优化积累起来,就是豪华车和普通车的体验差距。
激光大灯组集成智能转向功能也值得说道。现在很多车配备的LED矩阵大灯已经能做到自适应远近光,但激光大灯的照射距离能达到600米以上,几乎是LED的两倍。配合智能转向,过弯时大灯光束能提前照亮弯道内侧,给驾驶员更多的反应时间。这些技术单拎出来都不算黑科技,但全部整合到一台车上,而且还得保证各系统之间协同工作不出bug,这才是真正考验车企整合能力的地方。
奔驰现在推旗舰轫跑概念车,时机选择挺微妙。往大了说,全球豪华车市场这两年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疫情三年憋坏了的高净值人群报复性消费,但消费偏好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有钱人买豪车图的是面子和商务接待需求,现在更多是为了取悦自己。保时捷Panamera 2024年在中国卖出15794辆,很大一部分买家是互联网创业者、投资人这类新富阶层,他们要的不是老板座驾,而是能展现个人品味和生活方式的载体。
奔驰自己的产品线也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EQS和EQE这些电动车型推出后,市场反馈不算理想。圆润的设计风格被老客户吐槽"没有奔驰的味道",年轻消费者又觉得不够激进。
更尴尬的是,EQS的定价区间跟S级轿车重叠,但实际销量远不如燃油版S级。2024年S级轫跑在中国市场卖出16121辆,依然稳坐豪华大型轫跑销冠宝座,这说明传统客户对奔驰经典设计语言的认可度还是最高的。
Vision Iconic概念车的发布,实际上是奔驰在设计方向上的一次自我纠正。从Art Deco复古美学到盾形竖直格栅的回归,都在释放一个信号——我们要重新拥抱经典DNA。但同时,太阳能涂层、神经形态计算、线控转向这些前沿技术的加持,又表明奔驰不是简单地吃老本,而是在经典框架下注入现代科技。这种"新瓶装旧酒"或者说"旧瓶装新酒"的策略,能不能打动消费者还得市场检验。
从竞争格局看,奔驰推旗舰轫跑也有针对性。宝马8系这几年表现不温不火,保时捷Panamera虽然销量可观但品牌调性更偏向运动和驾驶乐趣。奔驰如果能推出一款在豪华感、科技配置和设计美学上都超越对手的旗舰轫跑,完全有可能重新定义这个细分市场的标杆。
更关键的是,旗舰车型对品牌形象的提升作用巨大。就算一年只卖几千台,但它的存在能拉高整个品牌的溢价空间,让消费者觉得"奔驰还是那个奔驰,技术实力和设计能力依然顶尖"。
还有个现实考量不能忽视——电动化转型的窗口期。全球各国都在收紧燃油车排放标准,欧洲2035年要全面禁售燃油新车,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35%。奔驰如果现在不抓紧推出有竞争力的电动豪华车型,再过几年市场份额就会被特斯拉、蔚来、比亚迪这些新势力蚕食干净。
Vision Iconic概念车虽然没明确说是纯电还是混动,但从太阳能涂层、高度自动驾驶这些配置来看,量产版本采用纯电驱动的概率极高。奔驰这次还玩了个聪明的营销策略——在上海时装周发布,而不是传统的车展。这个选择把目标客群锁定在了关注时尚、艺术和生活方式的高净值人群。
这批人可能对发动机参数、零百加速不感兴趣,但他们在乎设计美学、品牌调性和产品背后的故事。通过跨界时尚圈,奔驰试图把Vision Iconic打造成一个文化符号,而不只是一台交通工具。这招能不能奏效还不好说,但至少话题度和传播热度拉满了。
业内人士猜测,如果Vision Iconic市场反响好,奔驰很可能在2026-2027年推出量产版本,正好卡在全面电动化转型的关键节点。到那个时候,充电基础设施会比现在更完善,电池技术会有新突破,消费者对电动豪华车的接受度也会更高。
奔驰现在放出概念车,其实是在给自己争取时间,一边观察市场反应,一边完善技术细节,等时机成熟了再推量产版,把试错成本降到最低。
概念车发布后,网上讨论最激烈的就是"这车到底会不会量产"。奔驰官方的说法是"show car",这个定位挺暧昧。说它是纯概念车吧,但很多技术配置已经在研发或测试阶段;说它马上量产吧,又没给出明确时间表和具体规格。
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既吊足了大家胃口,也给自己留了退路——万一市场反应不行,可以说这就是个展示技术和设计方向的概念作品;如果反响热烈,马上就能说"我们正在加速量产进程"。
从技术可行性角度分析,量产的可能性其实挺大。线控转向技术奔驰在EQS上已经做过技术预告,虽然那一代还保留了机械转向柱作为备份,但技术路线已经验证可行。太阳能涂层现在还在实验室阶段,但丰田、现代这些车企都在投入研发,谁先实现商业化量产就能抢占技术制高点。
格栅的数字化背光设计已经用在了奔驰GLC电动版上,只是Vision Iconic的版本更夸张更精致。这些迹象都表明,Vision Iconic不是设计师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有明确工程目标的项目。
首席设计师Gorden Wagener说这款车"体现了下一代奔驰车型的设计方向",这话信息量很大。奔驰的产品规划周期一般是3-5年,如果Vision Iconic代表的是下一代设计方向,那么2026-2027年看到量产车型完全在合理时间范围内。
参考历史案例,2016年的Vision Maybach 6概念车虽然本身没量产,但它的设计元素影响了后来的迈巴赫S级、EQS等多款车型。奔驰这种"概念车-设计语言传承-分批落地到量产车"的打法已经很成熟了。
价格问题是大家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如果真的量产,这车得卖多少钱?参考系很明确——保时捷Panamera在中国市场的入门版售价97.3万元起,顶配Turbo S E-Hybrid版本卖到243.8万元。奔驰的旗舰轫跑定位比Panamera还要高,品牌溢价能力也更强,所以起售价大概率会在150万-200万区间。
顶配版本如果堆满配置,冲到300万甚至更高也不意外。这个价格听着吓人,但对目标客群来说完全在承受范围内。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2024年奔驰S级在中国卖出16121辆,占全球销量的比重超过15%。
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对豪华车的需求依然旺盛,而且消费偏好正在从传统商务轫跑转向更个性化、更能展现生活方式的车型。如果Vision Iconic量产,奔驰肯定会引进国内,甚至可能针对中国市场做专属配置优化——比如后排空间加长、后排娱乐系统升级、增加专属颜色和内饰材质选择。
设计师说的话靠不靠谱?这个得从历史记录看。Gorden Wagener在奔驰担任首席设计师十几年,主导了从W222 S级到EQS的多代车型设计。他在2020年预告"下一代S级会有颠覆性内饰",结果2021年亮相的W223 S级真就用上了贯穿式大屏和MBUX智能交互系统,体验确实比上一代强了不止一个档次。
这次Vision Iconic不是单纯的渲染图或者PPT,而是实实在在造出了实车在上海展出,说明项目推进到了工程验证阶段,不是纸上谈兵。但也不能过于乐观。概念车到量产车之间横着无数的坑——成本控制、法规认证、供应链协调、市场定价策略,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项目延期甚至取消。
奔驰在EQS上就栽过跟头,概念车阶段吹得天花乱坠,量产后发现实际体验和预期有落差,销量远不如预期。Vision Iconic如果真要量产,必须在保持设计美感的同时,解决好实用性、可靠性和成本的平衡,这考验的是奔驰整个工程体系的能力。
还有个不确定因素是全球经济形势。豪华车市场对经济周期非常敏感,2008年金融危机直接导致CL级销量腰斩。现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地缘风险上升,通胀压力持续,高净值人群的消费意愿也会受影响。
奔驰推旗舰轫跑的时机选择,不仅要考虑技术和产品准备度,还得看宏观经济环境是否支撑这个价位的消费需求。如果经济继续下行,再牛的车也可能遭遇销量滑铁卢。
结语
从2013年CL级停产到现在,豪华旗舰轫跑市场等这一天等了整整12年。
奔驰这次扔出Vision Iconic概念车,到底是真要拿出硬货重新定义豪华轫跑,还是又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营销操作?答案可能要到2026-2027年才能揭晓。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如果这款车真能把顶级豪华、极致设计和前沿科技完美融合,而且价格还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那它对整个豪华车市场的冲击绝对是颠覆性的。
宝马8系这几年不温不火,保时捷Panamera虽然销量不错但品牌调性更偏运动,特斯拉Model S定位豪华但品牌底蕴和工艺水准还是差点意思。奔驰如果能补上旗舰轫跑这块拼图,而且产品力真的能碾压对手,那整个竞争格局都得重新洗牌。
更关键的是,旗舰车型对品牌形象的提升作用是无形但巨大的。就算一年只卖几千台不赚钱,但它的存在能让消费者觉得"奔驰还是那个奔驰,技术实力和设计能力依然顶尖",这种品牌价值的提升远比短期销售利润重要。
当然,挑战也是实实在在的。电动化转型的阵痛期还没过去,充电焦虑、保值率担忧、技术可靠性质疑,这些问题短期内解决不了。太阳能涂层、神经形态计算、线控转向,这些技术听着很美好,但要做到量产级的稳定可靠,中间不知道还要踩多少坑。
奔驰在EQS上已经交过一次学费了,这次Vision Iconic如果量产,千万别再重蹈覆辙。还有个现实问题不能回避——市场到底有多大?豪华旗舰轫跑本来就是小众中的小众,全球一年能卖几千台就算成功。
奔驰投入巨额研发和营销资源,最后可能只是赚个吆喝不赚钱。但话说回来,汽车行业从来不是只看短期投入产出比的生意,品牌价值、技术积累、设计影响力,这些东西的价值远比账面利润更长远。
奔驰这次到底是王者归来还是自嗨式的情怀营销,接下来一两年就能见分晓。如果2026年真看到量产版Vision Iconic上市,而且产品力确实能打,那奔驰就是用实力证明了老牌豪华品牌的底蕴和实力;如果最后不了了之或者产品力拉胯,那也只能说概念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家人们,你们觉得这车会量产吗?如果真卖200万起步,你会考虑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