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起 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新规实施 2淘汰5必须全国多地执行

最近,关于“8月1日起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上路新规”的消息在很多人手机里传得沸沸扬扬,特别是那个听起来很严厉的“2淘汰5必须”,让不少靠电动车出行的朋友心里都犯了嘀咕。

大家都在问,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后骑车出门就难了?

我家里那辆骑了好几年的电动车是不是马上就不能上路了?

这规定是全国一下子都这么严了吗?

8月1日起 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新规实施 2淘汰5必须全国多地执行-有驾

其实,大家先不用过分紧张,很多消息在传播过程中被简化和放大了。

这件事确实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出行,但我们更需要冷静下来,好好看清楚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政策的初衷是什么,具体又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首先要明白一点,这个所谓的“8月1日新规”并不是一个国家层面在当天统一下发、所有城市同步执行的“一刀切”法令。

更准确地说,这是全国各地交通管理部门为了规范道路秩序、保障大家出行安全,而陆续开展的一系列整治行动的总趋势。

有些城市的具体措施可能早就开始了,有些则是选择在8月这个时间点作为新一轮宣传和执法的强化期。

所以,这并不是一夜之间天翻地覆,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治理过程。

那么,国家为什么要下这么大力气来管我们日常骑的这些车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两个字:安全。

我们国家是名副其实的“电动车王国”,保有量超过了4亿辆,它解决了无数上班族、学生党和家庭主妇的短途出行问题,方便又省钱。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大量的非标车、改装车在路上横冲直撞,闯红灯、逆行、不戴头盔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的交通事故数量和伤亡人数也在逐年攀升。

这不仅是对骑车人自己不负责,也严重威胁了其他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所以,规范管理不是为了给大家添堵,而是为了给所有人创造一个更安全、更有序的交通环境,这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理解了这个大前提,我们再来详细说说大家最关心的“2淘汰5必须”到底指什么。

先看“2淘汰”,这就像是给路上的车辆做一次体检,把那些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病号车”给清理出去。

第一类要淘汰的,就是“非标电动车”。

这就要提到2019年国家出台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了。

按照这个标准,能被称作电动“自行车”的,必须同时满足几个硬性条件:最高车速不能超过25公里/小时,整车重量不能超过55公斤,还得有脚踏板。

符合这些条件的,属于非机动车,管理上相对宽松。

而那些速度快、车身重、外形酷似摩托车的,其实都属于“非标车”或者电动摩托车的范畴。

为了让市面上存量的非标车能平稳退出,各地都设置了一个好几年的过渡期,并发放了临时牌照。

8月1日起 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新规实施 2淘汰5必须全国多地执行-有驾

现在,像陕西、海南等很多地方的过渡期即将或已经结束。

这就意味着,一旦过渡期截止,这些挂着临时牌照的非标车就失去了合法上路的资格。

如果还继续骑着上路,被交警查到,就不是口头教育那么简单了,罚款、扣车都是板上钉钉的。

所以,如果您家里的电动车挂的是临时牌照,一定要留意一下当地过渡期的截止日期,及时做好换车准备。

第二类要淘汰的,是“报废车辆”。

任何东西都有使用寿命,车子也不例外。

不管是电动车、摩托车还是三轮车,当它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或者车架、刹车、电池等关键部件已经严重老化,继续使用就如同一个移动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在路上发生散架、失控等危险。

可能有人会觉得自己的车虽然旧了点,但还能跑,报废了太可惜。

但这种侥幸心理要不得,因为你看不到的内部结构疲劳和性能衰退才是最致命的。

所以,驾驶报废车上路的处罚相当严厉,不仅会面临200元到2000元的罚款,如果驾驶员有驾照,还会被吊销,车辆也会被强制收缴并报废。

比如云南元江就明确规定,驾驶报废电动车上路,除了罚款,车辆必须强制报废。

这是对所有交通参与者生命安全的必要保障。

说完了要淘汰的,再来看“5必须”,这是对所有合规上路车辆提出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我们以后每天出行都要遵守的规矩。

第一,必须上牌。

这就像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身份证一样,牌照就是车辆的“身份证明”。

有了它,车辆的管理才有据可查。

万一发生交通事故,可以快速确定责任方;车辆不幸被盗,牌照也是报警追查的重要线索。

无牌上路,就等于是“黑户”,被查处是必然的。

第二,必须持证。

这一点是很多人最容易混淆的。

8月1日起 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新规实施 2淘汰5必须全国多地执行-有驾

大家要记住一个核心原则:开什么车,就得有什么证,这跟车子是烧油还是用电没关系,关键看它的“属性”。

如果是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那它属于非机动车,跟骑自行车一样,不需要驾驶证。

但如果是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或者电动三轮车、低速四轮车(俗称“老头乐”),这些因为速度和动力已经达到了机动车的标准,法律上就将它们划归为机动车管理。

驾驶这些车辆,就必须持有相对应的摩托车驾驶证(通常是D、E或F照)。

无证驾驶机动车的后果非常严重,不仅是罚款、扣分,如果情节严重,还可能面临行政拘留。

第三,必须合规,不能乱改装。

很多车主喜欢给自己的爱车进行各种“升级”,比如拆掉限速器让车跑得更快,换上更大的电池跑得更远,或者加装一个大大的遮阳伞。

这些行为看似方便了自己,实际上是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在开玩笑。

解除限速会让车辆的刹车和车架在超负荷的状态下工作,极易失控。

私自改装的电池线路杂乱,是引发车辆自燃起火的最大隐患。

而加装的遮阳伞,会严重影响驾驶视线,遇到大风天气,车辆很容易失衡翻倒,还容易刮伤旁边的行人。

因此,对于非法改装的打击力度也在加大,不仅会责令车主拆除并罚款,连提供改装服务的商家也可能面临高达5万元的重罚。

更关键的是,如果因为改装导致了交通事故,保险公司是有权拒绝赔偿的。

第四,必须自用,不能非法营运。

电动两轮、三轮车因为灵活便捷,在一些地方被用作载客工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黑摩的”。

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运输市场。

这些车辆没有营运资质,没有为乘客购买足额的保险,驾驶员和车辆的安全状况都无法得到保障,一旦出事,乘客的权益很难得到维护。

所以,各地都在严厉打击这类非法营运行为,像江西就规定最高可罚款5000元,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公共安全和市场秩序。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必须佩戴安全头盔。

这句话我们听过无数遍,但还是要反复强调:“头盔是生命盔”。

无数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在发生碰撞时,一个质量合格的安全头盔,是保护我们头部免受致命伤害的最后一道防线。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将骑乘电动车佩戴安全头盔列入了地方性法规,不仅是驾驶员,后座的乘坐人员也必须佩戴。

对于不按规定佩戴的,交警会先进行劝导,拒不改正的将会面临警告或罚款。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花几十块钱买个头盔,养成骑车就戴的好习惯,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