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km纯电续航+1400km综合续航,岚图“泰山”以800V高压平台刷新全尺寸SUV性能标杆[工信部新车公示]。一场由中国品牌主导的新能源SUV浪潮正席卷市场,智能化与电动化的双重博弈在最新一批工信部新车目录中展露无遗。从高端旗舰到科技普惠,从硬派方盒到运动轿跑,多款重磅车型集中亮相,不仅展现了自主品牌在三电系统、智能驾驶和整车集成上的全面突破,也标志着合资品牌加速拥抱中国供应链的技术变革。
岚图9L(内部代号“泰山”)作为本次公示中最受关注的旗舰SUV之一,其车身尺寸达到5230×2025×1817mm,轴距3120mm,已与理想L9、问界M9等头部竞品处于同一量级[工信部新车公示]。这一级别用户对豪华质感、空间舒适性及智能化体验的要求极为严苛。岚图选择以性能破局——搭载1.5T增程器配合前后双电机,系统综合功率高达668马力,CLTC纯电续航370km,综合续航里程可达1400km。更重要的是,该车支持800V高压快充技术,在特定条件下可在12分钟内完成20%至80%的充电过程[岚图官方技术参数],大幅缓解长途出行焦虑。面对理想L9凭借家庭场景构建起的强大口碑壁垒,岚图需在座椅人体工学调校、NVH静谧性工程以及车机交互流畅度上实现超越,方能在细分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小鹏G7增程版的出现,则是新势力应对补能现实困境的一次精准回应。其车身尺寸为4918×1925×1655mm,轴距2890mm,定位中型SUV,相比纯电版本车长增加26mm,并对前脸灯带与下包围进行了更具力量感的设计优化[工信部申报图]。动力系统采用1.5T增程器搭配后置218kW驱动电机,WLTC纯电续航325km,馈电油耗约为6.5L/100km[工信部能耗数据]。这一组合既保留了城市通勤零油耗的优势,又规避了远途充电不便的短板。值得注意的是,纯电版自上市至8月13日交付量已突破1万台[小鹏汽车官方销量通报],证明产品力已被初步验证。增程版的推出将进一步拓宽用户群体,尤其吸引那些居住环境不具备私桩安装条件但仍有长途出行需求的家庭用户,预计售价也将更具竞争力。
在紧凑级纯电轿跑领域,零跑Lafa5凭借海外首秀即开启盲订的策略引发广泛关注。该车基于LEAP 3.5架构打造,车身尺寸为4430×1880×1520mm,轴距2735mm,主打年轻化与运动化路线[慕尼黑车展发布信息]。全系标配高通骁龙8295座舱芯片与8650智驾专用芯片,集成22个传感器,支持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遥控泊车及“可见即可说”的全场景语音交互功能[零跑官方配置说明]。尤为关键的是,其底盘由Stellantis集团专业团队协同调校,在弯道支撑性与滤震表现上相较前代车型有明显提升。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在中国大陆正式发布,若能维持此前C系列车型的价格优势,或将重塑15万级纯电轿跑市场格局。
iCAR V27则代表了“方盒子”设计语言向实用主义进化的最新成果。提供两种车身长度选项:5055mm(含外挂备胎)与4909mm,宽度达1976mm,高度分别为1894mm或1855mm,轴距2910mm[工信部申报信息]。相较于iCAR V23,V27在体量上已从中型跃升至中大型SUV范畴,满足更多家庭用户对全场景出行的空间诉求。延续品牌标志性圆形大灯与宽厚前保险杠设计的同时,细节更为精致,并引入长条形分体式双天幕这一高端配置,显著提升车内通透感。动力方面搭载1.5T增程专用发动机,最大功率115kW,提供后驱与四驱两种驱动形式,兼顾越野通过性与日常经济性。
宝骏华境S的登场,则将“科技普惠”理念推向新高度。作为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深化战略合作的首款量产车型,其车身尺寸达5235×1999×1800mm,轴距3105mm,定位旗舰级大六座SUV[工信部新车目录]。搭载1.5T插混系统,配备31kWh与41.9kWh两种电池包,对应WLTC纯电续航分别为130km、160km和175km[宝骏官方技术资料]。真正使其脱颖而出的是智能化配置: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ADS 4.0系统(采用舱内激光视觉Limera方案)、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0及乾崑车云服务,有望实现城市NC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若最终定价具备足够侵略性,其“高阶智驾下放”的策略或将对同价位传统燃油SUV形成降维打击。
最后,广汽丰田铂智7(bZ7)的出现,标志着合资品牌对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的重新审视。这款由广汽丰田投产的中大型纯电动轿车,车身尺寸为5130×1965×1506mm,轴距3020mm,后排空间优于凯美瑞等传统燃油B级车[广汽丰田产品手册]。申报信息显示,其搭载由华为提供的后置单电机,最大功率207kW(约280马力),最高车速180km/h[工信部动力参数]。智能化层面,新车将搭载华为鸿蒙智能座舱系统,高配车型更配备激光雷达,为高级别自动驾驶预留硬件基础。面对比亚迪汉EV、小米SU7等强劲对手,丰田的品牌可靠性与售后服务网络将成为差异化卖点,而华为赋能的智能座舱则弥补了其在本土化交互体验上的不足。
这场集中爆发的新车潮,本质上是一场围绕“智能”与“电动”的全方位较量。无论是岚图冲击高端、小鹏完善产品线,还是宝骏联合华为走普惠路线,亦或是丰田借力国产供应链转型,都反映出一个共同趋势:未来的SUV竞争不再局限于动力形式或空间大小,而是延伸至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能力、生态服务能力的系统性比拼。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更多元的选择和更高的价值获得感;而对于车企来说,唯有真正理解用户场景、持续投入核心技术研发,才能在这轮洗牌中立于不败之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