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一件挺让人后怕的事儿,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跟买车用车息息相关。
您设想一下,高高兴兴花了十几万买了辆新车,还是那种外观特别硬朗、看着就结实的越野车。
才开了半个月,正赶上国庆假期,载着家人朋友在高速上跑得好好的,突然之间,车顶没了,就这么在众目睽睽之下飞走了。
这听着是不是跟开玩笑一样?
但杭州的李先生就真实地经历了这么一出,他当时开的,是一辆刚提不久的北京BJ40。
事情发生在国庆节当天,李先生驾驶着他的新车行驶在四川境内的高速公路上,车速大概在每小时100公里左右,这在高速上是个再正常不过的速度了。
当时路上车也不少,大家都有序地行驶着。
就在这时,他听到车顶上传来一声很轻微的“咔嗒”声。
一开始他没太在意,以为是车里放的东西动了一下。
可当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车内后视镜,整个人都懵了,后背的冷汗一下子就冒出来了。
他亲眼看到,自己车顶中间那一大块硬顶板子,居然从车身上分离了开来,被高速行驶产生的气流猛地掀起来,像个大风筝一样在空中打了几个转,然后就远远地飞向了后方,消失不见了。
李先生说,他当时大脑一片空白,第一反应就是这不可能。
他紧紧握住方向盘,小心翼翼地把车挪到了应急车道上。
停稳后下车一看,车顶上赫然一个大窟窿,原本完整的三段式车顶,只剩下了前后两小块,中间空空如也,车顶的框架都露了出来。
最让人想不通的是,他仔细检查了剩下的连接部位,那些用来固定车顶的卡扣都还好端端地扣着,没有任何断裂或者损坏的迹象。
这事儿就透着一股邪门,好比你家的门锁得好好的,门板却自己跑了,这上哪儿说理去?
万幸的是,当时他后面跟的车离得比较远,这块飞出去的车顶没有砸到任何人和车,不然这后果真是不敢想,一场严重的交通事故恐怕是免不了的。
经历了这场高速惊魂,李先生的假期也泡汤了,他赶紧联系拖车,把这辆“敞篷”新车送到了当地的北京汽车4S店,心里就一个想法:新车出了这么大的安全问题,厂家和4S店必须给个合理的解释。
可接下来4S店的回应,比车顶飞了还让他觉得窝火。
店里的维修师傅对车辆进行了检查,得出的结论是:车顶的卡扣都是完好的,没有坏。
基于这一点,他们就把问题的原因直接推给了李先生,说是“车主使用不当”,可能是他自己之前拆卸过车顶,没装好,所以才飞了。
这个说法让李先生又气又无奈,他一再解释,自己提车才半个月,说明书上清清楚楚写着非专业人员不要自己拆,他连专门的工具都没有,怎么可能去动那个车顶?
而且事发时他就是正常开着车,没走烂路,也没有急加速急刹车,哪来的“使用不当”?
他还拿出了提车时的验收单和行车记录仪视频来证明,提车时车顶是好的,行驶过程也完全正常。
但4S店的工作人员就认准一个死理:卡扣没坏,就说明车子出厂没问题。
这个逻辑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这就好比你买了个新手机,用了几天屏幕突然黑了,拿回去修,店家说你看手机外壳没摔痕啊,肯定是你软件操作不当,跟我们手机质量没关系。
李先生认为,恰恰是卡扣完好的情况,才更说明问题可能出在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工厂里拧螺丝的时候,力道没达到标准,导致长时间行驶中慢慢松动了;又或者,是固定件的材料本身有看不见的瑕疵,在高速气流的持续拉扯下,最终撑不住了。
这些深层次的质量问题,不是光用眼睛看看卡扣就能排除的。
可是无论李先生怎么解释,4S店和后来的厂家客服都是一套说辞,只是记录问题,承诺会跟进,但就是没有实质性的解决方案,这让李先生的维权陷入了僵局。
我们都知道,北京BJ40这款车,它的一大卖点就是这个“可拆卸顶棚”,广告宣传里说可以“自由切换敞篷模式”,听起来非常有个性,很吸引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年轻人。
厂家还宣称这个设计拿了好几个专利,听着技术含量很高。
但是,一个酷炫的设计,如果不能保证最基础的安全性,那它带来的就不是乐趣,而是风险了。
实际上,在网上的一些汽车论坛和投诉平台上,反映BJ40车顶有问题的车主并不少。
有的人说车开在稍微颠簸一点的路上,车顶就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异响,感觉随时都要散架一样,让人开车的时候心里总不踏实。
还有的车主干脆养成了习惯,每次上高速前都要自己下车检查一遍车顶的螺丝有没有松,生怕自己也碰上李先生那样的倒霉事。
有经验的修车师傅分析说,这种可拆卸的结构,对工厂的装配工艺要求非常高。
固定车顶的那些螺丝,拧紧的力道是有严格标准的,专业上叫“扭矩”。
如果出厂时,装配的工人操作不规范,或者机器没调校好,这个力道不够,那车顶的连接就不是百分之百牢固。
平时在城里低速开可能感觉不出来,可一旦上了高速,空气会以巨大的力量向上掀车顶,时间久了,那些本来就没拧紧的螺丝就会一点点松脱,最终导致整个部件飞出去。
李先生的遭遇,很可能就是这种出厂时就存在的隐患,经过一段时间的行驶后,最终爆发了出来。
事情在网上传开后,还有一些人为品牌辩解,说BJ40车身里有防滚架,就算车顶没了,里面的人也是安全的。
这种说法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完全站不住脚。
我们普通老百姓买车,图的是什么?
首先图的就是一个安全可靠,能安安稳稳地把我们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
车顶作为车身结构的一部分,保证它在任何正常行驶情况下都牢牢地待在原位,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防滚架是在车辆发生翻滚这种极端恶性事故时,用来保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们不能因为有这最后一道防线,就对前面基础的安全保障掉以轻心。
这就像我们给家里装了防盗门,是为了防止小偷进来,而不是指望小偷进来后,我们躲在某个结实的房间里就安全了。
一个负责任的汽车厂家,应该把功夫花在如何让车不出问题上,而不是宣传车出了问题后有多“扛撞”。
把一个本应是亮点的设计,变成了潜在的安全隐患,这本身就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
在这整个维权过程中,李先生还面临一个很大的困境,那就是他很难证明自己是“清白”的。
4S店一口咬定是“使用不当”,实际上就是把证明产品有质量问题的责任,完全推给了消费者。
可一个普通人,没有专业的知识和设备,怎么去证明出厂时螺丝的力道就不对?
怎么去证明自己从来没拆过车顶?
这种“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在强势的厂家面前,往往让消费者变得非常被动和无助。
很多时候,消费者要想证明是车的质量问题,就得自己花大价钱去找第三方机构做鉴定,费时费力还不一定能得到厂家的认可,最后很多人只能不了了之。
这起事件也给我们所有消费者提了个醒,在选择汽车时,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和新奇的设计固然吸引人,但车辆最核心的品质——安全和可靠,才是我们应该首先考虑的。
毕竟,再酷炫的功能,也比不上一路平安来得重要。
汽车厂家也应该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对消费者的安全责任是“不可拆卸”的,产品质量的底线更不能有丝毫“松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