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用在某些徒有其表的车上,再合适不过。
如今新车发布会,声势堪比明星红毯,一堆听不懂的高科技名词乱飞。
可细究之下,除了屏幕大了些,花哨配置多了些,真正解决咱老百姓实际用车难题的,好像没增加多少。
最近荣威搞了波大动作,换了设计师,与火山引擎联手搞AI,放出话要重新定义“国民车”。
听着挺唬人,对吧?
简单说,就是荣威觉得先前的路子走不通,想另辟蹊径。
他们请了位业内有名的设计师,操刀设计了款名为“明珠”的概念车,号称其灵感源自东方美学。
同时,他们还与火山引擎协作,力图将AI技术更深入地应用于车辆。
那么,荣威这番革新,真能让国民车名副其实吗?
先聊聊这“体面”。
设计师宣称,要让富有价值感的设计普惠大众,打破豪华车的高价壁垒。
这番说辞听着悦耳,然则设计这东西,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你觉得养眼,我或许觉得平平无奇,这是常态。
更关键的是,设计最终要落地到量产车型上,能否将概念车上的那些吸睛之处完整保留,才是关键。
别到头来,概念车惊鸿一瞥,量产车泯然众人,那就贻笑大方了。
再聊聊这“超值”。
荣威希冀通过AI技术拔高产品力,让智能科技真正服务于用户实际所需。
这思路没错。
现今的车载系统,确实让人头大,操作繁琐,反应滞缓,简直像走迷宫。
倘若AI真能让车辆更懂你,更贴心,那自然是喜闻乐见的。
只是,AI如何运用,至关重要。
切莫为了标榜AI而生搬硬套,堆砌一堆华而不实的配置,结果依旧不好用,那就本末倒置了。
你是否遇到过此类情况,对着车载系统说“我饿了”,它却给你推荐了一堆你根本不想吃的食物?
抑或,你想听一首歌,它却给你播放了一首你压根不喜欢的曲子?
这就是AI未能真正领悟你的诉求。
AI要做到真正实用,需要海量数据和精湛算法,更要设身处地地站在用户角度思考。
浙江的李先生就曾吐苦水,说他购买的某品牌电动车,广告里宣传的智能语音助手经常“驴唇不对马嘴”,甚至无端冒出“自言自语”,令他啼笑皆非。
智能没带来便利,反而成了负担。
最后说说这“信赖”。
在电动车市场,品牌信誉度举足轻重。
荣威计划通过强化电池安全性、完善售后服务等举措,赢得用户肯定。
这方向是正确的。
电池安全是电动车的生存线,售后服务是用户体验的重要构成。
然而,这些都需要踏实的投入和长期的积淀,绝非一蹴而就。
比亚迪能在电动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很大程度归功于其在电池技术上的长期投入。
他们勇于公开电池安全测试的详尽数据,使用户对自家产品更有底气。
我们都盼望国民车能真正做到尽善尽美,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车企务必真正将用户放在心间,将技术付诸实践,而非仅止于口头承诺。
荣威的这次尝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契机:国民车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
它不应仅仅是廉价的代步工具,更应是一款能满足我们对美好出行向往的伙伴。
它既要有出色的设计,精湛的技术,更要有优质的服务。
与其说荣威在重新定义国民车,不如说我们也在重新审视对汽车的期许。
我们期望汽车不再仅仅是冷冰冰的机械,而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出行伴侣。
这不仅是荣威面临的挑战,也是所有中国汽车品牌面临的课题。
当汽车真正理解人的需求,当出色的设计走进寻常生活,我们的出行,方能真正充满尊严与幸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