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方能履险如夷。”
近来,小米SU7的喧嚣尘上,亦可谓龃龉丛生。恰似追剧,剧情反转令人措手不及,一时交付告捷,迭创新高,一时维权风波,甚嚣尘上,一众看客亦疲于奔命。雷军近日亦出面发声,语调颇为低沉,似觉SU7之事故影响甚巨,小米需深刻反躬自省。此事,委实值得吾等抽丝剥茧,细细掂量。
始末缘由大抵如此,小米SU7初面世之际,可谓八音迭奏,万民欢腾,订单如雪片般纷至沓来。然未及多久,便迭爆事故,更有车主径自退车维权,闹得满城风雨。雷军此番内部谈话,言外之意约莫是“压力山大”,觉此路荆棘丛生。
雷军谓事故之影响超出预期,此言听来,总觉有些许扞格之处。寻常百姓购车,所求为何?莫不为安全二字!“至奢莫过安全”,此言于汽车界,乃金科玉律。然则,小米是否果真将安全置于首位?
犹忆前时,武汉学子数条人命陨落,此事,小米当真痛定思痛,深刻反思否?或有人云“造车,遭逢交通事故在所难免”,斯言不谬,然造车企业更应力保车辆之安全性能!若安全都无以保障,又何谈智能、科技?
小米对外宣称,所有测试皆与焉,且成绩斐然。然则,安全仅靠测试便可高枕无忧乎?测试环境与真实路况,岂可同日而语?道路瞬息万变,偶发情状,便可将测试数据击得粉碎。
且观华为,彼方为真正之鸿鹄之志。再聆听李想、李斌如何臧否小米,八十余亿之营销费用,百分之三之研发投入。此金钱究竟流向何处?莫非尽数倾注于手机支架、车辆颜色、方向灯自动关闭等“蝇头小利”之上?此等物件,诚然能博人眼球,然与安全相较,孰轻孰重?
言而总之,核心技术方为圭臬。汽车之核心技术为何?乃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调校,是智能驾驶算法,是安全防护系统。若此等核心技术不济,徒恃营销,徒恃堆砌配置,便如筑屋未夯实地基,再华美之屋宇,亦终将倾颓。
早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井喷式增长,诸多企业皆欲分羹。有之企业兢兢业业搞研发,提升产品质量;有之企业则欲另辟蹊径,靠营销、靠炒作以攫取关注。结局又如何?那些只顾敛财之企业,如今恐已是蒿草没径。
举例而言,某造车新势力,当年亦是风头无两,号称欲颠覆传统汽车行业。结果呢?斥资数百亿,所造之车质量问题频发,终至资金链断裂,黯然退场。此难道不值得吾等引以为鉴?
再论营销。小米之营销能力,确乎首屈一指。然过度营销,反会南辕北辙。若将大量资金投入于营销之上,而忽略研发与质量管控,则本末倒置矣。消费者并非愚氓,终将以脚投票。
是故,小米汽车,亟待深刻反思。反思造车之初心究竟为何?反思究竟应将金钱投入何处?反思究竟应如何做,方能真正赢得消费者之信任?
汽车行业,乃一需怀敬畏之心之行业。造车,绝非易事。其需技术积淀,需资金投入,更需一颗对生命负责之心。若抱持捞一票便走之心态,则注定铩羽而归。
吾等期冀,小米汽车能痛定思痛,真正将安全置于首位,将质量置于首位,将消费者之利益置于首位。唯有如此,方能在激烈之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切记,安全,永为归家之康庄大道。此道,容不得丝毫疏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