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个信息恨不得以光速传播时代,汽车圈里似乎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碟中谍”般戏码,新车发布会,本该是车企精心准备、万众期待“大日子”,却总有那么些“不听话”照片、视频,像是急着投胎一样,提前几天甚至几小时就蹦跶到公众眼前,这不禁让屏幕前“吃瓜群众”们满脑子问号:这究竟是保密工作出天大纰漏,还是车企们下一盘我们看不懂大棋?
一场价值千万“意外”曝光
故事最新篇章,主角是理想汽车,七月中旬一个普通下午,社交媒体平静被一组理想L8高清内饰图彻底打破,仿佛带着热气,迅速微博、小红书等平台蔓延开来,照片拍摄角度很刁钻,隔着车窗玻璃,却把车内前排设计细节拍个底朝天,对于那些翘首以盼潜车主而言,这无异于提前拆开圣诞礼物
圈内顿时炸开锅,有参与新车封闭体验会博主透露,这次活动签下保密协议,上面违约金数字足以让任何人心头一紧——整整一千万人民币,刷新国内汽车行业保密协议“天花板”,也让这次泄密事件戏剧性拉满,理想L8被官方定位为年度最重磅战略车型,承载着巨大市场期望,按照原定计划,它神秘面纱应该7月17日开启预订、7月29日正式上市时,由官方亲手、分步骤地揭开
从流出图片看,L8前排布局延续理想家族化设计语言,标志性中控与副驾双联大屏依旧抢眼,空调出风口改为更显简洁贯穿式设计,这些信息虽然算不上颠覆性核心机密,但对于车企而言,新品发布节奏,就像一首精心编排交响乐,每一个音符何时奏响,都有其特定作用和意义,无疑是打乱这首乐曲韵律
面对这突如其来“剧透”,理想汽车反应也颇为迅速且耐人寻味,他们没有选择沉默或者严厉谴责,反而是顺水推舟,自己下场发布更高清官方内饰图片,理想汽车掌舵人李想更是社交媒体上发文,言辞之间显得有些“无奈”又带着一丝“凡尔赛”:“泄密打乱L8发布节奏...是我们自己低估理想L8潜用户求知欲望和动手能力,”这番表态,轻描淡写地将责任归结于“粉丝太热情”,既安抚大众情绪,又巧妙地为自家产品人气做背书,一时间引得网友热议,这波公关操作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
“偷跑文化”,一场心照不宣表演?
把时间指针往前拨,你会发现理想L8遭遇并非孤例,甚至可以说,这种“偷跑”现象近一两年汽车圈里,已经快成一种新常态
领克09发布前夕,知名汽车自媒体“萝卜报告”保密协议解禁前12个小时,抢先发布新车内容,领克汽车方面反应激烈,索赔500万元,涉事员工也因此离职,这500万索赔金额,当时引起巨大舆论波澜,其热度甚至一度盖过新车本身
万众瞩目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同样没能逃脱“被偷跑”命运,汽车博主“-_-二师兄”将一段动态试驾视频,提前足足9个小时发布B站,尽管视频27分钟后就被紧急删除,但互联网是有记忆,视频早已被无数网友下载、转发,形成二次、三次传播,小米方面同样面临着500万元违约金保密协议,这次事件也为本就热度爆棚小米汽车再添一把火
接二连三“意外”,让许多网友评论区都充满“福尔摩斯”气息,一句“总感觉像演”道出许多人心声,这种质疑并非空穴来风,一次是偶然,两次是巧合,当第三次、第四次以相似剧本上演时,人们很难不把它联想成一种新营销策略
泄密背后多重博弈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看似固若金汤千万保密协议,屡屡变成一张“废纸”呢?这背后,其实是多方因素交织博弈复杂结果
一个显而易见原因是,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卷”出天际,新车发布频率远超燃油车时代,一年发布十几款甚至几十款新车品牌大有人,为扩大声量,车企需要邀请海量媒体、自媒体、供应商、经销商参与到前期传播环节中,参与人员基数一大,管理难度自然呈指数级增长,保密链条上任何一个薄弱环节出现疏忽,都可能导致信息“意外”流出,这就像一个巨大筛子,总有漏网之鱼
另一个层面,则是自媒体行业内卷化生存状态,如今汽车博主数量庞大,竞争异常激烈,流量就是生命线,而“首发”意味着巨大流量,为抢所有人前面,获得那份独家关注度和讨论度,个别博主可能会选择铤而走险,那份天价违约金或许只是纸面上威慑,只要不被抓住直接证据,就有侥幸过关可能,即便真东窗事发,所获得巨大曝光度,某种程度上也能转化为未来商业价值,这种“富贵险中求”心态,成为泄密事件又一助燃剂
最引人遐想,还是那种“车企默许论”,有没有可能,某些可控范围内,车企对于这种“泄密”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是暗中推动呢?设想一下,对于一款新车,如果泄露仅仅是几张外观内饰图,而非核心售价、配置等致命信息,那么这种“小范围剧透”负面影响其实相当有限,它能以极低成本,撬动巨大舆论热度
整个流程可以是这样:车企“不小心”让一些非核心信息流出,引发第一波讨论;随后官方“义正言辞”地发布声明,谴责泄密行为并强调高额违约金,这又会引发第二波关于商业道德和契约精神讨论;紧接着,官方再“被迫”放出高清官图,满足大众好奇心,完成第三波热度收割,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新车知名度、话题性都得到极大提升,其宣传效果可能远超投入数千万传统广告,所谓“违约金”,最终可能也只是通过协商,合作层面进行资源置换,未必会真金白银地赔付,这出“周瑜打黄盖”戏码,最终实现车企和部分媒体“双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