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的镁光灯下,一台明黄色的小车突然被层层围住。
有人举着手机惊呼:“这颜色和小米SU7 Ultra一模一样! ”
走近细看,引擎盖上两道灰色装饰条直插挡风玻璃,舱盖左右竟开着两个对称的孔洞。
当所有人以为这又是某家新势力的大作时,车尾那块尺寸夸张的固定式扰流板彻底引爆话题。
“A0级小车装飞机尾翼? 设计师喝高了吧? ”
“埃安这次玩得够野,这造型比特斯拉Cybertruck还激进! ”
这款名为AION UT Ultra的车型,正在用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挑战市场认知。
作为广汽埃安第三款全球战略车型,它被赋予“鹦鹉龙”的凶悍代号。
从普通版4270mm的娇小车身,到车展实车底盘明显的运动化调校痕迹,每个细节都在诉说矛盾美学。
车头全新设计的运动包围并非花架子,工程师透露内部藏着散热系统的秘密。
点阵式LED日行灯排列成几何阵列,夜间点亮时仿佛猛兽的獠牙。
熏黑的B柱、C柱与哑光黑轮毂形成整体,半隐藏式门把手划过车身时带起凌厉弧光。
真正引发两极分化的,是那块占据车尾三分之一面积的大尾翼。
有汽车博主现场掏出卷尺:尾翼宽度足足达到1450mm,比某些性能车还夸张。
配合底部扩散器和四点式尾灯,整个后部造型宛如机甲战士的武器库。
内饰布局延续家族式半开放座舱,却在储物格盖板上玩出新花样。
圆弧矩形元素从空调出风口蔓延到门把手,中控台下方的推拉式暗格藏着小心机。
不过副驾区域的半开放设计遭到吐槽:“放杯奶茶都得担心颠簸撒漏。 ”
动力参数至今成谜,但现场工程图泄露了玄机。
普通版100kW电机最高时速150km/h的数据,在强化后的悬架系统面前显得保守。
有眼尖观众发现展车电池舱比量产版厚实15%,疑似预留了双电机布局空间。
更耐人寻味的是34.868kWh和44kWh两种电池选择,续航却只差90公里。
“弹匣电池技术下放,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怎么平衡? ”
快充24分钟补能50%的设定,在2025年只能算勉强及格。
当比亚迪海豚车主挤进展台时,眼神里既有惊讶也有不屑。
“轴距比我们长50mm,后排腿部空间却只多一拳? ”
“这车机系统能装微信吗? 海豚的旋转屏可是随叫随到。 ”
吉利星愿的销售代表默默记下每个配置细节,嘴角挂着意味深长的笑。
6.98万起售的星愿虽然没有尾翼,但车载KTV功能正在年轻人中病毒式传播。
“花十万买尾翼还是买麦克风? 消费者心里有杆秤。 ”
设计师访谈环节爆出猛料:尾翼最初设计稿尺寸是现在的两倍。
“风洞测试显示下压力提升12%,但法务部怕惹官司才砍半。 ”
这个数据让性能车迷集体高潮:“量产版能不能选装原厂套件? ”
车评人现场实测发现,尾翼边缘锐利得能切开空气。
“80km/h以上能听到明显风啸,这算免费声浪模拟吗? ”
更有改装爱好者当场计算:“换个碳纤维材质能减重3.2kg。 ”
颜色选择同样暗藏玄机,明黄车漆被扒出和小米SU7 Ultra色号完全一致。
“跨界联名还是设计抄袭? 雷军要不要收版权费? ”
广汽客服的回应很艺术:“阳光下的中国黄,本就该属于所有追光者。 ”
当观众追问舱盖开孔的真实用途,工程师终于揭开谜底。
“这不是装饰! 电机散热效率因此提升8%,雨天还能自动闭合。 ”
这个解释让技术派竖起大拇指,却挡不住网友玩梗:“用来给手机散热刚刚好。 ”
车展三天,UT Ultra的展台始终排着长队。
有父亲抱着孩子合影:“这造型多酷,比爸爸的奥迪帅多了! ”
也有情侣为此吵架:“花十万买这么大尾翼,停车剐蹭修一次得多少钱? ”
最精彩的交锋发生在自媒体直播间。
汽车大V坚持认为这是“设计过剩的典型案例”,带货主播却狂砍三千订单。
当后台数据显示80%预订者年龄在23岁以下,所有争议突然有了答案。
此刻的展台上,那块尾翼在灯光下折射出冷冽金属光泽。
它像一面战旗,插在十万元级电动车的红海战场。
不管你是否接受这种张扬,至少没人能否认——2025年的中国车市, boring的设计再也无法生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