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375/4这趟高铁,真的是个“谜”。
5小时40分钟的车程,票价396块起步,拼了命绕850公里,停16个站。
这么一听,谁不骂一句“离谱”?
可是,你再骂,人家每天照样高上座率,沿线乘客乐得不行。
为什么?
一句话,慢到极致就是快,贵到一定程度就是值。
说实话,第一次听说它的时候,我脑子里蹦出的就是:“这是什么奇葩设计?”
上海到合肥,正常高铁最快两个多小时,票价才200出头。
结果C2375/4硬生生绕了个大圈,从沪苏湖高铁拐到杭黄,再转池黄,最后还要经宁安城际和合安高铁。
中间还跨了安庆长江铁路大桥,来一套“掉头秀”。
绕得让人头晕,但每个中小站的乘客却一脸满足。
你说它慢,人家说它“走心”。
真要体验了,才知道这趟车有点东西。
一路上千岛湖、黄山、九华山这些名胜景区轮番登场,车窗外的风景就像一本画册翻着看。
坐惯了直达车的通勤族可能觉得浪费时间,但那些奔着慢生活的游客却觉得赚了——“千岛湖下车泡个茶,黄山北站再来爬个山,换做直达高铁,哪有这机会?”
一位乘客边喝着水边感慨,“慢有慢的好,生活嘛,急啥?”
可别以为C2375/4就只是个“风景慢车”。
它慢得很聪明。
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站,像千岛湖、池州、安庆,平日里可没啥高铁直达。
这趟车一停,沿线的乘客就像捡了个大便宜。
安庆的江南茶商、黄山的景区老板、池州的学生党,谁都能搭上这趟车。
说白了,这车不是为了那些赶时间的人设计的,而是为了满足更多普通人的出行需求。
铁路部门算得很明白:不求最快,但求最多。
不过,票价这事儿确实争议大。
396块起步,比最快的高铁还贵,谁看了不骂一句“割韭菜”?
但你要从另一个角度想,这趟车的成本可不低:六条线路、850公里,还有各种复杂的运营调度。
更别提它还是复兴号智能动车,服务质量摆在那儿。
有人吐槽贵,也有人说值。
一个黄山景区的老板就直言,“客流量上去了,票价贵点也能接受。关键是,这车给我们带来了生意。”
有意思的是,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也分成了两派。
一边是“吐槽大军”,说这趟车又慢又贵,简直是高铁里的“摆烂王”;另一边是“真香党”,觉得这趟车有情怀、有温度,坐一次就上头。
有人说,这车慢得“像是在开人生讲座”,一路风景一路故事;也有人说,这车贵得“像在收情怀税”,但一想到沿途的便利性,又忍不住点个赞。
争议越大,讨论越多,C2375/4反倒成了“网红高铁”。
说到“慢”,其实这趟车慢得很有战术。
它不是直奔终点,而是绕了一圈“连点成线”。
线路设计上,铁路部门可没少下功夫:从沪苏湖到杭黄,再到池黄和宁安城际,每条线路的串联都精准到位。
尤其是安庆段的掉头操作,虽然看着奇怪,但正是因为这一掉头,才把更多小站串了起来。
你要说它慢,那是因为它在走一条“普惠路线”。
这趟车的意义,早就超出了一张车票的价值。
当然,也有人觉得它没那么“伟大”。
“不就是个慢车吗,非得搞得这么高大上?”
有网友评论。
可实际上,这趟车确实填补了很多空白。
比如,黄山北站的客流量明显增加,池州到安庆的通勤变得更方便。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改变,才是C2375/4的“隐藏价值”。
慢不是目的,让更多人享受到高铁的便利,才是这趟车的真正意义。
最后说一句,C2375/4到底值不值得坐,答案其实很简单:看你是想赶时间,还是想享受路上的风景。
如果你是赶时间的通勤族,这车可能不适合你;但如果你想体验慢节奏的旅行,这趟车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至于票价贵不贵,得看你怎么想——对沿线的小站乘客来说,这趟车无疑是“值到爆”。
不过话说回来,你愿意掏396块,花5个多小时,去坐一次这样的“慢车”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