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又一次站在了改变世界的风口,所披露的未来十年计划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科技狂欢”。说实话,当看着马斯克有可能拿下万亿美元的激励时,大家心里的台词都很统一:“这不是要买私人星球的节奏么?”但狂热背后,我们需要冷静下来回顾核心问题——特斯拉提出的这些目标真的靠谱吗?能不能让马斯克成为下一个“万亿掌门人”?这篇文章就带你看懂。
首先,特斯拉定下的某些目标听上去是天方夜谭,但细一琢磨,居然还挺靠谱。比如未来要交付“累计2000万辆”汽车,很多人可能觉得吹得有点离谱。毕竟眼下特斯拉一年才卖不到200万辆,可你把话筒递给马斯克,人家却说这是个“小目标”。为啥?因为汽车市场的蛋糕实在太大了。
丰田、大众这些老牌“车神”,年销量都在上千万辆级别,而特斯拉当下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传统燃油车跨界电动车的速度和小学生写作业一样拖拖拉拉;中国厂商虽然表现挺出色,但全球扩张还处于“试探期”。欧美作为汽车消费的核心市场,特斯拉的优势就显得更加明显了。
目前美国的电动车渗透率还在10%左右晃荡,德国、法国也才30%,而中国早就跑步冲到50%+了。所以只要特斯拉有能力搅动欧美市场,把渗透率提升到中国的水平,这些看的见的“白嫖流量”就足够让马斯克笑得合不拢嘴。保守估计,单欧美电动车销量的增量就可能达到900万辆,而新兴市场的潜力还没算上——所以这2000万目标并不遥不可及。
再看Robotaxi的目标,也显得合情合理。成千上万的特斯拉汽车其实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个个数据抓取终端。随着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熟,将车辆联网、放入运营平台后,实践起来并不是难事。虽然Robotaxi目前看更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桥段,但在科技角度,它已经开始从科幻变成科学。
然而,特斯拉的任务清单里也有些东西让人挠头,比如人形机器人。这款名为“Optimus”的家伙,被搞得像个宇宙救世主一样高大上,技术确实是行业翘楚,但问题来了——生产出来干嘛用?养老、生活服务是潜力市场,但技术还远远不到能普及的水平。如果你眼馋一台3万美元的机器人回家看着新鲜,那几个月后估计也就变成贵价摆件了。换句话说,Optimus的需求能撑到几万台就谢天谢地了。
不过这事也不能完全否定。特斯拉在研发机器人时,对精密控制、视觉识别、触觉反馈等技术投入很深,而这些核心技术反而可能成为机器臂和其他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降维打击”。毕竟,机器臂是真有市场需求的东西,无论是工厂、仓库还是医疗领域都用得上。如果未来马斯克能果断调整战略,从双足转到机器臂阵营,“百万机器人”的目标绝非痴人说梦。
最后,聊聊那个听起来特别“不靠谱”的目标——让特斯拉市值达到8.5万亿美元。很多人不理解,万亿美元公司还能在几年内翻八倍?但你不妨看看苹果、微软、英伟达这类巨头的故事。技术革命爆发期,头部企业增长是没有天花板的。英伟达2023年营收600亿美元,2024年直接翻倍到1300亿美元,这让市场惊掉下巴。特斯拉的赛道不仅有电动车,还包括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智能革命的重要领域,只要不犯巨大的战略错误,凭借技术优势和行业壁垒,市值再翻个七八倍绝对不算天荒夜谈。
但别光想着大红利,泡沫也时刻在积聚。这种通用技术浪潮如果过度发酵,可能会让市场一度失控。就像我们今天提醒的,“2029或许是1929”。大繁荣之后,兴许就是一场大崩盘。但别慌,技术革命的实质是扎实的,只要避开泡沫破灭的枪林弹雨,下一个黄金时代也会很快到来。
你问啥是“智慧投资”?不是单纯的勇往直前,也不是冷眼旁观,而是在趋势中找到清晰路径,敢于入场又懂得什么时候抽身。技术革新总是以周期性规律呈现,而红利往往属于那些看得懂、拿得住且时刻预备的人。特斯拉这份万亿计划,或许是我们看懂未来的最好入场券,但关键是买票的你有没有勇气和智慧冲上前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