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现在在美国电动车市场,真叫一个横着走。
2025年上半年,纯电车里六成多是它卖的;整个电动车大盘,它也占了43%。说它是“一哥”,没人敢吱声。
可你猜怎么着?它这风光,居然跟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扯上了关系。
按理说,特朗普上台后砍了不少电动车补贴,还停了公共充电桩的拨款,这不应该是利空吗?结果特斯拉反手就把它变成了机会。
10月初,特斯拉北美官网直接甩出两款低价车:标准版Model Y只要3.999万美元,比原来便宜了11%。别人还在愁“没补贴谁还买电车”,它已经靠降价把用户攥得死死的。
为啥敢降?两个字:能扛。
一是成本压得够低——产量大、供应链熟,造一辆少一辆的钱;二是牌子硬,老百姓心里认它,就算没补贴,第一反应还是“先看看特斯拉”。
更狠的是充电桩。全美快充桩21万个,特斯拉自家超充就占了12.8万,超过六成。政府不投钱建公共桩,反而让它的网络成了“默认选项”——想充电方便?选特斯拉最省心。
这边特斯拉吃肉,那边美国老牌车企却快喝西北风了。
通用汽车光今年上半年,电动车业务就烧了16亿美元,血亏。福特CEO更直接,9月底撂下一句:“没了补贴,需求可能腰斩。”这话听着像在给自己找退路。
还有斯特兰蒂斯,原本喊着2030年在欧洲全面电动化,现在直接认怂,连美国市场的销售预期都往下砍。
这些老厂不是不想干,是被政策晃晕了。
今天说支持,明天砍补贴,后天又说“市场自己决定”——车企哪敢长期投入?投多了怕打水漂,投少了又跟不上节奏,干脆缩手。
结果呢?整个美国汽车产业可能因此少赚200亿美元。充电桩不够,老百姓不敢买电车;车企不敢造,市场越做越小。
反观中国,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车卖了430多万辆,占新车销量近四成。每卖10辆车,4辆是电的。政策连贯、基建跟得上、产业链完整,车企往外冲也有人托底。
欧洲更狠,2035年起禁售燃油车,路线图清清楚楚。
美国呢?四年一换总统,政策跟着换频道。今天反补贴,明天挺燃油,车企和投资人天天猜谜。
最要命的是,除了特斯拉,美国其他车企在全球电车市场几乎没存在感。中国车已经开进欧洲、东南亚、拉美,而福特、通用还在纠结“要不要继续干”。
短期特斯拉赢麻了——政策乱局里它反而成了避风港。
但长期美国整个汽车工业可能被自己人拖垮。光靠一家公司撑不起一个国家的产业未来。
这事让我想起:风来了猪都能飞,但风停了,摔死的还是没翅膀的。
特斯拉有翅膀,可美国汽车业剩下的,大多是没练过飞的。
政策可以不干预市场,但不能没有方向。全球都在电动化赛道狂奔,你却在原地争论“该不该跑”,那不是自由,是掉队。
我觉得,一个国家的产业战略,不能赌在一个人或一家公司的成败上。稳一点,远一点,才能真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