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这句话放在当下的汽车产业,格外应景。
近期车市如同春节档影院,新车型、新技术发布会密集轰炸,让人眼花缭乱。
华为乾坤智驾发布会更是摆开阵仗,一众车企站台助威:东风岚图、赛力斯、北汽、长安深蓝、江淮、上汽、东风猛士、奇瑞智界、广汽、阿维塔,甚至连奥迪也赫然在列,场面可谓盛大。
然而,热闹背后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汽、吉利、长城这几家自主品牌老大哥们集体失声。
特别是中国一汽,当年余承东公开示好,合作意愿溢于言表,相关影像资料至今在网络上流传。
可一汽,始终保持缄默。
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准确地说,并非一汽,而是其旗下红旗品牌与华为的合作更受关注。
毕竟,一汽丰田、一汽大众,他们的合作对象不由一汽自主决定,这是公开的秘密。
先看一组数据:2024年,一汽总销量约为320万辆,红旗贡献了42万辆,同比增长17%,实现七年连涨。
单看,红旗的成绩还算过得去。
可再看赛力斯,其2024年销量劲增至42.7万辆,同比暴涨182%。
对比之下,高下立判。
红旗的销量数据显得有些黯淡。
虽然我未能找到红旗的精确利润数据,但推测应该不及赛力斯。
依我之见,华为与红旗的最佳合作模式,莫过于深度拥抱鸿蒙智行。
一汽不妨放权,由华为全盘运作红旗。
凭借一汽深厚的造车底蕴,结合华为领先的智能化科技,强强联合,有望打造出市场爆款。
一汽肩负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任,步子是否可以迈得更开阔一些?
时间拖得越久,对发展相对滞缓的一方就越不利。
在智能化领域,一汽短期内赶超华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既然如此,不如及早携手,尚能争取主动。
一旦其他搭载鸿蒙系统的品牌羽翼丰满,一汽再想入局,恐怕就丧失了先机。
上海市能允许华为打破常规,吉林省理应也能做到。
如果管理层至今未能洞悉未来发展方向,那未免有些失职。
回望上汽,此前与华为龃龉不断,如今却几乎来了个180度大转弯,选择握手言和。
一汽还在迟疑什么呢?
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呈现出加速态势,一年之差,可能就是生死之别。
在智能汽车这个赛道上,更是如此。
我始终认为,红旗的外观设计独具韵味,自带一种东方美学的高级感。
只是在智能化配置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如能与华为合作,将是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自主品牌中,比亚迪是个鲜活的例子。
早些年,比亚迪也饱受诟病,被指产品质量平庸、设计落后。
但它凭借着一股韧劲,埋头苦干,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
现在呢?
比亚迪已然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张闪亮名片,在全球市场都占据重要位置。
这种坚持自主创新的精神,令人敬佩。
再看吉利,当年大手笔收购沃尔沃,不少人觉得它是在冒险。
但吉利通过这次并购,不仅快速提升了自身技术实力,还成功叩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如今,吉利汽车的销量持续增长,成为自主品牌的中坚力量。
这种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魄力,同样值得称赞。
当然,合作并非一劳永逸。
奇瑞曾与以色列Mobileye公司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结果却差强人意。
Mobileye的技术固然领先,但成本高昂,且对国内市场的适应性不足。
最终,奇瑞不得不中止与Mobileye的合作,转而与本土自动驾驶方案商展开合作。
这个案例警示我们,选择合作伙伴务必慎重,必须充分考虑市场需求。
究其根本,无论是坚持自主研发,还是积极对外合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希望一汽能够审时度势,把握住历史机遇,尽早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让红旗这个民族品牌,真正走向世界。
期盼一汽能够再创辉煌,也期盼中国汽车产业能够蓬勃发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