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了新一轮技术“军备竞赛”。这一次,风口不是电池、不是智驾,而是正在从底盘系统发起的“制动技术革命”。
就在最近,比亚迪正式宣布旗下新款e平台3.0 Evo将全面搭载自主研发的EMB(Electro-Mechanical Brake,电控机械制动)线控制动系统,并称其为“下一代智能驾驶安全基石”。而就在同一周,小米汽车在MIUI Auto技术沙龙上暗示其2026年新车也将采用线控制动技术,引发外界广泛猜测。与此同时,特斯拉中国供应链一位高管在论坛上提到:“未来Model系列将去掉刹车油。”简直就是线控制动大军的“官宣”。
是时候正视这个在底盘系统中“最安静却最致命”的变革了。
1.什么是线控制动EMB,它到底牛在哪?
线控制动EMB系统,是相较于传统液压制动系统的一次范式转移。它通过电子信号而非液压油传递制动指令,实现更加精准、快速、模块化的刹车控制。
简单来说:踩刹车,不再靠踩动液压系统,而是靠“发指令”,靠电机、执行器快速响应。
EMB的核心优势包括:
响应时间快:从踩下刹车踏板到刹车执行,时间可缩短至5毫秒级;
更安全:多冗余设计,无液压泄漏风险,关键时刻“电子永远比油管靠谱”;
更省空间:取消主缸、油管、ABS泵,整车结构更紧凑;
更智能:与智能驾驶系统深度融合,实现自动泊车、AEB(自动紧急制动)等精准控制。
2.比亚迪、小米、哪吒、理想... 谁先用,谁就能掌控刹车智能时代
过去两年,EMB线控制动技术在海外已小规模量产应用,如奥迪e-tron、奔驰EQ系列均采用类似结构。而中国车企则在2024年底到2025年上半年密集“上车”。
比亚迪:e平台3.0 Evo 打响国产EMB第一枪
根据技术发布,比亚迪EMB制动系统将首先搭载于其高端品牌“仰望U9”以及下一代海豹EV上。相比传统液压刹车,制动距离缩短8%,能耗下降5%。
小米:智能制动+自动泊车打组合拳
小米SU8 Max原型车已开始测试基于线控制动的全自动泊车系统,相关供应链合作方包括采埃孚、博世中国和敏实集团。雷军“全栈自研”战略中,EMB是关键一环。
哪吒汽车:走低成本路线,EMB将在15万元级别下放
在与瑞立集团合作下,哪吒正在推进自主EMB系统量产。预计2025年Q4投产,目标车型哪吒L、小型SUV系列。
理想&蔚来:正在“调研”,但暂未公开技术落地路径
由于EMB系统当前成本仍高于传统液压系统,理想与蔚来更多在智能底盘系统整体方案中寻求平衡,并关注安全性冗余方案是否完善。
3.为什么车企都抢着用EMB?三大背景正在推动这场变革
自动驾驶“必须搭配”线控制动
线控制动是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底层保障。自动驾驶不能等刹车油压响应,它要毫秒级制动精准控制,EMB正是刚需。
底盘域控趋势推动系统集成
从原来制动、转向、悬架等分散控制,正在统一成“底盘域控制器”。而EMB是最适配域控架构的制动系统,线控趋势已不可逆。
国家政策加速推动
2025年1月起,工信部开始试点推动**汽车“线控核心部件国产化”**政策。包括EMB、SBW(线控转向)等部件均列入推荐清单,主机厂有压力,有补贴。
4.问题也不少:EMB不是万能,线控制动如何“刹住”市场质疑?
尽管EMB听起来先进,但它也面临不少挑战:
成本依然高:EMB系统单套成本在4000-6000元,显著高于液压系统;
散热与稳定性:连续刹车、高温条件下,电机与制动器需更高热管理能力;
法规滞后:目前国内尚无完整线控制动系统强制性标准,存在安全监管空白;
市场接受度问题:消费者对“没有刹车油”的刹车系统,心理上尚存疑虑。
因此,一边是车企“卷技术”,一边是消费者“要刹得稳”。EMB能不能刹住车,能不能刹住心,还得看产业链接下来的联合攻关。
5.供应链背后:谁在赚EMB的大钱?
这波EMB革命,背后不只是车企,真正的赢家还包括这些供应链玩家:
博世中国:EMB执行机构全球头部玩家,部分国产车型正在导入;
采埃孚:提供集成式x-by-wire平台方案,已与多家自主品牌签约;
瑞立集团:EMB国产化推进者之一,与多家车企已进入样件验证;
敏实集团:加码制动系统模块集成制造,借势拓展EMB全车集成业务。
刹车也要“智商税”?2025年是线控制动的拐点。从刹车片到电子信号,从机械泵到制动电机,EMB线控制动技术正在悄悄地,深刻地改变汽车底盘逻辑。2025年,或将成为线控制动量产规模化的关键之年。谁先掌握“刹得快、刹得准、刹得稳”的能力,谁就有资格进入下一代智能汽车的门票。而你,是否已经准备好“相信电比油靠得住”了?
AEE2025中国汽车底盘生态链展览会将于10月22-24日在苏州举办,汇聚来自全球的300+领先企业,全面展示涵盖底盘设计开发、智能底盘、EMB线控制动、线控转向、智能悬架、底盘轻量化、底盘电动化、材料与工艺、装配与测试、动力与驱动、电池与托盘等最新技术与解决方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