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的秋天,风本来是凉的,结果深蓝汽车一脚油门,把整个车展的气氛搅活了。
发布会一开场,重庆那头刚刚摆完火锅,德国这边就多了点辣味。
你说这俩城市有啥共同点?
一个靠山吃山,一个靠技术吃全球,凑在一起,倒像极了最近网络上最火的词——“中国制造全村希望。”
就拿L06来说吧,现场那辆新车刚露头,欧洲媒体的摄像头噼里啪啦猛拍,仿佛多年没见过这种设计。
流线型搞得像重庆轻轨拐了个大弯,灯组一亮,德国本地的工程师都在小声嘀咕:这电气化美学,跟印象里的中国车完全不是一路人。
顺手再扫一眼S09超充版,续航数据一亮出来,欧洲新能源的老炮们集体沉默。
谁还记得几年前中国品牌在欧洲展台旁边像小学生一样排队等合影?
现在,轮到别人围观。
说真的,深蓝这批新技术到底有多“硬核”?
单论那套150mj高能点火系统,很多德国技师念出来都打结。
44.39%的平均热效率,直接把不少欧洲品牌最自豪的发动机技术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你在展厅里看见德国同行表情复杂,嘴角抽搐,眼里还带点不服气。
行业里一直讲“出海容易扎根难”,深蓝偏偏不信邪,把S05、S07都甩到欧洲市场试水,想让全世界都尝尝什么叫中国速度。
其实回头想想,中国汽车这些年真是一路磕磕碰碰。
前几年还被人嘲笑靠补贴,现在轮到欧洲品牌琢磨怎么跟中国新能源抢饭碗。
深蓝这场“双城发布”,像极了国产球员第一次打进NBA首发——没人相信,自己偏要试试。
重庆的发布会人头攒动,市井味十足;慕尼黑那边,高冷的汽车分析师们围着新车转圈,讨论“技术壁垒”还能守多久。
场边有德国观众低声说:你们中国车是怎么把增程器、超高压燃油喷射这些技术玩到极致的?
展台上的深蓝工程师倒也没端着,直接甩出数据,顺手还补一刀:一升油发3.7度电,理论上能让你绕着巴伐利亚湖跑一圈回来都不带喘。
你说这不是技术内卷的胜利,那啥才算?
当然,欧洲的市场不是谁都能随便插队。
深蓝敢去跑德国,心里也明白,除了技术本事,还有消费者那点“小洁癖”——品牌认知、售后保障、驾驶习惯,全是老大难。
你以为中国车企不焦虑?
别开玩笑了,谁没在后半夜开过会,谁没在会议室里拍过桌子。
大佬们都知道,新能源出海,拼的不只是产品,拼的是生态、拼的是底气,甚至拼的是一口气。
这个生态有多难?
看比亚迪、蔚来、小鹏这些同行,哪一个不是在欧洲市场摔了无数跟头,才慢慢摸出点门道。
深蓝这次也不例外。
有人说这叫“降维打击”,但在行内人看来,更像是中国品牌用命换来的窗口期。
行业里有句话,德国人做事慢、但标准高,中国人做事快、但容易被挑刺。
深蓝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两种极端糅成一道新菜,看看德国人吃不吃这一套。
还有件有趣的事,前两年NBA的周琦去美国打球,国内网友盯着他每场的失误,国外球迷却看他的潜力。
中国车企出海,何尝不是被自己的“家乡父老”拿放大镜盯着?
一有风吹草动,评论区立刻炸锅:“这算啥本事,要不你来?”
但真到欧洲人主动围观的时候,国内网友又变成了自家孩子考了第一名,还要多问一句“是不是试题太简单”。
最后再聊聊“奔跑”这个词。
深蓝搞这个主题,明摆着不是装嫩,而是实打实在跟世界赛道上拼命。
哪有奇迹?
全靠一双鞋、一身汗。
你问我他们能不能在欧洲站稳脚跟?
没人敢打包票。
但有一点,德国人再怎么端着,明年车展大概率还得学会一句新中文:深蓝,来了。
反正,每次这种中国汽车的“出海大片”,我都爱看。
你说技术牛不牛?
数据摆那儿。
你说文化自信够不够?
敢在慕尼黑和重庆同步开场,底气就写脸上。
至于这场奔跑能不能一直跑下去?
评论区聊聊呗,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