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制造”倒计时?
近日,外媒再次曝出奇瑞将在英国建厂的重磅消息。据英国汽车媒体《AUTOCAR》报道,奇瑞汽车英国公司负责人Victor Zhang明确表态,英国工厂是奇瑞布局欧洲的“最终目的地”,且计划打造包含上下游产业链的完整制造基地。结合此前多次传闻,奇瑞的英国战略似乎已从“研究阶段”转向实质性推进。
奇瑞的英国野心:从卖车到造车
奇瑞对英国市场的野心早有端倪。2024年,奇瑞通过旗下品牌欧萌达(OMODA)和高端子品牌Jaecoo高调进入英国市场,并签约Arnold Clark、Listers等70余家本土经销商。按照规划,2026年经销商网络将翻倍至140家,目标直指韩国车企起亚的市占率。
更值得关注的是,奇瑞计划在英国工厂生产右舵车型,不仅覆盖英国本土及爱尔兰市场(年需求超200万辆),还可向南非、澳大利亚等右舵车市场出口。这种“以英国为跳板”的全球化策略,与特斯拉德国工厂辐射欧洲的逻辑如出一辙。
建厂动机:成本、政策与竞争三重驱动
1. 关税压力:英国脱欧后,欧盟对进口汽车征收10%关税。若奇瑞在英国本土生产,可规避这一成本,并利用英国与南非、澳大利亚等国的贸易协定扩大出口优势。
2. 政策红利:英国政府为吸引新能源投资,推出多项补贴。奇瑞计划将英国工厂定位为“电动车生产基地”,恰好迎合当地减碳目标。
3. 市场卡位:现代、起亚等竞品已在欧洲建立工厂。奇瑞若成功落地,将成为首个在英建厂的中国车企,抢占“中国制造”高端化认知先机。
隐忧浮现:销量压力与地缘风险
尽管蓝图诱人,现实挑战不容忽视:
销量瓶颈:2025年前4个月,奇瑞全球累计销量82.1万辆,仅完成全年目标(近300万辆)的27%,产能扩张或受制于资金压力。
英国市场波动:当前英国房产市场放缓、通胀高企,消费者信心低迷,可能影响汽车需求。
政策变数:英国近期收紧外籍劳工签证规则,或增加奇瑞工厂的人力成本。
行业观察:一场豪赌还是必答题?
业内人士分析,奇瑞的英国计划是其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若成功,不仅能提升品牌溢价,还可借助英国汽车工业底蕴(如捷豹路虎的供应链)实现技术反哺。但风险同样显著——特斯拉德国工厂曾因环保抗议延期两年,奇瑞能否规避类似阻力仍是未知数。
“是否建厂”已不仅是商业决策,更成为观察中国车企全球化路径的典型案例。正如Victor Zhang所言:“英国生产是必然选择,但时机需要精确计算。”在野心与现实的天平上,奇瑞的每一步都将牵动行业神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