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高不可攀的路虎卫士,为何突然跌入普通家庭视野

说实话,最近不少爱车的小伙伴们都在嚷嚷一个词:便宜,好车变便宜了!但你要问,这“便宜”到底有多真诚?咱还得好好琢磨琢磨。

曾经高不可攀的路虎卫士,为何突然跌入普通家庭视野-有驾

你敢信,曾经神坛上的路虎卫士,这会儿都快跌到四字头的价码上晃悠了?

要不是店里人自己拍宣传视频发出来,真有点不敢信这操作。

作为“土豪标配”的卫士,长久以来想象的画风都是“看得见摸不着”,多少人路过4S店就跟路过博物馆似的,也就是拍拍照、发个朋友圈证明我来过。

曾经高不可攀的路虎卫士,为何突然跌入普通家庭视野-有驾

现在这价格一砍,门槛低了可不是一星半点。

到底怎么了?

车市一派“割肉自救”,还是说老牌豪车也顶不住新势力的拼命打压?

不瞒你说,捷豹更是个狠角色,15万的售价直接干到自主品牌的主力区间,这一波降价,仿佛把豪车与小资拉到了同一张桌上喝下午茶。

是不是有点让人分不清,这是清仓甩卖,还是要放水养鱼?

接下来咱就扒一扒,这一系列骚操作背后,到底是涅槃还是自断后路。

卫士一降,大家伙都慌了。

官方指导价割掉二十万,直接从五十多万掉到刚过五十。

别说车主心里苦,经销商也是一副“熬不下去”的模样。

你想啊,新车上市才多久,还没热乎呢,这价格噼里啪啦往下掉。

如果换成前几年,你敢想吗?

要知道,卫士本来可是越野界的劳苦功高,走哪都带点“传奇滤镜”,泥巴地里能撒欢,公路上也能拿出大哥气质。

按往常,2.0T动力根本不够看,三点零起步才叫高端。

可这次厂商玩了个心眼——把入门款就定位在2.0T,还配8AT,动力算不上“澎湃”,但基础四驱、空气悬挂这些豪华范儿还给你保留着。

什么意思?

说白了,甭想用低价买全套,“硬本事”全都压在贵一点儿的顶配身上。

低配够不够用,还得看你咋玩。

小区门口买菜带娃,肯定没问题,真琢磨上山下地,想当越野老炮?

……自己补差价,不差钱你就加个锁。

这招吧,一边让价格乍看之下“良心”,一边又隐隐告诉你:家用随便开,玩极限得掏深兜。

厂家这算盘可太精了。

车价说降就降,可背后的库存压力才是催命符。

去年的新车到今年压力山大,经销商恨不得一夜之间从“钢铁侠”变“现金侠”。

谁还在乎利润?

先把车卖出去再说,否则就是一堆铁皮占库压资金。

这种操作,真不光是卫士一家独舞。

你看看宝马X5,价格在五十多万溜圈,人家高高在上,可卫士这回使了狠劲,直接贴着宝马下手。

这不是简单地“开打价格战”,更像是争抢一大拨想消费升级却钱包有限的“犹豫党”。

有意思的是,加长版卫士价格还稳得住,独降标轴版。

小车身、大把空间、花样配置,针对的就是年轻人和城市用户。

毕竟停车难、路窄、空间够用就行,谁还天天开去西藏啊?

说到底,厂商琢磨明白了,现在的刚需市场,不是越大越好,是够用实用、看着时髦。

年轻人要的,不只是宏伟气场,还要日常操作方便。

标轴没降难道是真良心?

多少带点引导消费的味道:让你买完标轴再动心思琢磨高配、加长。

不是“留一手”,是早就算计好了“诱惑路径”。

配置这块也有意思。

现在你随便坐进一台卫士,先别说那刚硬线条,抬头一个大屏吸睛,音响效果不输剧院。

老一辈玩越野的,还在那念叨什么“耐操实用型”,觉得大屏幕有点花哨。

可是厂商门儿清——买这个的主力消费群压根不是泥地老炮,而是城市小资、事业刚起步想要气质拉满的白领。

说白了就是看重“看得见的科技感”和“坐进去的体面”。

厂家不傻,知道现代车主手机玩腻了就要求车机顺滑,内饰科技感强才有排面。

而且家里来串门朋友,掏出钥匙亮一亮,面子也攒够了。

至于真越野?

真不多见,更多是买心安、买身份象征。

你会花五十万天天玩泥巴吗?

曾经高不可攀的路虎卫士,为何突然跌入普通家庭视野-有驾

说到底,更多人花巨资买的,就是那一张“资格证”而已。

动力到底够不够?

门道就在这里。

2.0T配合8AT,马力参数摆在那,账面数据没那么华丽。

很多人依旧纠结,逮着不放:你说买卫士不是要动力澎湃、开得带劲吗?

但转念一想,日常跑个城里,限速60、80,真有必要体会“推背感”?

路上大多数卫士,动力逼不逼人,根本没人真的在意;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就是了。

倒是买便宜的,多出来的20万,养车、加油、换轮胎、保养,能省下来将近小半辆车。

这样一比,好像也说得过去——但别忘了,这20万不是凭空出现的,是用动力降级、配置下探换出来的实惠。

你要觉得市区代步足够,那就是省钱的选择。

要说真划得来?

还得自己实际感受一番。

网上有人开玩笑说,“省下的钱足够天天加油喝到吐,剩下还能请朋友去自助餐。”

当笑话听,也别全当真。

车子便宜了,看似捡便宜,实际上厂商早就把账算得清清楚楚,少赔多赚自有套路。

曾经高不可攀的路虎卫士,为何突然跌入普通家庭视野-有驾

买家看着买,心里反复衡量:到底是要脸还是要里,省钱是真省,动力能不能接受,见仁见智。

这波车价大跳水,买卖两家都有各自的算盘。

厂家手里捏着库存压力,降价是权宜之计,也是断腕求生。

消费者这边,付出少了,得到的也打了折扣,该有的期待不要过高。

豪车不再高高在上,价格变得更“接地气”。

但老牌新贵这场混战、野蛮人突围,不光是羊毛党和抄底族的胜利,也是市场压力的真实写照。

别忘了,当年卫士卖到七八十万的时候,没几个敢下单,现在价横跳到50万门槛,人人可得,一时风光。

可压缩到极限,这盘棋还能走多远?

配置缩水、动力收敛、品牌光环,还有多少韭菜可割多深?

这是一次自救,还是整个豪华SUV市场的一次洗牌?

没人能轻易给出答案。

不知你怎么看,是入手正当时,还是再等等会不会有更大惊喜?

留言聊聊你心中的算盘,别藏着掖着,说不定下个买家就是你!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