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可能不少朋友都在网上看到过一篇听起来特别提气,也让人有点儿犯迷糊的文章,标题大概是说日产要推出一款全新的中型插电混动轿车,性价比甚至要超过现在市场上火得一塌糊涂的比亚迪秦L。
文章里还提到了什么“日产N7”大获成功,“日产N6”乘胜追击,说得有模有样,好像那个曾经靠着轩逸这款“家庭神车”稳坐销量榜的日产,马上就要在新能源领域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了。
很多人看完可能心里都会画个问号:这是真的吗?
日产什么时候偷偷摸摸搞出这么厉害的新车了?
我们是不是错过了什么重要消息?
咱们今天就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用大白话好好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得明确一点,那篇文章里提到的核心信息,其实是存在很大偏差的,甚至可以说是张冠李戴了。
文章里说,日产有一款叫“日产N7”的车,上市才三个月,单月销量就突破了六千台,成了合资品牌里的一个奇迹。
听着确实很振奋,但问题是,您现在去任何一个汽车网站或者APP里搜索“日产N7”,您会发现根本查无此车。
日产的产品线里,从来就没有过一款叫做“N7”的车型。
那这个月销六千多的数据是哪儿来的呢?
很可能是作者把我们国产品牌“哪吒汽车”旗下的“哪吒N7”(部分市场也叫哪吒X)的成绩,误安到了日产的头上。
这就好比说,看到张三家的孩子考了第一名,却到处夸奖是李四家的孩子学习好,这完全是一场乌龙。
既然作为前提的“日产N7”的成功经验根本不存在,那么基于这个前提推导出来的所谓“日产N6”这款新车,自然也就是空中楼阁,是作者根据一些市场传闻和自己的想象拼凑出来的。
所以,关于“日产N6”的尺寸、外观、动力这些细节讨论,也就失去了事实基础。
那么,既然“N6”是假的,是不是就意味着日产面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猛烈攻势,就真的束手无策、选择“躺平”了呢?
那倒也不是。
日产,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它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东风日产,确实在积极谋求转型和突破,也确实准备了要投放到市场上的“新武器”,只不过这个武器不叫“N6”,它的真实面貌和路径,比文章里描绘的要复杂,也更值得我们去了解。
日产在中国的真正动作,其实更多地体现在其合资自主品牌“启辰”以及未来全新的产品规划上。
启辰这个品牌,一直以来就像是东风日产探索中国市场新方向的“先锋队”。
目前,启辰已经推出了像“启辰大V DD-i超混动”这样的插电混动车型,用的还是东风集团的马赫电混技术,算是在插混市场小试牛刀,积累经验。
而真正能和比亚迪秦L这种级别的对手过招的,是日产在今年北京车展上隆重展出的一款名为“Epoch”(中文意为“时代”)的概念轿车。
这款Epoch概念车,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焦点。
它所展示的,是日产对未来电动化、智能化汽车的理解。
它的设计完全颠覆了我们对日产传统燃油车(比如轩逸、天籁)的印象,外观非常简洁、科幻,内饰也强调科技感和智能化体验。
更重要的是,日产官方已经明确表示,这款概念车未来将会实现量产,并且会提供纯电动和增程式电动两种动力形式。
增程式可以看作是插电混动的一种,同样能用油发电,没有里程焦虑。
所以说,虽然名字不对,但那篇文章误打误撞地猜对了一半:日产确实在准备一款全新的中型新能源轿车,它的目标对手,正是比亚迪秦L、深蓝SL03这些市场上的当红产品。
现在,真正的问题来了:日产这款未来的、真实的“新王牌”,到底有没有实力挑战已经近乎“封神”的比亚迪秦L呢?
这恐怕是一场极其艰难的硬仗。
我们先看看它要挑战的是个什么样的对手。
比亚迪秦L DM-i,起步价直接定在了9.98万元,这是一个足以让所有同级别合资车企感到窒息的价格。
更可怕的是它的技术实力,搭载了比亚迪最新的第五代DM-i混动技术,官方宣称满油满电状态下综合续航能超过2100公里,即便是在没电的状态下当油车开,百公里油耗也才2.9升。
这些数据背后,是比亚迪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上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所带来的强大成本控制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
秦L一上市,就凭借这种技术和价格上的“降维打击”,迅速成为了市场的焦点。
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日产未来的新车将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第一,技术上能否服众?
比亚迪的DM-i混动技术经过多年市场检验和迭代,已经在老百姓心中建立起了“省油、可靠、技术先进”的良好口碑。
日产未来的增程或插混技术,大概率会依托于其合作伙伴东风的技术体系。
这套系统究竟表现如何,实际的油耗、动力平顺性、长期可靠性能否达到甚至超过比亚迪的水平,这都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一个已经有“学霸”珠玉在前的情况下,后来者必须拿出更优异的成绩才能赢得信任。
第二,价格上如何定位?
这是最现实,也是最致命的问题。
秦L已经把B级新能源轿车的价格门槛拉到了10万元以内。
日产作为一家合资品牌,其造车成本、品牌定位和渠道利润体系通常都比自主品牌要高。
如果未来的新车定价远高于秦L,比如定在12万、13万以上,消费者恐怕会很自然地想:“我为什么要多花几万块,去买一个技术上还不知道怎么样,智能化体验可能还不如国产车的合资车呢?”可如果它真的狠下心来,把价格也定在10万元左右,那几乎是在“赔本赚吆喝”,对其自身的品牌价值和盈利能力将是巨大的冲击。
这真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
第三,品牌光环还剩多少?
过去,提起日产,大家想到的就是“移动的大沙发”,舒适、耐用、省心,这是它多年积累下的宝贵财富。
但在今天这个新能源时代,游戏的规则已经变了。
人们买车,越来越看重车里那块大屏幕流不流畅,语音助手聪不聪明,辅助驾驶好不好用。
在这些智能化、科技化的新赛道上,传统合资品牌的优势并不明显,甚至可以说有些落后。
当技术不再是光环,单靠一个“合资标”,还能有多少吸引力?
总而言之,网络上那篇关于“日产N6”的文章虽然事实不清,但它所引出的这个话题却是真实而深刻的:以日产为代表的传统合资车企,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浪潮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它们的对手,是像比亚迪这样掌握了核心技术、拥有巨大成本优势,并且更懂中国消费者的本土巨头。
日产要想在这场硬仗中突围,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一款新车,而是一场从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到品牌形象、市场策略的全面革新。
这条路,注定充满荆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