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长续航插混来了!为何“加量不加价”能彻底颠覆市场认知?

你注意到没?最近朋友圈里聊车的话题热度又涨上来了,尤其是关于比亚迪的。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人家的发布会是真够密集,“动态式爆款”,这词儿用在他们身上,也真是贴切得很。

比亚迪长续航插混来了!为何“加量不加价”能彻底颠覆市场认知?-有驾

这次的高潮,就是比亚迪宣布旗下DM车型全系加推长续航版本。从秦L DM-i、秦PLUS DM-i到汉DM-i,甚至到方程豹豹5,插混车型的续航直接冲到了200公里+的水平,汉DM-i更是做到了245公里。定价呢,还挺良心,跟原来差不多。老车主嘛,评论区的“背刺”哀嚎也甭提了,心情复杂,咱可以理解。

说到这,我不得不回忆一段糗事。之前聊车的时候,有朋友拉着我分析:比亚迪曾喊出了“全民智驾”的口号,全系标配智能辅助驾驶,风头一时无两。结果没过几个月,画风一转,大家发现,“长续航”突然成了比亚迪的新宠。于是网上议论纷纷,有人支持,有人吐槽。我当时还嘴硬,看衰这个路线,觉得插混市场没有必要卷续航。但现在比亚迪还真走对了这一步棋。

比亚迪长续航插混来了!为何“加量不加价”能彻底颠覆市场认知?-有驾

说到市场细节,咱们接着唠。这插混车的续航水平,真就是一场技术和用户体验的大比拼。隔壁友商那些产品,比如智己LS6,插混续航400公里,零跑D19更夸张,直接冲到500公里。这些可都不是纯电车型是增程车!试问,如果大家都能用增程车跑个500公里,谁还会认真去掏钱买低续航的插混呢?

别说别人,咱就聊聊自己的实际体验吧。让我再开次插混只有120公里纯电续航的车?是真的不想!你试过每天找充电桩的苦恼没?尤其是电池没快充功能的时候,简直是折磨。后来换了车,续航提升到200公里,才发现:插混车的真正舒适节点,在这儿!啥意思呢?日常通勤、短途跑电,甚至一周充一次都稳妥;长途来点油,大油箱装满跑个1500公里不在话下,这滋味才叫“得劲”。

比亚迪长续航插混来了!为何“加量不加价”能彻底颠覆市场认知?-有驾

这事儿也有点糟心的地方。那些刚提车不久的老车主,估计心里很郁闷,比亚迪这一波长续航版,价格不涨多少,配置还提升不少。这不明摆着让早买的老用户心塞嘛。可放在销售策略上,这确实是精明到家的操作,比起降价促销,长续航版的刺激远胜于价格简简单单地往下砍。

其实你仔细比亚迪的这波操作,和当年的智能手机市场特别像。一开始,买手机的基础需求就是能打电话、发短信就行;后来,摄像头从几十万像素升级到几千万,屏幕从普通显示飙到AMOLED全面屏,充电速度从5W做到了120W,用户对性能的期待值顺带着一路增长。车子呢,别看插混车型以前续航50公里的时候大家觉得够用,现在没个200公里+,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市场上玩技术革新。

比亚迪长续航插混来了!为何“加量不加价”能彻底颠覆市场认知?-有驾

但长续航这事儿其实也不全是优势。电池大了,车重跟着涨,成本也往上蹿。续航虽然拉高了,但总体油耗表现可能要打个折扣。怎么在性能、续航和能耗之间找到平衡点?这就考验各家车企的技术功底了。

咱消费者关注咱看性价比呗。比亚迪这么一“加量不加价”,友商们肯定得有动作了。我个人推测,未来半年200公里长续航真会成为插混市场的标配指标。年末销量排行榜一出来,估计比亚迪会继续“领跑”。

比亚迪长续航插混来了!为何“加量不加价”能彻底颠覆市场认知?-有驾

有个有趣的小问题,你发现没?当技术越来越卷的时候,用户的选择难度也往上走。如果所有产品配置趋同,你得在其他细节上做攻略,比如车型操控、内饰用料、品牌口碑等等,反正要避开一股脑扎堆的同质化。

还是那句话,有竞争咱消费者肯定是受益的。如果长续航能骗我踏实买车,那我宁愿“被套路”。市场越卷,车越好,价格肯定越亲民。这波操作,我举脚赞成!

比亚迪长续航插混来了!为何“加量不加价”能彻底颠覆市场认知?-有驾

你们怎么看待这种市场卷王?还是说,还有什么别的需求没被满足?咱来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