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崛起,特斯拉喊话,宇树科技冲刺上市

如果让你猜猜,接下来最火爆的风口会是哪一档,你会押注什么?

有人看新能源,有人看AI算力,但最近的大热,毫无疑问,得让机器人赛道闪亮登场了。

不过,机器人这事吧,说起来玄,真正细扒开又很“硬核”。

9月3号这一天,不仅资本市场被点燃,板块走势也让人大呼过瘾。

机器人崛起,特斯拉喊话,宇树科技冲刺上市-有驾

到底为什么突然间机器人成了主角,被全网热议呢?

是不是又哪位巨头丢下重磅弹,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市场那股躁动。

其实不止这些表面,背后还藏着一堆涨停、利好和技术突破,能不能真的撑起资本造梦,咱今天就来一场“侦探式”大拆解。

搞金融的朋友都知道,风口就是钱和故事齐飞,有资金追、有主题、有“王炸”级别的刺激,剩下的就看谁能笑到最后。

这次,机器人是当仁不让的主线,不信你看看昨天的盘面。

中证机器人指数,午后突然一把拉升,像从踩油门到顶,成份股里的巨轮智能、博杰股份直接吓人一跳,妥妥涨停。

但仅凭这种异动还不能说明全部。

到底是什么麻辣消息点燃了这场行情?

别急,关键还得看两件对行业“破防”式的重磅新闻。

一边,境外巨头特斯拉又出来喊话。

马斯克放出“未来80%特斯拉市值要靠机器人”的豪言,其实已经不是第一回,但这次尤为扎实——直接在“宏图计划4”把AI和机器人列为主角。

人形机器人Optimus,第四季度原型机就要试水商用,2026年/月产10万台,2029年冲百万台年产。

你说这是不是“吹牛”?人家老板直接许诺数百亿机器人要上岗。

信仰喊话变成产业规划,这份野心恐怕没人敢忽略吧。

另一端,咱本土自信一点——宇树科技,行业里的“星中星”。

最新曝料,宇树科技打算今年第四季度递交IPO申请。

说白了,中国人自己的机器人,也要迈进上市的门槛。

大家都见过宇树家的四足小狗和直立人形,在实验室里蹦跶,现在开始真的落地了,虽然多是教育、科研机构买去“练手”,但工业应用已经悄悄提速。

不只是搞概念,公司自己晒出了最新销售信息。

2024年,宇树卖的机器人里,四足型占六成五,人形型占到三成,剩下零部件捞个五个点。

细品这些数字,有没有发现人形机器人的跃升气势了?

正所谓草蛇灰线,伏笔就埋这儿了!

但再往下,“卧虎藏龙”这个词真不够用,整个国产机器人赛道像是开了外挂。

你随便数一数,华为、比亚迪、小米、广汽、蚂蚁、字节这些名字,原本是手机、汽车、互联网,现在全都玩起了“具身智能”,生怕落后半步。

海外这头也不闲着,特斯拉的Optimus不断迭代,1X公司刚刚完成了B轮融资,FigureAI还联手宝马做试点。

说一句“全员冲刺”,怎么看都不过分。

此刻可能有人要问了:机器人产业到底有多大盘子?

咱不怕数据烦人。

兴业证券专门给触觉传感器这小众赛道算了一道题:中性估算,2035年单单这块市场就能冲到134亿规模。

这还没算上灵巧手、关节、AI系统这些细分环节。

如果站在全景高地,再看看产业蓝皮书的预判。

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规模216亿美元,到2029年324亿美元,等到2040年,那就是“万亿级别”,不是虚的,是白纸黑字的数据。

中国市场呢,预期到2026年产业规模破200亿,信通院的数据更猛:到2045年,国产人形机器人有望突破1亿台大关,整机市场十万亿元。

数字听着像天方夜谭,但这也恰恰是资本敢于扎堆的理由。

说到底,人形机器人不是梦想,是看得见真金白银的生意。

你要讲证据,这半年行业订单就是最好证明。

国金证券细数:上半年机器人板块有120家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提升13.81%,接近九成公司实现了盈利。

二季度增速还在保持正向,毛利率甚至能微涨一点——你说这还是讲故事的公司吗?

已经跑出来营收了,真正扎实。

这里面有几个订单格外扎眼。

中国移动那单亿级订单,被智元和宇树“平分秋色”,业界分秒必争。

优必选刷新纪录,拿下9051万采购,创下人形机器人单笔最大订单。

天太机器人更狂,直接签下“万台级”战略协议,冲锋在前。

看到这几笔单子,真有种“抢筹”的味道——谁先把机器人规模化,谁就率先吃到产业红利大餐。

其实目前机器人行业还在起步阶段,但PPT演讲早就成为过去式。

谁有量产能力,谁能实际商用,谁手里能抓紧触觉传感、运动控制这几个“王炸”,谁就能在2025-2030这波疯涨周期里赚到真金白银。

你说是不是现在正值“淘金热”?这句话可不是股评人的造势。

仔细看市场布局,有意向的资金都在借道ETF布局机器人,动手还真不慢。

机器人崛起,特斯拉喊话,宇树科技冲刺上市-有驾

机器人指数ETF(560770),9月1号上市当天就“吸金”一个亿,第二天又进账5221万,规模拉得飞快。

这也解释了为啥资本市场宁可通过指数产品“押中”赛道,不单单依赖个股选择。

毕竟产业链冗长,环节多,单家风险大,不如ETF来个“买断全村”,既能防守又能蹭弹性。

说起弹性,中证机器人今年涨了31.5%,比中证1000还高出9个点,妥妥的优等生。

只要行业继续有催化,下半年这票还真有不少想象空间。

不过,所有的兴奋和加速背后,总还是要多问几句:机器人热潮能延续多久,核心技术会不会断档,规模化应用之前还有哪些细节“藏雷”没爆?

行业玩家这么多,谁是最终赢家?

是技术流、资金派,还是综合实力派?

亦或现在的排位最后都要重洗盘?

别忘了,机器人不是只比硬件,背后的AI算法、供应链管理、场景落地同样考验实力。

再厉害的老板也不能闭着眼狂奔。

但话说回来,现在这股风确实吹到了大众关注,也让越来越多的资本、企业、技术人才扎堆机器人赛道。

过去大家喜欢讲故事,现在是真刀真枪抢订单,讲效率、拼落地能力了。

有没有一种感觉,这个行业像极了当年新能源汽车的野蛮生长阶段?

都是前景火爆,玩家扎堆入场,竞争激烈,谁也不敢慢一步。

只不过机器人更硬核,对AI驱动、制造工艺、场景适配要求极高,全链条都得跟得上。

大公司小创业团队都在赛道里“狂飙”,未来谁能一马当先,搞不好最后的赢家现在还没露头。

机器人崛起,特斯拉喊话,宇树科技冲刺上市-有驾

当然啦,该警醒的地方一刻不能松。

技术瓶颈怎么突破,法规标准怎么建立,社会需求如何持续推动,这都是决定产业走远的“关卡”。

要是真像蓝皮书预测那样,到2040年迎来“万亿规模”,中国制造的力量肯定不可小觑。

还有一个心里话,机器人带来的变革,并不是简单的替代劳动力。

它更可能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模式甚至社会结构。

当机器开始有自主运动、有触觉感知、有智能决策,许多过去的“想象”将变成日常。

到头来,是不是人类会像科幻电影主角一样,既拥抱、又警惕这股智能潮流?

谁知道。

这一波大浪淘沙,会给我们带来多少机会与挑战,值得每个人去细想。

做投资的盯着行情不放松,做科技的冲着壁垒死磕,普通人看着新鲜,等着享受成果。

每一步,都在向未来迈进一点点。

你说,机器人行业的主角席位,谁能坐得稳?

又有哪些暗线值得我们多留心?

要是你是天马行空派,敢不敢想象下,十年后会不会每个家庭都有“自家机器人”?

或者哪天机器人比智能手机还普及?

这场趋势,谁都说不准。

但有个观点,我觉得可以留下来慢慢琢磨。

机器人产业的变迁,不仅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整个社会认知的再造。

别看今天还是一堆订单、数字、IPO、ETF的热闹,实打实地说,明天的生活和现在已经悄悄不同了。

走在路上再看到“仿生机器人”晃悠,估计没人再惊讶,只会顺手拍个视频发到朋友圈。

幸好,我们赶上了这场风口,目睹一个新世界的诞生。

写到这儿,你怎么看?

机器人会不会抢走我们的饭碗?

还是说,他们正好帮我们解放双手、迎来真正的智能生活?

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一起聊聊机器人时代的想象与现实吧。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