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广汽跟华为联手造“启境”,说实话,最近汽车圈子里炸锅了。
啥叫“启境”?看起来听着有种科幻片的味儿,不少人第一眼就先琢磨,这牌子到底靠不靠谱,能不能搞出来点新花样。
老实说,以前谁敢跟BBA的高端车型扳手腕?不要说自主品牌,连国产那些所谓“新势力”,在30万往上那块市场,都被德系几个老大爷看得死死的。
那时候国产品牌什么境地?技术拼不过,故事讲不赢,好家伙,只能在低端市场里互相拼价格卷口号,卷到最后大家都快认不出谁是谁了。
可风水轮流转,新能源浪潮来了,大家一股脑涌上高端赛道,有点像小学生放学抢座。谁也不想错过这波风口。
新势力的大哥们,理想啊、问界啊、智界啊,一个接一个把高端车型往外扔。
百万级的市场也不再只是迈巴赫、路虎的天下,有的自主品牌甚至能和所谓的“78S”正面刚了。
有点戏剧色彩。
传统认知里,中国品牌总有点“牛仔裤换飞机”的意味——低端廉价,用数量堆出存在感。
但这两年不一样了。
电动化、智能化,是名副其实的“换道超车”,国家政策、技术迭代、用户认知,全都抓在手里。
这牌桌早已翻新,大家比拼的是谁能把技术做得更透明高效,谁能把体验做得更极致,而不是谁家广告更酷炫,谁家展台更大。
咱们这个“启境”,定位是顶级的新能源智能品牌,冲的就是高端那块地。
可问题又来了:你说现在新能源车同质化,有点像奶茶店,走两步路就是一家,配置也都卷到天花板,价格降到了地板,消费者早就脱敏了,不管你加多少L2级驾驶辅助,连卖菜的大妈都能说:“早都见过,没啥新鲜。”
谁还满足于只图个性价比?
咱们买车不就是想追求点不一样,图个体验、智能、安全,还有点说得出去的品牌认同感。
都说“高配低价”,可是智能驾驶这事,不靠谱就是个笑话。
你敢说你的智驾技术比别人靠谱?谁都这么吹,那用户该信谁?
再就是品牌魅力,听着虚,但就是现如今造车不卷服务体验,你压力就很大。
消费者挑剔得很,一点鸡毛蒜皮都能吵上一天。
“启境”这名字,乍一听像要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其实本质就是华为跟广汽干了一票大的。
华为出技术,广汽出经验,强强联合,目标就是造出让人眼前一亮的高端新能源车。
而且,不是那种“你只管给软件,我负责拼硬件”,而是团队骨子里的“化学融合”,大家凑在一起办公,连咖啡都喝同样的口味。
这还真不是一般的合作。
自打去年底广汽和华为签完深化协议,到今年团队一起合署办公,到高管频繁互访,节奏快得让人怀疑是不是看了时间管理大师的视频。
你看2025年刚一过,广汽华为就开始搞公司独立、团队独立,按华为的IPD体系梳理流程、升级生产线,恨不得把任正非要求一条一条落实到地砖上。
什么招商大会、品牌官宣,都是走过场,真正的重头戏是技术跟人才的深度融合。
过去大家都唱“技术爸爸+制造老母”,但这次明显要玩点不一样的。
华为智能领域的优势加上广汽28年造车底蕴,指望能搞出化学反应,说不定真能1+1大于2。
听着有点玄,但习惯华为节奏的人都知道,他们在车圈里砸下的钱跟开发手机时候一样舍得。
你让广汽管团队,华为管技术,可实际推进里,每个部门都要掺和。
这不是拼谁家CEO讲话好听,拼的是谁能让团队、体系、流程连成一体,不留沟通死角,效率拉满。
有点像打游戏开组,大家都得拿出看家本领,不然就等着被淘汰。
要说广汽和华为两个大佬,谁还没点底牌?
华为的智能技术,有点像打麻将里自带财神,尤其是鸿蒙智行下面的问界、享界、智界、尊界,哪一个不是销量和体验双线开花?
问界M7、M8、M9几乎把30-50万级区间锁死,M8和M9都是销冠。
尊界S800更离谱,上市才刚满百天就卖出一万四千多台。
华为智行累计销量已经快破百万,只要是中国品牌成交均价,基本能排在第一。
这些成就不是吹出来的,是一台一台用户买单出来的。
而核心背后就是技术,尤其是华为乾崑平台,这名字听着有点武侠味,但实际就是业内顶配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干了什么事?安全!
通过十年200亿的研发,还有八千人大团队,持续不断地把智能硬件、安全体验升级,再加上激光雷达那种靠数据碾压同行的配置,业界AEB误触发标准才十万公里一次,华为敢拿数字按亿公里/次设计,这基础拉得比同行高出一百倍,安全感一点都不虚。
2025年8月,乾崑智驾搭载量突破一百万辆,辅助驾驶里程46亿多公里,帮助用户泊车近三亿次,避免潜在碰撞超两百万次。
并不是说你有钱就能砸出来技术,关键是懂用户、懂安全,能把数字和体验做成用户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这也是为什么启境品牌每台车都要上乾崑,直接跟华为最前沿技术全面挂钩,这体验不说秒杀谁,至少不怕跟谁比。
广汽这边也是“老炮”,在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品质控制这些领域砥砺多年。
你要说广汽没技术、没经验,站出来一堆经典车型打脸。
不吹不黑,凯美瑞、雅阁、汉兰达、奥德赛这些车在中国市场销量都是百万级起步,全球销量累积更是杠杠的。
家轿里凯美瑞2500万,雅阁2600万,中型SUV汉兰达也是全球标杆。
品质管控上广汽还有全生命周期QDR体系,从设计到产线到用户端,一条龙把控,没啥盲区。
这种积淀不是几份PPT能吹出来的。
启境产品要落地,这根基不用怀疑,广汽就是最靠谱的底盘。
其实很多人都问,中国品牌能不能真的把高端做好?
是不是技术和体验还得再追赶两年?
看了启境这套打法,我觉得这个答案没那么悬。
华为加广汽两张王牌上桌,智能技术跟造车经验双管齐下。
这两家不是空喊口号,两手都硬,才更有底气冲高端。
现在启境已经开始城市招募经销商,品牌招商大会一开,报名的数都超了原计划三倍。
这号召力没开玩笑。
市场网络铺好了,产品还在酝酿,这个品牌的首款豪华智能新能源车型肯定不会让人等太长时间。
不是说“高配低价”就能一劳永逸,现在消费者更在乎安全、体验、服务还有品牌符号。
启境试图用技术堆砌价值,用体验打动认同,还能把“连接感”做得活色生香。
如果顺利推进,无论是品牌认知、产品体验,还是整个高端电动化市场格局,都有机会被改写。
啧啧,谁还说国产只能低端“卷”?
现在轮到我们打出高端王牌了。
启境明明白白是顶着“新豪华品牌”进来的,玩的是硬核技术流+顶级服务体验。
长远看,不光能给中国高端制造正名,把低端“用量堆质量”的帽子彻底摘掉,连全球化竞争也能插上强劲引擎。
要是真能做到“技术+体验”双突破,启境不只是华为广汽的合资样板,更是中国高端品牌出圈的新样本。
有战斗力,同时有亲和力,这强强联合路线走得真不赖。
高端新能源的风向标是不是要倒向中国?不好说,但至少多了个新的搅局者。
那么问题留给你:你觉得启境品牌能改变中国高端新能源市场的格局吗?如果首款车上市,价位和体验跟预期差不多,会成为你的购车优选吗?
快聊聊你的看法,咱们评论区走一波。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