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新底盘,空气悬架成旧技术?或比Model

小米YU7新底盘,空气悬架成旧技术?或比Model-有驾

小米首款SUV预计明年六七月份上市,尽管比新款Model Y晚几个月,但真正能给新款Model Y带来挑战的,似乎非小米YU7莫属。它配备后轮转向、打孔碟刹、四活塞运动卡钳,且工信部曝光其搭载大马力双电机。这意味着小米YU7标准版就配备激光雷达、大电池和双电机,直接对标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后续还可能推出满配性能的Ultra版本。那么,此次小米YU7会带来哪些新技术呢?

小米YU7新底盘,空气悬架成旧技术?或比Model-有驾

空间增大、风阻降低,底盘领先Model Y一代?

从外观能看出什么技术亮点呢?其一,小米YU7采用长前舱和短后悬设计,使得车内空间比小米SU7更大。或许有人会疑惑,当下多数新能源汽车追求四轮四角的设计,像法拉利Purosangue采用长前舱是因为纵置发动机和变速箱体积庞大,那电动车为何采用长前舱呢?从短L113角度而言,长前舱更易实现此项技术。在拉长车身和轴距的基础上,前围板主体可朝车头方向前移,进而扩大前乘员舱的腿部空间。短后悬能让二排座椅布局靠近轮拱位置。因此,在近5米车长和3米轴距的加持下,小米YU7的座舱空间必然超越小米SU7和Model Y,二排腿部空间至少富余两拳以上。

小米YU7新底盘,空气悬架成旧技术?或比Model-有驾

其二,大灯、机盖上方、翼子板和前保两侧均预留了较大风道,这显然是为降低风阻设计的。也就是说,即便小米YU7离地间隙比小米SU7大,但风阻和能耗几乎能与轿车看齐。其三,新车从半隐藏式门把手换回全隐藏式,这既是出于降低风阻考虑,更多也是为保证门板大曲面光影效果不受破坏。不过,问题是它会像特斯拉那样采用机械式按压,还是如新势力常用的电动弹出式呢?

小米YU7新底盘,空气悬架成旧技术?或比Model-有驾

虽未公布内饰,但结合已知信息,仍能大致勾勒出小米YU7的设计轮廓。此前谍照显示,新车不太可能套用小米SU7内饰。最明显的是前风挡下方首次出现的远端贯穿屏,显示效果类似阿维塔12的远端显示屏,但尺寸更窄,估计仅显示车速、温度等信息,车控交互仍需通过中控屏完成。除了这些肉眼可见的新技术,小米YU7真正的技术杀手锏可能在底盘悬架。实际上,新车采用长前舱+短后悬设计,不仅是为优化舱内乘坐体验,真正目的是为底盘腾出更大空间,以便安装大容量电池包。工信部资料显示,小米YU7整备质量达2405kg,比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重424kg,相当于多了一块尊界S800的63度大电池。车身自重增加会影响能耗、加速、制动性能、续航及操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调整减震系统是途径之一。

小米YU7新底盘,空气悬架成旧技术?或比Model-有驾

参考小米SU7底盘结构,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大概率也会应用于小米YU7。不同的是,新车可能不再使用由闭式双腔空气弹簧和单阀CDC阻尼减振器构成的悬挂系统,而是在四个轮上各安装一个由4.6kW动力泵和双阀CDC组成的新系统,即小米前段时间推出的全主动式悬架。这套技术会结合激光雷达、摄像头等智驾感知硬件,对路况环境进行预判处理,然后将匹配数据反馈给中央控制器,通过4个动力泵单独且实时调整减震器上下腔油压,在140mm行程范围内提供适合路况的滤振方案。与华为的途灵底盘技术相比,二者最大区别在于小米彻底取消了空气悬架,主动调节效果相近,但功能上限更高,例如能产生超过4万牛的举升力,实现原地连续起跳,完全抵消起步或刹停产生的俯仰姿态,还能进行原地掉头、圆规掉头,甚至作出类似摩托车压弯时的反向侧倾。

小米YU7新底盘,空气悬架成旧技术?或比Model-有驾

如此一来,即便自重超2.4吨,这套底盘技术也能化解路面各方向应力,车内乘坐体验自然更舒适。至于Model Y,目前已知消息是不会配备空悬,可能会降低减振器顶端支撑刚度,同时调整阻尼件和弹性件,以弱化悬架纵向弹跳产生的颠簸感。所以相比之下,小米YU7的底盘技术至少领先特斯拉一代。不过,这里有个疑点,由于整套系统可从高压系统直接取电,轮端总计18.4kW的动力泵会全天候待命,在颠簸路段必然加速耗电。那么,小米YU7肯定无法使用小容量电池,会采用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吗?而小米SU7同款电池版本价格已达29.99万元,所以新车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入门版不用麒麟电池,也就不搭载这套底盘技术;二是电池和底盘均为满血效果的版本,届时价格肯定不再是30万起步。

小米YU7新底盘,空气悬架成旧技术?或比Model-有驾

可能推出四电机版本,小米的L3架构已有雏形?

根据工信部曝光的动力参数,小米YU7的YS210XY103电机最大功率220kW,TZ220XY109电机最大功率288kW,这正是小米的V6电机和V6s电机。如果说最高转速达28000rpm的V8电机用于小米YU7动力过剩,那我们能否看到四电机版本的小米YU7呢?答案是肯定的。小米前不久发布超级四电机系统时,提前透露了全新的前双电驱系统,后轴放置了两个V8s电机。所以,我们不排除前双电驱系统也可与V6电机组合。因此,我们可以期待这套四电机架构与全主动式悬架结合后的性能表现。

在后轴安装两台电机,以现有技术来看,较大难点在于如何实现轻量化和集成化。目的是通过选择轻量化材质,集成电机内部核心零部件,降低整个电机重量对底盘的压力,从而提高车辆灵活性和乘坐舒适度。对于大马力电机而言,难点进一步体现在尺寸和散热问题上。小米给出的方案是将前电机同轴布置,共享一套壳体。从结构上看,定转子类似背靠背关系,简单理解就是在原本一个电机的位置放入两个电机。所以最核心的做法是弱化零部件体积,缩减电机整体尺寸。第一刀是改变绕组方式,与目前主流的H-Pin绕组方式相比,X-Pin绕组取消了直线段,降低了绕组端部高度;第二刀是优化行星减速器的尺寸和重量,采用双循环立体油冷散热保证稳定性。

小米YU7新底盘,空气悬架成旧技术?或比Model-有驾

但从理论上讲,电机转子半径越大,输出轴力臂越大,峰值扭矩会增加。随着电机单位体积显著缩小,整个系统的动能表现势必会受影响。以小米官方给出的380牛·米为例,这显然是大马力小体积设计理念下的扭矩上限。对比V6电机的338牛·米,这套“二合一”新电机完全能胜任未来小米YU7 Ultra版本所需性能。除了电池、底盘和电机,小米YU7还有一个细节未被大家注意到,即从这一轮新车开始,小米的L3架构已初现轮廓。实际上,L3架构并非仅由雷达、摄像头感知硬件和端到端模型组成,还需包括动力、转向、制动乃至底盘的整个汽车架构协同。准确来说,48V电气平台(48V线控化)将是下一阶段智驾领域的新竞争点。

小米YU7新底盘,空气悬架成旧技术?或比Model-有驾

所谓48V线控化,直白讲就是低压系统电压从12V升级到48V电源后,CAN总线运行千兆位以太网布线将成为标配,即所有组线都连接到同一根电缆上,可直接串联更强大的算力芯片以及更少的MCU单元。也就是说,大电压带来更大带宽,千兆字节以太网总线能做什么呢?它是实现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底盘的基础,能直接解决运力需求,总布线可减少七成,铜用量减少超一半。从体验上讲,支持线控转向的车型甚至可用游戏手柄当方向盘开车,没有传统转向助力轴,整个智驾系统处理转向速度比人类驾驶员更快。目前,除特斯拉Cybertruck外,国内最快量产线控转向技术的是蔚来ET9,小米也布局了48V线控转向和48V线控制动。总之,线控化的一个特征是大量取消机械连接,采用电信号传递,减少机械传递损失,减轻车重,车辆可不依赖驾驶员操作自主执行任务,所以这类技术显然是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基础之一。

小米YU7新底盘,空气悬架成旧技术?或比Model-有驾

这意味着,基于48V电气平台架构打造的车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概念,更像是完全形态的计算机概念。就当下趋于L3的主流技术而言,小米已选择端到端+48V+千兆以太网总线+XPU的技术路线,在手机端不再局限于简单控制泊车,未来还会出现远程调整悬架、利用手机陀螺仪开车等功能,信息交互将逐渐向无损级迭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