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长安CS75 PLUS卖了218353辆,这数字真让人意外。你想啊,在第四代车型都推出了的背景下,一款“老”车型还能这么火?它不是悄悄退场,反而成了市场的C位玩家。这背后肯定有特别的原因,值得好好聊聊。
最大的魔力,大概率藏在它的价格里了。听说,第三代CS75 PLUS的起步价已经下探到9万多。你拿这个价格去对比第四代12.19万起的门槛,中间可是三万多的差价啊!这个价格跳水,直接把老款从“高配紧凑型”拉到了“入门级大空间SUV”的赛道,摇身一变成了性价比的代言人。国人对大空间SUV的偏爱,这几年表现得淋漓尽致。看看理想、问界这些新势力卖得有多好,你就知道“大”有多重要。CS75 PLUS虽然官方定位是紧凑型,但它的实际尺寸和内部空间表现,早就足够向中型SUV看齐了。
坐在车里实际感受一下,1米75个头的乘客,在前排头部空间能留出一拳多的余量,到了后排,头部空间依然有一拳,腿部空间更是夸张到两拳四指。这空间表现,完全是越级的水平,比不少同级别甚至越一级别的车都要宽敞。这种实打实的乘坐体验和阔绰感,才是它能持续吸引人的硬核基础。当这种“准中型”的空间优势,叠加到一个令人难以抗拒的“9万多”起步价格时,对那些预算有限又渴望拥有大车的家庭来说,杀伤力是核弹级别的。它可能没有最新款那么光鲜亮丽,没有最前沿的科技配置,但它提供了最基础、最刚需的价值:足够大,而且足够便宜。这是一种回归本质、务实而聪明的市场选择。
当然,光靠价格也不可能撑起年销21万多辆的成绩。老款CS75 PLUS本身的产品底子并不差。它搭载的那台1.5T蓝鲸发动机,最大马力192匹,峰值扭矩310牛米,这个动力参数放在同排量里相当不错,日常驾驶动力随叫随到,超车变道什么的完全够用。更重要的是,它匹配的是市场上口碑良好、久经考验的爱信8AT变速箱。这套动力系统的组合,开起来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和平顺。动力输出很线性,换挡动作轻柔,几乎感受不到恼人的顿挫感。对于大部分买来家用的消费者而言,这种成熟可靠、不折腾的驾驶体验,远比花哨的功能或者极致的性能更重要。
在养车成本方面,老款CS75 PLUS也显得比较亲民。它只喝92号汽油,这对普通家庭来说能省下不少钱。WLTC综合油耗虽然标的是6.89升,实际开下来可能在8升左右,但考虑到它接近中型SUV的尺寸和体重,这个油耗表现也完全可以接受,不会成为日常使用的负担。这些细节上的优势,都进一步强化了它的性价比光环。别忘了,当下的汽车市场竞争有多么残酷。像星越L、宋Pro DM、大众途岳、RAV4荣放等等,每个对手都实力不俗,都在虎视眈眈。长安选择让老款CS75 PLUS大幅度降价,与其说是纯粹的“诚意回馈”,不如说是在残酷的市场压力下,采取的一种非常直接且有效的生存策略——用极致的价格去硬刚,以价换量,稳固甚至扩张自己的基本盘。事实证明,这招棋走得相当漂亮,而且效果拔群。年销218353辆,月均销量接近2万辆,尤其是在年底冲刺阶段,月销量一度达到27962辆,高峰时期甚至超过了4万辆。这不仅证明了老款CS75 PLUS强大的市场生命力,更说明了价格策略在中国市场、特别是在这个价格敏感度高的细分区间的巨大能量。有时候,最低的价格,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王牌,是应对一切竞争的最终武器。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新款CS75 PLUS的存在。它肯定在很多方面都做得更好,比如全新的外观设计更前卫,内饰换成了科技感爆棚的三联屏,尺寸上也略微加长了(车长达到4770mm,轴距也加长到2.8米)。新款的推出,更多是承担了提升品牌形象、展示长安最新设计和技术水平的任务,以此来吸引那些追求潮流和前沿体验的年轻消费者。但新款的价格门槛更高,这就巧妙地给老款留出了巨大的错位生存空间。这种新老同堂销售的模式,可以说是一种很聪明的策略:新款负责赚吆喝、拔高品牌,老款则负责冲刺销量、巩固市场份额。老款凭借其极具吸引力的性价比和本身就足够宽敞的空间,继续牢牢抓住那批最注重实用和实惠的庞大用户群体。
这年销21万多辆的成绩,远不是一句简单的“产品力强”就能完全概括的。它更像是当下中国汽车市场某种真实趋势的一个缩影。在各种智能电动车、炫酷新概念层出不穷的时代,依然有海量的消费者在用脚投票,他们选择了那款经过市场检验的“老伙伴”,选择了那个“够大”、“动力够稳”、“价格够香”的务实选项。长安CS75 PLUS的故事,也许告诉我们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市场不是只看最新技术和最前卫设计。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最基础、最核心的需求——空间够不够用,开起来顺不顺手,养车成本高不高,以及最关键的,买它值不值这个价——这些才是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有时候,回归这些最朴实的卖点,用最直接、最懂消费者钱包的方式去沟通,反而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