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国庆假期,路上的热闹劲头可不是盖的。这不,今年一到9月30日,大家都提前上路,打算趁着假期好好出去自驾旅游或者回老家看看亲友。可是,这种出行高峰一来,那高速路上的事儿就多了。尤其是现在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高速服务区充电桩的“爆满”场景直接把大家的耐心和计划都考验一遍。
实话说,很多新能源汽车车主一路上都挺担心续航。本来以为服务区充电桩多,咋都够用,结果一到地儿傻了眼——排队等充电成了假期高速服务区的“新日常”。都不用说啥城市了,北京、广州、武汉、杭州这些热门大城市,周围的高速路只要一到节假日,服务区里新能源车都快扎堆成展览了,等充电的时间能从一两个小时飙到三四个小时,甚至更多。现场有工作人员拿着登记本,给大家排号叫人,谁排队谁知道,那滋味和春运抢票差不多。
像有一位辰女士,她为了避开高峰,早上就从广州开车回湖北,想着计划得挺周到了。可是等到晚上七点多,车快没电了,正好到了湖南的官庄服务区。一过去一看,直接愣住,堵着十来辆车,人都围着充电桩等着,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拿着本子喊号,排队号都排到49号了。她只能重新登记,坐那干等。整个服务区其实只有4个充电口,平时可能都够用,但一到假期就跟玩笑似的,现场每辆车充一次电得40分钟,谁电池大谁充电慢,等得更久。她和家人在服务区坐了三个小时,最后好不容易轮到充电,又费了一个小时。原本规划的一路畅通、轻松到家,被强行“卡”了四小时在服务区,谁能不郁闷呢?她都说后悔没更早出发,或者提前找其他充电方式。
京哈高速上也是一样。一位从北京回老家的车主,到服务区的时候正好拿到六十多号,工作人员直接告诉他,“小伙子,三小时打底!”本来还想下高速去市区找充电站补电,结果想了想,绕路麻烦,附近是不是也一样人多排长队不确定,到头来说不定更耽误时间。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在服务区排队,等足了近四小时。夜间行车的计划就这么给耽误了。
你说,这样的供需矛盾到底怎么回事?不是全国充电桩数量和覆盖率都上来了嘛?的确,数据对外一摆,2024年一共新增了85万台公共充电桩,总数超过357万台,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的覆盖率都快到97%,听着挺牛。不过,一到节假日就掉链子,原因其实并不复杂。这就是典型的“潮汐效应”,平时大部分时间都闲着,一到假期大家扎堆,自然就爆满了。
城市里不用愁,楼下、单位附近随便找个充电桩都能用,大家充电分散。高速上不行,车主都一窝蜂扎向服务区集中充电,尤其是假期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上午、夜里直接人满为患。节前节后一对比,平时充电桩几乎没人用,节假日直接供不应求。这种“日常过剩、假期爆仓”,谁设计充电桩数量都难办,匹配不了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步伐。
尤其这两年,新能源车的保有量蹭蹭往上涨。每年假期高速上的场景都一样:队排得长得离谱,从纯电车型到增程、插电混动全都来凑热闹。有些车主还说了,服务区加油站同样在排队,而且油费比电费贵,算账下来,宁愿等充电。国家数据也佐证了这种需求,国庆假期全国高速充电量创历史新高,比工作日多得多,跟去年的数据比更是翻番。明年预计还要涨,不火才怪。
交通部预测,国庆期间全国高速日均流量能破6200万辆,小车占大头,绝大多数都是自驾游或者回家。新能源车日均通行1250万辆,比去年又涨了三成。随之而来的就是充电需求大爆发,高速公路1/3以上的服务区充电桩得满负荷跑,热门线路甚至全站满员,服务区排队随时爆发。
各地探索的方法现在也越来越多了。像南京那边,联合供电和高速管理部门,把黄栗墅服务区的充电桩从16台加到28台,功率也提升。国庆之前搞扩容,一下子缓解了排队压力,等车时间明显缩短。宁波的慈城服务区还专门上了超级充电桩,最大输出功率是普通桩的八倍,充电15到20分钟就能搞定,极大缩短了等待。而且部署了应急储能充电车,一旦固定充电桩故障,或突然涌进一堆车,直接把“移动充电宝”拉出来救急,比原来光靠固定桩靠谱多了。
硬件升级是一招,智能管理也很关键。现在不少服务区上线了实时查询系统,导航APP或者充电服务平台上能查到每个服务区充电桩的状态和排队人数,提前规划充电站,避开拥堵地方。甚至有服务区用智能调度系统,分时段引导大家充电,减少高峰冲突,提高了整体效率。
不过,说到底,要真正解决高速上这种“潮汐式排队”,单靠硬件和管理措施还不够。专家提的建议还是靠谱,短期得加强应急措施,像移动充电舱、充电机器人啥的,灵活补充固定桩的不足,临时救场。长期还得在建设上加码,尤其是热门路线大流量服务区,规划和布局要全面提升,密度和容量都得跟着增加。要是充电桩速度跟不上新能源汽车增量,那春节、国庆、小长假反复上演“排队充电”就没完没了。
建设资金从哪来?这事得靠商业模式创新吸引社会资本,不能老靠政府撒钱。比如把充电桩和餐饮、便利店、休息区结合起来,让桩不光靠充电赚钱,还能带动其它生意,减少平日设备闲置的成本。政策也要跟上,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都能降低企业运营负担,鼓励更多参与充电基础设施投资。这样一来,未来假期大家充电就不用像抢红包拼命排队。
实地体验来说,像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服务区,新装了一批充电桩,今年国庆等电的时间基本控制在一小时内。有的车主专门提前查好了沿途服务区充电状态,调整了自己的出行节奏,避开高峰到站,不到一小时又能充上电。这才是大家希望的场景,慢慢让大家养成错峰充电的习惯,同时服务区不断升级,提高承载能力,开新能源车自驾才不用提心吊胆。
现在看,假期高速上新能源车主的“充电难”问题还看不到根本解决的一天,谁遇上都觉得窝火。要想真正推动高速路充电桩又快又好地发展,要靠政府部门、企业、社会三方一起想办法。短期得有应急,长期得有规划,还要政策和资金配套,商业模式能赚到钱才有人积极投资。未来要让大家在节假日也能轻松自驾,充电站像家门口便利店一样随开随用,这才是真正的进步。
这几年新能源车发展得飞快,基础设施却总是有短板,节假日高速堵在服务区等电的场面还会继续。大家要么提前查信息、合理规划路线,要么做好排队心理准备。政府和企业还得加把劲儿,别让充电难拖了新能源发展的后腿。等哪天高速服务区充电像加油一样方便了,中国自驾出游的体验和效率也能跟上来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