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抢秘方,比亚迪炸厨房:中国车企的出海逻辑有多野?

讲真,看到比亚迪海豹06 DM-i旅行版在堪培拉街头溜达,我第一反应不是什么“出海新篇章”,而是觉得比亚迪这家公司,是不是有点“颠”了。

这不叫市场扩张,这叫文化领域的“神风特攻队”式袭击。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澳大利亚的旅行车市场,根本就不是一个市场,它是一个“生态位”,一个濒临灭绝、靠情怀和惯性吊着一口气的“活化石保护区”。现在这个保护区里,就剩斯柯达速派旅行版这么一根独苗,像个退休老干部一样,每天喝茶看报,过得岁月静好。结果比亚迪开着一台插电混动的“机甲哥斯拉”就闯进来了,对着老干部喊:大人,时代变了。

这事儿的荒诞感在哪?在于攻击一个根本不值得攻击的目标。这就好比你已经修炼到了元婴期,结果你没去挑战那些名门大派,反而一记“认真一拳”打向了新手村门口那个给玩家发布“找三只鸡”任务的村长老头。

小米抢秘方,比亚迪炸厨房:中国车企的出海逻辑有多野?-有驾

你图啥?你到底图啥?

村长老头直接就汽化了,连句“年轻人不讲武德”都来不及说。

我们必须进入一个思想实验来理解比亚迪的行为。想象一下,澳洲的汽车市场是一间复古主题的餐厅,大家都在慢悠悠地吃着牛排,用着刀叉,偶尔聊聊几十年前的老故事。旅行车这个品类,就是餐厅角落里那个专门给老顾客留的卡座,一年也来不了几个人,但必须留着,这叫传统,叫格调。

斯柯达速派旅行版,就是这个卡座的常客,一个穿着得体、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老绅士。他每次来都点一样的套餐,用同样的姿势喝咖啡,他来这里不是为了吃饭,是为了维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爷就是这么有品位”的信仰。

小米抢秘方,比亚迪炸厨房:中国车企的出海逻辑有多野?-有驾

然后,比亚迪,这个穿着赛博朋克外骨骼、浑身闪着霓虹灯的家伙,一脚踹开餐厅大门,手里没拿刀叉,拿的是加特林。他径直走到老绅士面前,没问他牛排好不好吃,而是掏出了一个车载冰箱,一个6千瓦对外放电插座,还有一个能K歌的15.6寸大旋转屏,用普通话问他:“大哥,摇不摇?”

老绅士当时就懵了。周围的食客也懵了。整个餐厅的空气都凝固了。

这就是比亚迪在澳洲干的事情。他不是来和你比谁的牛排煎得好,谁的咖啡更香醇。他是来掀桌子的。他用一套来自“黑暗森林”的生存法则,去挑战一个讲究“绅士风度”的田园牧歌。

如果说之前小米SU7是把做蛋糕的秘方和工具都给你抢走了。那比亚迪海豹06 DM-i旅行版就是连你家厨房都给你炸了,然后塞给你一包“压缩毛巾”,告诉你加水就能变出一桌满汉全席。

我作为一个曾经也对旅行车有过幻想的中年人,我特别理解那种情怀。我想起我小时候,我爸开的那辆破桑塔纳旅行版,后备箱里永远有一股机油和咸鱼混合的神秘味道。那个巨大的、能装下我整个童年的后备箱,就是我对“远方”的最初想象。

所以,买旅行车的人,尤其是在澳洲那种地方,他们买的根本不是参数。他们不需要80公里还是150公里的纯电续航,他们有的是地方加油。他们不需要那个车载冰箱,因为他们车里本来就有一个装着冰啤酒的Esky。他们更不需要那个大彩电,开车就好好开车,看路不好吗?

小米抢秘方,比亚迪炸厨房:中国车企的出海逻辑有多野?-有驾

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是一种“感觉”,一种“血统”,一种“我不是在买一辆拉货工具,我是在买一种生活态度”的自我催眠。斯柯达,作为一个欧洲品牌,恰好能提供这种玄学上的满足感。它不完美,甚至有点老气,但它“正宗”。

而比亚迪海豹06 DM-i呢?它太完美了,完美到不真实。你看它的参数:1.5L插混、10-18度电、后备箱670升起步,放倒之后1535升。我靠,这简直是不讲道理!它就像一个三体人造出来的“终极旅行车”,把所有你能想到的功能都给你拉满了,甚至还塞了一些你想都想不到的。

小米抢秘方,比亚迪炸厨房:中国车企的出海逻辑有多野?-有驾

这种产品逻辑,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是“我预判了你的预判”,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它对标的不是一个具体的车型,而是人类对“装东西”这件事的所有想象力。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

这种“过剩”的配置,对于那些追求纯粹旅行车体验的“老炮儿”来说,是一种“污染”。他们会觉得,你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玷污了旅行车的纯洁。这就好比一个武当弟子,毕生追求“以柔克刚”的太极剑法,你非要塞给他一把冒蓝火的加特林,告诉他这玩意儿“劲儿大”。

小米抢秘方,比亚迪炸厨房:中国车企的出海逻辑有多野?-有驾

他会觉得你是在侮辱他的信仰。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斯柯达比作一个老干部有点不厚道,但你仔细想想,真的很像。它背后代表的是一种秩序,一种确定性。而比亚迪这套打法,是彻底的混乱,是“发疯文学”,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所以你看,比亚迪去澳洲卖旅行车,这事儿的本质,已经脱离了商业竞争的范畴,变成了一场行为艺术。它在用一个极致内卷的工业品,去拷问一个田园牧歌式的、几乎停滞的市场:你们这帮假洋鬼子,到底还要不要进步了?

当然,比亚迪的算盘可能很简单。澳洲市场小,竞品弱,我随便一出手,就是降维打击,堪称教科书。而且,万一呢?万一澳洲人民突然就“开窍了”、“悟了”,发现开着带冰箱的电动瓦罐去海边露营,比开个破油车有意思多了呢?

讲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黔驴技穷呢?当国内市场卷到连亲妈都不认识的时候,任何一个看似蓝海的缝隙,都值得用尽全力去捅一下。哪怕那个缝隙小到只能塞进一根针。

小米抢秘方,比亚迪炸厨房:中国车企的出海逻辑有多野?-有驾

能捅进去,就是能捅进去。

所以你问我海豹06 DM-i旅行版在澳洲能不能成?我的结论是,大概率成不了。

为什么?因为买旅行车的人,买的根本就不是车,而是一种执念,一种“我就要这个”的偏执。他们不是在消费,他们是在为自己的信仰充值。当一件事上升到“信仰”层面,性价比就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会买斯柯达旅行版的人,就是喜欢斯柯达本身。就像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比亚迪带着满身的“神装”去挑战一个心如止水的NPC,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不是NPC被打爆,而是系统提示:该目标无法被锁定。

这才是最骚的。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