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环比下跌,电车行业慌了,全系车型降价,誓要干翻所有对手

销量下滑电车行业急了,全系降价能扛住吗?

最近一看新能源的销量数据,真是让人有点心慌。2025年第20周,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环比直接下滑3.6%,插混车型更惨,环比跌了14.4%。本来大家都觉得插混是新增长发动机,这波操作下来属实凉飕飕。家里亲戚还说想换台电车,现在估计得再观望观望,说不定还能等等价格。

最狠的是各大电车企突然又开始集体降价,不管啥级别、啥配置,全线拉低门槛,一副“卷死对手”的架势。邻居老王上个月刚买完新款纯电SUV,这两天天天在小区群里吐槽:“早知道再忍俩月就省下一万多块钱!气到胃疼。”果然买早买晚都是焦虑源头。

销量环比下跌,电车行业慌了,全系车型降价,誓要干翻所有对手-有驾

回想去年8月份,那可是新能源圈子里的高光时刻啊。那会儿市场份额干到了54%,网上各种段子都在嘲笑燃油车成少数派,“未来就是纯电世界”。我当时也跟风调侃过朋友家的油老虎,说你这以后加油站都快变成文物保护单位了。他现在逮着机会就怼回来——因为燃油车这半年是真的逆袭了。

今年1月一出数据,燃油车占比直接反弹到58.5%。身边不少原本准备上绿牌的哥们,又开始琢磨要不要继续开回传统动力。我表弟前阵子看中一台混动,还特意问我要不要等补贴和优惠政策,我说你先别急,现在行情变化太快,一夜之间局势就能翻盘。

3月份起,各路头部企业掀起新一轮价格战,有些入门级纯电车型价格甚至跌破6万大关。这放以前根本不敢想象。我有个同事专门攒钱等618活动抢购,本以为自己抄底成功,结果厂家第二天官宣全系再降3000,他直接傻眼:“是不是该退货重拍?”这种糟心事儿可不是个例,大伙私信群聊里天天讨论“到底哪天才是真正底价”。

销量环比下跌,电车行业慌了,全系车型降价,誓要干翻所有对手-有驾

不过这一轮猛如虎的价格战,其实效果没那么爆炸。有位神评论总结得贼精辟:“打折打到地板缝里去了,可消费者的钱包还是捂得紧。”比如某头部品牌,上个月拼命卷,总共卖出去38万辆,比去年的50万辆巅峰差了一大截。这还不是最扎心的——这么大的促销力度,只换来一点点环比小涨,高层估计晚上睡觉都做梦喊KPI吧。

压力最大的一哥其实并不只是担心销量问题,更怕市场被分食。一堆后起之秀趁机崛起,把蛋糕切走不少份额。本土二哥最近几个月表现特别猛,每月卖出10多万辆,比去年同期翻好几倍。算起来现在二哥已经拿走了一哥四分之一以上的市场,再加上传统燃油业务,两家差距越拉越近。据说公司内部会议氛围很紧张,有员工半开玩笑:”咱们这是要变成追赶者了吗?“

还有一个搅局的新造车品牌,也很厉害,就靠唯一的一款车型单挑江湖,一个月能卖2.8万辆,而且这辆神奇的小钢炮居然还冲进热销榜第一名,把很多20万以上预算用户吸引过去。有网友调侃:”只要颜值够硬核、配置够炸裂,就算只有一个选择也照样爆单。“

销量环比下跌,电车行业慌了,全系车型降价,誓要干翻所有对手-有驾

面对这些威胁,一哥只能继续发力,把全系售价往下砸,这次幅度比三月份更狠,看出来是真的急眼了。不少同行分析它敢这么玩,是因为产业链自给率高,从零件、电池到整合能力基本都是自产自足,所以成本压得死死地。而且它家的动力系统、电池组一直被业内夸省钱,小道消息说连外壳螺丝都是自己厂拧出来的……

但传统汽车巨头也没闲着。有一家干汽车20多年的龙头企业突然宣布品牌整合,就是为了进一步压缩成本,公司高管话挺直白:现在谁效率高谁活下来,否则利润率低到冰点,全行业平均利润只有4%上下,新造车公司多数还在亏损阶段呢。我朋友前几年跳槽去那家公司,现在天天喊累,但工资倒是稳住了,他感叹一句:“熬过去才有肉吃。”

外资阵营动作同样迅速,比如丰田、大众这种全球TOP2选手,也跟着国内节奏一起杀进价格战。他们海外赚足银子,在中国市场舍得赔本赚吆喝。据说丰田一年利润顶国内七家大型企业总和,要么就是财大气粗任性,要么是真把中国当主场运营。但话又讲回来,人家确实耗得起时间和金钱,我们普通消费者哪受得住反复横跳?

销量环比下跌,电车行业慌了,全系车型降价,誓要干翻所有对手-有驾

身边用惯汽油发动机的大叔们,经常聚会时候吐槽一句:“你们这些年轻人一天三充五充,还不如我们加满跑千公里踏实!”而90后的年轻家庭则喜欢盯着App看续航掉多少格,下班路上顺便薅一下商场免费桩子的羊毛。这种生活方式转变,其实也是整个行业剧烈震荡的小缩影吧。

至于未来怎么走,没有哪个老板拍胸脯保证一定稳赢。一位老司机留言特别现实:“谁剩下来了才叫赢家,现在拼的是耐力,不是谁冲刺最快。”有人问我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只能用亲身体会来说句真话:作为普通消费者,每次看到促销广告都会犹豫,到底什么时候入手才能既享受科技红利,又不会踩坑被割韭菜?答案永远没有标准版,只能见招拆招呗!

如果让你选,你愿意像老王一样刚提完新款发现立马降价回血无望?还是像表弟一样慢慢蹲守等最低谷,却可能错过最佳购入时机?欢迎脑洞大开的伙伴来分享自己的“血泪砍价史”,看看有没有人真正抄到了传说中的历史最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