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降低2025销售预期,内卷压力促其加快国际布局

依照比亚迪发布的产销情况来看,2025年前八个月,公司累计卖出了286.4万辆新能源车,和去年同期比涨了23%。这个成绩确实不错,但和今年设定的销量目标相比,还差了不少。

用平均法算出来,前八个月每个月大概卖了35.8万辆,全年估算大概会达到430万辆左右。考虑到四季度一直是比亚迪冲刺销售的关键时段,这个数字上要加点,但即使这样,要实现之前定的550万辆全年目标也挺难的。

比亚迪降低2025销售预期,内卷压力促其加快国际布局-有驾

可能是觉得目标定得太高了,市场上有人传说比亚迪把今年的销量预期往下调了不少。

据路透社消息,比亚迪今年打算交付大约460万辆电动车,比起最初定的550万辆,少了大约16%。这个新目标也低于最近几家机构给出的预测。

比亚迪官方还没发布任何回应,不过从目前的销量来看,外媒的报道不是毫无根据的,把年销量目标调低一些也挺合理的,像特斯拉在美国市场也有类似调整的例子。

比亚迪降低2025销售预期,内卷压力促其加快国际布局-有驾

这几年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可真是激烈得很,利润不涨反而经常出现亏本卖车的情况,单纯为了拉销量。这种局面,对行业的长远发展和供应链上的企业生存都不太有利。

因此,汽车行业开始打起了“反内卷”这场战斗。除了要整车制造商缩短应付账款的结算周期之外,控制价格战也是遏制内卷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家都清楚,比亚迪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零部件自主生产以及销量带来的规模优势,成本压得比别人都低。这让它有更大的降价空间,因而能毫无顾忌地展开价格大战,几乎是无敌的。反之,限制降价反而不利于比亚迪,至少对扩大市场份额没有帮助。

比亚迪降低2025销售预期,内卷压力促其加快国际布局-有驾

另外,竞争对手的“贴脸开大”策略也让比亚迪感受到不少压力。

7月的车型销量榜单中,吉利的入门级车型星愿出乎意料地上升一位,成为当月的销售冠军,单月成交量达到4.43万辆,比排在第二位的秦PLUS多出42%。

从价格和市场定位来看,吉利星愿主要瞄准的是比亚迪的核心市场,比亚迪销量最高的三款车型——秦PLUS、秦L和海鸥,都有一些价格在10万元以内的版本,而星愿的指导价从6.88万元到9.78万元不等。

虽然不太确定吉利靠这个价格卖星愿能不能盈利,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款车确实吸引了不少买家,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多次夺得月销冠军的称号。

比亚迪降低2025销售预期,内卷压力促其加快国际布局-有驾

反内卷、对手不断闯入核心领域,比亚迪还能取得现在的销售成绩,完全说明了其实力。想要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让销量迈上一个新台阶,仅靠国内市场,显然不太现实。

好消息是比亚迪早就看出了这一点,这些年来一直在海外市场布局,也是用出口和本地生产两条路一起推进。

今年前七个月,比亚迪的汽车出口总数达到了55.3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0%,这个成绩让它的排名从去年的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距离奇瑞只有10万辆的差距。

比亚迪降低2025销售预期,内卷压力促其加快国际布局-有驾

这段时间,比亚迪也在海外布局产能,陆续在匈牙利、土耳其、巴西、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开工建厂,部分制造厂已经开始投产了。

在海外建厂,能有效避开一些国家的贸易壁垒,尤其是在欧盟国家或那些与欧盟签有免税协议的地区生产汽车,这样一来,比亚迪就更容易打开欧洲这个全球三大汽车消费市场之一的大门。

在国内汽车市场逐渐接近饱和的情况下,比亚迪未来可能会把更多的重心和资源转向海外,就像一些发达国家的车企曾经采取的那种打法。

丰田之所以能够长期稳坐全球汽车销量冠军的位置,主要靠的是美国等海外市场的强力支撑。

比亚迪降低2025销售预期,内卷压力促其加快国际布局-有驾

靠赚外国客户的钱,再把一部分利润回流到国内用来搞研发,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巩固竞争优势,打造牢不可破的护城河,形成良性的循环。这种做法,算是国际化发展的最终形态。

在国内卖车其实算不上啥本事,真正厉害的是让世界各地的老百姓都能开上国产品牌的车才叫真本事。比亚迪只要有这个决心,才能配得上国产汽车龙头的名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