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越L单周热销超五千七百台,市场真正的主角已经变天
谁能想到,这个12月的车市数据会这么刺激人眼球。当看到星越L 2024年累计销量达到了21.98万辆的数字时,我真有点不敢相信。要知道,这款车刚推出时很多人还在质疑,国产车凭什么跟合资车掰手腕?
现在答案明摆着。2024年自主品牌零售份额突破60%,较去年增长9个百分点,市场格局彻底反转了。这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背后反映的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
数据不会撒谎,变化来得比想象快
2024年燃油SUV销量前三的车型里面自主就占了两席,而拿下销冠的就是星越L。这个成绩单够漂亮吧?更要命的是,星越L这款车居然还有1万元左右的优惠,直接把入门车型价格打到了12万区间。
合资车呢?日子过得有多难看看数据就知道。12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71万辆,同比下降11%,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6.2%,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3.4%,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这些数字摆在那儿,想装看不见都难。
更夸张的是,2024年上半年,全国退网、关闭的4S店新增近2000家。你想想,一个品牌连经销商都留不住了,消费者还会买账吗?
产品力说话,不是嘴炮
说到底,消费者又不傻。星越L能杀出重围,靠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力。这车轴距达到2845毫米,已经跟中型SUV没啥区别了,但价格还是紧凑型SUV的标准。这种越级竞争的策略,确实够狠。
动力方面也不含糊,2.0T发动机配爱信8AT,最大功率175kW,零百加速7.7秒。这个数据放在合资车里也不算丢人,更别说还有12.3英寸三联屏、HUD抬头显示这些科技配置。
反观合资车,还在吃老本。2024年上半年,雅阁累计销量68596辆,同比下滑15.4%,凯美瑞累计销量61957辆,亚洲龙则仅完成24019辆新车批售,两车同比降幅均超四成。连雅阁、凯美瑞这种老牌爆款都扛不住了,可见市场变化有多快。
时代真的变了
2024年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首次突破70%,达到70.1%。这个数字标志着什么?标志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导权已经完全易主了。
合资车企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开始各种节省成本。2024年6月下旬,走访东风日产、广汽本田、别克、雪佛兰等主流合资品牌4S店时发现,室内空调风量极小,广汽本田工厂,2024年夏天也对空调温度做了新的设置,冷风统一调整到28度,较往年高了2度。连空调都要省着用,你说日子过得有多紧。
从另一个角度看,2024年上半年,主流合资品牌在大力降价促销的背景下,市场份额继续萎缩至不到三成。降价都救不了,说明问题不只是价格,而是产品竞争力的全面落后。
新能源加速淘汰赛
更致命的是新能源车的冲击。2024年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燃油车,市场份额达到51%,此后,市场份额连续4个月超过50%。
这个趋势对传统合资车企来说简直是灾难。他们在燃油车时代的技术优势,在电动化面前瞬间归零。反而是比亚迪这样的自主品牌,2024年全年累计销量427.21万辆,同比增长41.26%,成功拿下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冠军。
就连理想、小鹏这些新势力都在快速崛起。理想汽车2024年全年销量达50.05万辆,零跑汽车全年累计交付293724辆新车,同比增长超103.75%。这些数字每一个都在告诉合资车企,时代真的变了。
消费者心态的根本转变
最关键的是消费者心态变了。以前买车首选合资,觉得质量好、面子足。现在呢?国产车不但质量不输合资,配置还更丰富,价格更实惠,为什么还要花冤枉钱?
在合资企业躺在利润簿上坐享其成之时,中国自主品牌却通过正向研发和资本并购,在燃油发动机、变速箱匹配,底盘调教以及制造工艺方面缩小了差距。差距没了,品牌溢价自然就站不住脚了。
星越L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厚积薄发的结果。从技术积累到品牌建设,从产品设计到用户体验,国产车在各个维度都在超越合资车。
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当消费者尝到了性价比的甜头,体验到了国产车的品质提升,再想让他们回头去买同样价位但配置缩水的合资车,基本没可能。
市场主角的变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多年积累的结果。现在的局面,合资车企想要翻盘,除非有颠覆性的技术突破,否则这个趋势只会越来越明显。星越L的热销只是开始,未来会有更多国产车站上销量榜首位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