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双离合更省油,爱信8AT油耗高,调校自主占优势

在汽车行业,曾有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进口变速箱就是好”。大批消费者挤破头为自己的新车加装一台进口爱信8AT,倒像是请了护身符,安心之余钱包也瘪了两三万。然而,尴尬的是,买回家后大家发现,吉利自研的湿式双离合不仅更便宜、更平顺,用着用着还更省油。久而久之,“进口信仰”慢慢失效,现实狠狠地抽了不少人的脸。

以星越L这款热门车型为例,搭载湿式双离合的版本,百公里综合油耗仅10升左右,而拥有“高级血统”的爱信8AT车型,却实打实地喝到了11.6升——差距1.5升。别小看这点油,按照每天两万公里的年均行驶里程,油价每升8元,一年下来双离合能省下2400元,说是省出来一台iPhone也不夸张。

这个秘密归根结底要从机械结构聊起。爱信8AT的原罪在于传动方式,AT属于液力变矩器派系。所谓“液力”,其实是牺牲动力传递效率的代价,油液的软连接必然导致一部分动力白白流失,理论极限也就八成多;而双离合结构则像直接串联了两个变速箱,动力来得干脆利落,效率轻松突破95%。这就像一场接力赛,有的人还在路上打转,双离合已经把棒子塞到终点去了。

吉利双离合更省油,爱信8AT油耗高,调校自主占优势-有驾

不仅如此,双离合还把高速换挡演绎到极致。两组离合器轮番上阵,换挡只要0.2秒,发动机几乎无感。反倒是AT变速箱,换挡那一刻还要先脱开、经过复杂的齿轮组切换、再结合液力系统,一个“慢”字贯穿始终。无论想象还是现实,绝大多数人能实际感受到的平顺性,反而站在了自家双离合这一边。

持续领先的另一个原因,藏在调校自主权上。爱信8AT出自丰田阵营,其底层编程权限对外品牌几乎是上锁的。对于吉利而言,只能被动适应基础参数,做不到深度结合发动机特性。外来的和尚最大只是多念了几句经,本土问题却无计可施。反观自研,吉利就像掌控了安卓系统全代码的小米手机,连离合片材质、TCU换挡逻辑都能按中国道路和用户习惯精雕细琢。就算堵车、低速爬行,一样能“人车合一”,做到了比进口AT更柔顺。

吉利双离合更省油,爱信8AT油耗高,调校自主占优势-有驾
吉利双离合更省油,爱信8AT油耗高,调校自主占优势-有驾

当然,谈到双离合,谁都绕不过早期“干式双离合”的历史糟点:顿挫、过热、寿命短,一度被贴上“高能低寿”的标签。吉利果断押宝湿式方案,用油液冷却,将热量一网打尽。陶瓷摩擦片、强化密封、智能温控,现在的双离合寿命轻松过30万公里,与高端AT不相上下,耐用性和稳定性已不可同日而语。同时,自研变速箱的制造成本则只需进口的三分之一——变速箱省下的冤枉钱,成了吉利技术研发的“再投资基金”,让升级迭代形成正循环。

技术突围背后,是中国品牌对专利壁垒的隐忍和反击。曾有国产企业苦心自研8AT,却因调校不过关、质量不稳定最终折戟。在AT技术路线几乎被锁死的背景下,吉利另辟蹊径,走出一条湿式双离合的“农村包围城市”之路。今日的吉利自研变速箱,不仅在平顺性上压过丰田,更在油耗上碾压宝马的同款装备。那边丰田还用六速AT苟延残喘,这边自主品牌已经突破技术天花板,实现了从“追随”到“反超”。

市场就是最公正的裁判员。搭载进口AT的领克高端车型月销量不过千台,而平顺又省油的自家双离合星瑞稳坐万辆俱乐部。最终,消费者的选择不再盲从进口神话,而是用真金白银为“中国制造”投出了信任票。

吉利双离合更省油,爱信8AT油耗高,调校自主占优势-有驾
吉利双离合更省油,爱信8AT油耗高,调校自主占优势-有驾

当国产变速箱洗净铅华、贴近用户,整个产业格局已悄然生变。技术不再仰人鼻息,产业链不再任人宰割。中国品牌的突围,不只是改写一项零部件的命运,更是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坚定脚印。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