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对元宝进行详尽的实测,从满电状态开始,即100%的电量,仪表显示的续航里程为398km(令人困惑的是,为何不是401km呢?),此时里程表已清零。在接下来的6天里,我主要在快速路和市区内通勤(期间并未上高速)。当剩余电量降至22%、续航里程还剩83km时,我记录下的实际行驶里程达到了284.3km。
来计算一下续航率:
若以398km为基准,(284.3+83)/398,得出续航率为92.2%。
若以401km为基准,(284.3+83)/401,则续航率为91.59%。
这个成绩虽不算顶尖,但也绝不逊色。
截至目前,我的总行驶里程已达975km,累计平均电耗为每百公里10.2度电,换算下来,每公里的成本仅为0.08元。
在此,我想谈谈所谓的“反向虚标”现象:
我们能否依赖App显示的数据来进行实际续航的计算呢?
就我个人而言,我对此持保留态度。
行车过程中,App显示的数据相较于仪表板会有些许延迟,这可能是网络延迟导致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同步的。
然而,我发现在熄火半小时后,App刷新显示的数据与停车熄火时我拍照记录的数据相比,竟然多出了20km。如果按照App的数据来计算续航,结果竟然能达到100%,甚至更高,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反向虚标”。但由于这些数据是“虚”的,所以带来的“惊喜”也必然是空欢喜一场。
我注意到,第二天当我再次启动车辆时,仪表板上的显示又恢复到了之前的数据,那多出的20km消失无踪。这不禁让我疑惑,难道启动车辆真的需要消耗这么多电量吗?因此,我认为基于App数据得出的“反向虚标”结论并不可信。
那么,究竟为何App的显示会如此“失真”到令人咋舌的程度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