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大众ID.Buzz:时尚而又不落伍,外观辉煌,但复古电动车却开出了无法兑现的支票

评测大众ID.Buzz:时尚而又不落伍,外观辉煌,但复古电动车却开出了无法兑现的支票-有驾

怀旧是汽车销售的强大动力。只需看看福特野马的持续成功,以及最近停产的道奇挑战者更佳的成绩,就能明白,将一款车型打上复古的标签,能够如何促进其销量——尤其是对那些有钱的婴儿潮一代买家来说,他们有能力花大价钱重温青春的辉煌。

然而,复古主题的设计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每一辆肌肉车在林荫大道上轰鸣着向底特律致敬,总有一辆末代福特雷鸟或令人困惑的雪佛兰SSR未能触及目标受众。对于备受瞩目的失败车型来说,复苏之路充满挑战,因为这些设计通常无法在不失去原有风格的情况下进行视觉上的改进。

大众汽车似乎是现代汽车品牌中最安全的,可以从昔日的辉煌中汲取灵感,因为它在三十年前凭借其极为成功的新甲壳虫掀起了这股热潮。由于深深扎根于20世纪6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正是这个时期,许多汽车设计都瞄准了上述那些财力雄厚的人群——大众汽车也拥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从这片模糊的记忆中获取利润。

这正是大众ID. Buzz如此令人费解的原因。它采用模块化电动车传动系统,让设计师可以自由地融入尽可能多的经典元素,这款面向北美市场的全新大众Microbus车型理应会大获成功。得益于其全世界都渴望重返道路的造型,以及厢式货车的卓越实用性与电动汽车的零油耗生活方式的完美结合,ID. Buzz本应能为这家德国制造商的银行账户增添三个逗号。

尽管概念车设计精美,但这款引人注目的厢式货车迄今为止在大众车迷中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反响,这要归咎于其设计选择存疑、美国上市计划不顺利以及定价与其他市场车型格格不入。在试驾了2025款大众ID. Buzz一周后,我更加了解了这款厢式货车的不足之处,以及它能否摆脱目前的困境。

不再是“微型”

大众ID. Buzz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其庞大的车身尺寸。这款电动车比老款Microbus长了超过两英尺(约0.6米),比目前大多数小型货车略短、略窄,但高度却明显更高(就像全尺寸皮卡一样)。考虑到其平板式车身,这让这款大众汽车仿佛变成了一块滚动的复古广告牌,再加上其广受欢迎的双色配色方案(我的“第一版”测试车是白蓝配色;另有橙色(如图所示),以及这款车型的黄、银、绿配色),其吸睛程度之高,在现代汽车中实属罕见。

车内,三排座椅营造出的宽敞空间进一步放大了这种空间感。车厢空间充裕,驾驶员侧摇臂上甚至挖了一个台阶,方便上下车;ID. Buzz 还通过其突出的挡风玻璃,将空间延伸到无尽的“鱼缸”中。我学会驾驶的是90年代初的庞蒂亚克Trans Sport——由于其突出的车鼻,它被亲切地称为厢式货车中的“除尘器”——而这辆大众加长的温室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更简单的时代。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辆厢式货车就像一场车轮上的派对,与其超大尺寸的车身尺寸相匹配,在道路上拥有巨大的存在感。它与前代车型的联系,几乎让我在驾车出行时遇到的每个人都露出了笑容。这种友好的“巨型”车身也让乘客在几乎所有座位上都能感到舒适自在。把后排座椅放平后,我可以轻松地从当地五金店搬回五英尺长的木板条。

即使满载乘客,这款双电机车型的 335 马力和 512 磅英尺扭矩也不会过载。强劲的 ID. Buzz 并非速度狂魔,但就其体型而言,它的速度足够快。由于电池组安装位置较低,即使在弯弯曲曲的沥青路面上,驾驶者也感觉自己坐在一块大砖头上,稳稳地贴在路面上。

请仅进行短途旅行

大众ID. Buzz最大的缺点在于其平庸的续航里程。后轮驱动车型单次充电可行驶234英里(约370公里),而全轮驱动车型(比如我试驾的这款)的续航里程略低,只有231英里(约370公里)。相比之下,尺寸相近的三排起亚EV9(长续航车型续航里程在280到304英里之间),差距非常明显。实际驾驶中,充满电后续航里程约为247英里(约390公里),但高速公路行驶时,续航里程会降低到更适中的出厂额定值,即每千瓦时约2.6英里(约4.1公里)。

如果不是 ID. Buzz 价格高得惊人,大众车迷或许可以原谅它续航里程不够。最高配置的全轮驱动版 1st Edition 售价 7 万美元,基础款售价约为 6 万美元。这比起亚的入门级车型贵了 5,000 美元。虽然 EV9 的最高配车型价格略高,但 SUV 的续航里程却远超同级车型,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就价格而言,第一版的座舱设计极其普通。仪表盘后部的造型还算赏心悦目,但小小的仪表盘屏幕和立式平板电脑信息娱乐系统,并没有体现出这款售价7万美元的车型所应有的设计水准。相比之下,它的外观设计实在令人失望,再加上配置相对匮乏(只有基本的自适应巡航控制、没有按摩座椅、后排乘客也没有额外的配置),整体效果就像一个半成品。第二排玻璃上雕刻的舷窗开口也表明,相比完全下拉式座椅,它更倾向于降低成本。

评测大众ID.Buzz:时尚而又不落伍,外观辉煌,但复古电动车却开出了无法兑现的支票-有驾

评测:起亚EV9 GT-Line奠定了该品牌电动帝国的边界

E-GMP 平台继续在这款轻盈的 SUV 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作为有史以来最重的起亚,它需要付出代价

事实是,ID. Buzz 并非所谓的“新车”——至少,离开北美之后是这样。大众的这款电动巴士早在 2017 年就以概念车的形式首次亮相,并于 2022 年在欧洲上市。对于这家汽车制造商来说,这有充足的时间去意识到,更大的电池(出厂时电池容量为 91 千瓦时)和与其价格相符的内饰设计将有助于其吸引客户。或者,推出价格更便宜、轴距更短、目前尚未出口到美国的版本,以此来赢得那些深受“柴油门”影响的长期买家的青睐,这又如何呢?

最终,大众汽车为了将ID. Buzz推向市场,不得不自力更生。除了多年推迟进入美国市场、关税、安全调查(涉及后座宽度和第三排安全带数量)以及零星的港口滞留销售等因素外,今年上半年仅有约2500辆ID. Buzz在美国市场停产。

错失良机

网络上已经流传了大量的关于大众 ID. Buzz 的痛苦言论,称其续航里程太短,从而损害了其作为公路旅行伴侣的声誉,而该车的众多特色以及能够轻松容纳少数成年人的强大能力,让这一现实更加令人沮丧。

但这只是评估ID. Buzz失败原因的一部分。它驾驶平顺,造型惊艳,实用性也极佳。然而,无论是由于价格不合理、续航里程不足,还是经销商渠道销售缓慢,它对大众车迷来说几乎完全是个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