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完秦L DM-i,两个月后再开朋友吉利银河A7,差距一下就凸显出来了。刚坐进去那瞬间,我就觉得两个车的气场差别挺大的。秦L的中控大屏够大了,操作起来也舒服,车子安静,油耗还挺低。朋友说:这车平顺得一匹,好像开在云端。
咱们用点实操数字说话吧。比如说,银河A7长了55mm,空间确实宽裕,后排腿部空间测得差不多950mm,又在样本少的条件下估算,这差别会很明显。衡量实用性,空间大气势强;而秦L虽然空间没差,但偏向于油耗和续航。能源部分,秦L的综合续航超过1000km(这段先按下不表),这是我体验过的低油耗数字里觉得靠谱的。你会不会觉得油耗越小越好?我觉得油耗的低其实更直观。对比到这两个,秦L号称百公里油耗3.08L(官方样本),其实实际驾驶很接近那数值,而银河A7的2.67L算是实际比较理想的水平了。
说回来,两个车的智驾体验也不同。秦L用英伟达Orin芯片,辅助驾驶功能丰富,像遥控泊车、自动变道,安全配置落地还算扎实。银河A7则装了Flyme Auto,界面很顺滑,界面交互我用着挺顺手。问题来了,智驾用起来真有用吗?我先说说我自己:一天到晚忙得不行,开点短途,帮朋友左右转个弯,还能省点心。实际在高速上,自动辅助就像个干巴巴的助手,不能全靠它,要时刻盯着,深夜疲劳驾驶的情况下,还真得人盯人。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注意到银河A7的空间确实比秦L大得多,尤其是后排,腿部空间950mm这个数据让我心里舒服不少。对比配置,秦L配置略略领先,辅助驾驶更加智能,虽然都支持主动刹车、碰撞预警,但摸索几次,秦L在高速自动辅助表现更稳,特别在复杂路况下反应快。银河A7在座椅舒适和音响上有优势,有点像给妈充电的感觉——配置和系统设计偏向娱乐和人性化,实用性真还挺强。
这让我反思:配置差异也有它的用武之地。比亚迪更在意的,是电池基础。你知道吗?比亚迪的电池技术是行业数一数二的——铁电池在稳定性上根本不用愁,能耗管理也相当优秀。而银河A7的高热效率(47.26%)让我觉得,性能和数字对应的其实是猛字。开着它那种加速感,像开火车一点就一蹬,那种激情的控制还能让我有点小激动。
我怎么觉得油耗那块,比例反了?你会不会这么说。实际上,油耗数字越小,代表效率越高。秦L的3.08L/100km真的算低了,尤其在市区和高速反复混合驾驶时。银河A7表现的2.67L,显然更省油,但其实油耗是不是越低越好?我觉得这个没有绝对。省油固然好,但没有极限,哪里能跑得快,那里也得付出一点能源代价。这就像花钱买车,追求最低油耗是理性,但性能好不好,也很关键。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你觉得一辆车如果动力够强、配置够丰富,油耗还能压得更低吗?(这段我还没细想透,可能是我觉得能的话也不太容易)但,这样的想法其实挺触动人的。就像我开银河A7那会儿,动力有点炸裂的快感,感觉比秦L平顺,但能耗控制得还不错。
对比下来,感觉差距就这么明显。银河A7把配置、空间和动力都放在了表现上,油耗控制也很不错,价格还合理。而秦L突出的,是续航和电池安全,特别适合对油耗和稳定性有高要求的人。
我还想问问自己,如果让我在车的实用性和激情之间选择,应该怎么选? 也许最主要的还是看需求,是喜欢稳扎稳打,还是追求开着爽?怕麻烦的人可能选秦L,喜欢科技感和宽敞的空间的人则偏向银河A7。品牌认知也是个因素,像我身边那朋友,他说:吉利这个牌子挺稳,配置到位。可我又觉得,比亚迪的电池硬核,那就更值得信赖。
对了,有人会觉得,配置那么丰富,真的有用吗?或者,只是在比拼数字而已?我觉得,一辆车能否实用,还是要看自己用的场景。就像这个银河A7,那16扬声器音响,开车时候能不能听出点味来?我倒觉得,长途开车,氛围不错,心情也不会差。
说到这里,真想问一句,你会为了那点点油耗,把性能和空间都舍弃掉吗?还是说,你更在意那看得见的配置与空间的豪华感?这也是个让人烦恼的问题。毕竟,车就像个随身伙伴,不只是坐在里面,还是个表现你的选择。
(这段我还没完全着陆,你觉得,真实的体验和数字的差别,到底哪个更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