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美国佐治亚州布莱恩县,数百名身穿战术背心的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探员突然包围了现代汽车集团与LG新能源合资建设的电池工厂。
他们封锁道路,拉起警戒线,冲入这处在建工厂。
工人们被逐一盘问,合法居住在美国的人收到“可以离开”的纸条后获准离开,其他人则被铐住脚踝、手腕和腰部押解上车。
这场行动最终拘留了475人,其中超过300名为韩国籍技术人员。
美国国土安全调查局特工史蒂文·史莱克称此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单一地点执法行动”。
被捕人员涉及多种签证问题:有些人持短期或度假签证入境却在美国工作,有些人签证已经逾期滞留。
突袭事件发生后,韩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韩国外交部第一时间表达“深切忧虑与遗憾”,并要求美方妥善保障韩籍公民合法权益。
韩国总统李在明紧急召开会议,宣布派包机接回被拘留的韩国公民。
这趟往返包机的花费约为1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3万元),费用由LG能源解决方案公司承担。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突袭距离李在明与特朗普的白宫会晤仅过去10天。
在那次长达140分钟的会晤中,韩国方面确认了对美35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和1000亿美元的能源采购方案。
这场突袭事件意外揭示了美国制造业复兴计划背后的残酷现实:即使在攸关未来国防与能源安全的电池技术领域,美国依然严重依赖亚洲的人才与技术。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商是中国,其产量占全球总销量的四分之三以上,生产成本与效率远超竞争对手。
美国市场分析师克里斯·贝瑞直言:“美国需要依赖外国的帮助来建立和扩展电池技术,如果没有外国协助,美国的劳动力根本无法建造这类技术极其精密的工厂。”
被捕的韩国员工多数持商务签证(B1)或电子旅行授权(ESTA)入境。前者明确禁止工作,后者最长停留90天且不得就业。
一位被捕工程师的同事无奈解释道:“我们需要调试精密设备,本地找不到足够技术工人,但申请工作签证要排队两年。
这种“签证错配”的根源在于美国对韩企投资的矛盾态度。
美国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吸引现代与LG投资建厂,要求年底前投产;另一方面却严格限制专业技术签证配额。
突袭事件立即在其他韩国及国际企业中引发了寒蝉效应。现代汽车已通知员工,推迟所有非必要的赴美商务旅行。
史密夫斐尔律师事务所美国商业移民业务主管马修·邓恩表示:“近期收到大量企业客户咨询,担心自己是否存在同类风险,尤其忧虑持工作签证的外籍员工会否成为联邦政府的重点对象。”
据报道,LG新能源在美国其他生产基地的韩国工人正在集体撤离。许多身处美国的大型外国投资者已被迫重新审视他们的签证是否合规。
现代汽车CEOJoséMuñoz承认,在突袭事件后,佐治亚州的合资电池工厂建设将推迟至少两三个月。
由于新工厂建设推迟,现代汽车将继续从位于佐治亚州Commerce的SKOn工厂采购电池。这场突袭行动的经济影响可能才刚刚开始显现。
现代汽车CEOJoséMuoz表示虽然遭遇“非常不幸的事件”,但美国市场对公司的战略重要性不会改变。
然而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政府一边招商一边赶人的做法,正让美国的“电池强国梦”面临一夕惊醒的风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