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现在是“赛博朋克”汽车的时代,但何谓“赛博”?难道仅仅是屏幕尺寸膨胀,能用声控指挥空调?宝骏云海这款车,自诩“安全电智妙车”,特别是这个“妙趣”,着实引人遐思。
先瞧瞧这车的吆喝卖点:自立悬架、巨匠级底盘调校、精微转向、瞬时制动,外加藏书楼级的静谧感。这些听来甚是高妙,实则不过是想让你驾驭时安逸,乘坐时也舒坦。现如今的车企,内卷之风已至此境地了吗?往昔的车辆,能动便好,现在恨不得将你奉为座上宾。
然而,“智”在何处呢?关键落在这块巨幅屏幕和智能化语助上。8.8+15.6英寸的双屏,确实颇具震慑力。语助宣称能洞悉各地方言,还能连贯对答,甚而能解析“一语多重旨”。听来颇为玄幻,但实操体验又当如何呢?
这不免让我想起曾体验过的某款“智能化”车辆,号称声控无盲区。结果呢?我说“开启车窗”,它给我放送了一曲“窗外”; 我说“导向公司”,它给我搜罗了一堆公司相关的逸闻。仅此而已?
当然,这不过是个案。但也昭示出一个问题,厂家鼓吹的“智能”,与消费者实需的“智能”,或许存在极大的偏差。厂家自以为给予你一块巨幅屏幕,装载个语助,你便心满意足,但消费者或许更渴求的是更安全、更便捷、更富人情味的体验。
眼下众多车企都在打造“智能座舱”,五光十色的花哨功能,真正能派上用场的,又有几许呢?诸多功能,一年恐怕都难得一用。厂商与其将精力倾注于这些华而不实的功能之上,不如潜心钻研如何擢升车辆的安全性、靠谱性,以及用户体验。
归根结底,汽车的本分仍是代步工具。安全方为首要。宝骏云海标榜“安全电智妙车”,将安全置于首位,此点值得称道。但“智能”也理应构筑于安全的基础之上。若为了追求“智能”,折损了安全,便可谓是舍本逐末。
现今消费者愈发精明,不会轻易被厂商的宣传辞藻所蛊惑。大伙儿更看重的是车辆的实际性能、品性与口碑。厂商欲想赢得市场,便需拿出真材实料,而非仰仗堆砌配置和炒作概念。
回到宝骏云海这款车,它的“妙趣”体验究竟如何,还需待实际体验之后方能定论。但可确凿的是,未来的汽车,必定是更加智能化的。只是,这“智能”应是更加务实的、更加富有人情味的,而非仅仅止步于表层。
厂商需要斟酌的是,如何利用科技,令汽车变得更安全、更便捷、更舒心,而非一味地追逐噱头,炮制“伪智能”。终归,消费者并非愚氓,谁会为那些无用的功能慷慨解囊呢?仅从语助380ms的响应速率,便能窥见厂商在细节处的匠心。但这不过是沧海一粟,真正的“智能”需要浸润到汽车的每一处机杼。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智能”等同于“巨幅屏幕”和“语助”时,是否忽略了“智能”的真谛在于解决问题,提升效率,改良体验?真正的“智能”应是潜移默化的,让你在不经意间感受到它的便捷与舒坦,而非强迫你迁就它的操作逻辑。
期冀未来的汽车,能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科技效力于人,而非使人臣服于科技。毕竟,我们所需要的并非是一个冷冰冰的器械,而是一个能够洞悉我们、理解我们的伙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