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网约车的车辆标准,都会多少发生变化,现在2025新的标准终于来了。在车辆年限要求、平台抽成、安全驾驶方面,都有了新的调整。
首先在车辆年限上,全国的统一标准是,车龄小于等于八年,里程小于60万公里。新能源车要通过电池安全检测,这个根据各城市不同,有不同的标准,需要司机自己去了解甄别,比如说常州要求续驶里程大于等于400公里。
在此之外,很多地方政策,对车辆的要求也有加码。上海要求租赁来的车辆需要再固定时间节点之前完成“预约出租客运”变更,否则会永久停运。在成都,非新能源车用于跑网约车,对购车价也有要求,必须大于等于12万,车龄要小于等于5年。在常州,除了价格要求等同于上海之外,车辆的综合续驶里程要大于等于400公里才行。
还有司机朋友们要记得检查自己的行驶证,快到8年的车,如果还打算继续跑的话,一定要记得提前置换,尤其是新能源车要定期测电池。
其次,平台的抽成要透明化。司机们日夜挂心的抽成问题,现在也再次做出了明文规定,全国的统一标准,上限在30%,各城市根据这一条准则可以进行细分,比如厦门设定把司机的每公里收入下限设定在1.5,也就是说单价最低不能低于1.5每公里,摒弃了其他乱七八糟的概念,例如信息费服务费什么的。
经过这个改版,司机的收入对比更明显了,平台抽成基本上被强制压在了25%左右,司机的收入几乎同比提高了15%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平台还会玩偷换概念这一套,用“奖励机制”替代抽成减免,这样就导致司机的收入波动极大,可以说很受平台“心情”影响。
还有就是驾驶方面,这一点是针对网约车行车安全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车一码”,车内装 前后两路摄像头以及录音设备,还要实时接入监管平台,可以说已经非常规范化了。就算是乘客因为自己手机的设置,关掉了摄像头,但是录音是全程且必须开启的,能够充分保证司机和乘客的人身安全。
不过说真的,这新标准出来,有利有弊,乘客是乐意了,但是司机觉得事儿更多了,那些原本就靠着跑车养家的人,哪儿还有钱换合规的车?让这些人怎么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