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四次全票合作决策,赛力斯逆袭转盈,华为模式引发新变局

那年春天,广汽埃安还在舞台中央意气风发,谁都觉得它稳坐钓鱼台,握着两田的王牌,背后就是广汽的大盘子,风头正盛——但有个问题,一直悬在半空:广汽和华为,这段“既合作又戒备”的关系,到底有没有给广汽带来最大的红利?

你说疑问是哪来的?瞅瞅广汽董事会那四次“11:0”投票,每一次都像打麻将一样,牌面一翻全场叫绝,但最后跟华为走到一起时,却已不是当年的春风骀荡。全员亮相,十一位大佬一声令下,说拒绝就拒绝,说合作就合作——可惜每一票差不多能顶一千亿营收的命啊,这种操作,你到底羡慕还是心疼?

有人不禁敲脑壳思考:如果广汽没那么硬气,坚持和华为深度绑定,会不会比今天的埃安还要牛?一张表格看下来,赛力斯和埃安、蔚小理这些新势力,销量像坐过山车,谁刚冒头谁又跌回低谷。赛力斯靠着华为,亏了三年,吐血般地爬到2024年盈利,有种“终于熬出头”的劲儿,而广汽呢?前面风光,后头掉队,到了2024年竟然还在亏损。你说,这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人算不如天算?

广汽四次全票合作决策,赛力斯逆袭转盈,华为模式引发新变局-有驾

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逼到分水岭,所有人都在捂着小算盘,一边数着销量,一边琢磨买哪家技术站队。华为拿着HI、智选车两套模式去找合作方,一遍遍挥舞橄榄枝,这边广汽瞅着自己腰包鼓鼓的营业额,赛力斯在角落里默默流着泪。广汽那一年分红23.02亿,赛力斯却亏掉18.24亿,怎么看都是一对强弱分明的兄弟。

可有时候,底气太足也不是好事。广汽董事会第一次“11:0”投票,义正词严定调跟华为走HI模式,貌似选择了安全的路线:智能化要有华为,但自主开发不能少,咱是大厂牌不能被人牵着鼻子走。怎么也不会想到几年后,赛力斯+华为这个组合,把新能源市场搅成了新一轮风暴。

然后事情急转直下,从2021到2023,广汽埋着头分红,埃安销量一路高歌,一家之力能顶蔚小理任意两家合并,这种自信谁不想要?但“天之骄子”也有迷惘的时候——真实的转折点在2022年:广汽埃安总经理开始在车展上公开表态,对华为合作就一点:“咱只要自动驾驶,其他自己来,坚决不能全盘交给华为。”副总经理更猛,说华为东西是好,就是太贵,毫无议价能力。字里行间隐隐有点怨念。

这一年广汽继续盈利,赛力斯还在陪跑。埃安拿到当年国内新能源市场最大融资——估值1032亿,赛力斯亏损加深。广汽信心膨胀到顶点,你说谁能想到后面市场会拐弯?

事情最具戏剧性的节点,是2023年。集团董事会再次“11:0”,彻底斩断HI模式,共同研发的玩意儿成了普通零件供应关系。说实话,很多员工那天饭都吃得不香:三年分红积蓄满满,如今落得个和华为各走东西,心里隐隐不安。这边广汽自家业绩还行,那边赛力斯倒是“没脸见人”,亏了几十亿。但华为和赛力斯突然放大招,新问界M7上市成了爆款,一夜成名。此消彼长,广汽的压力逐步加大。

市场没有永远的“清风徐来”,2024年广汽首次感受到断崖式的冲击。赛力斯逆风翻盘,销量破40万,营收1400多亿,首次实现年度盈利,还狠狠分了点红。广汽呢?销量没降太多,但营收下滑,亏损却是43亿多。双对比亮瞎眼,这种滋味怕是谁都不敢细细体会。

真到了这一步,广汽终于转念。2024年年底,董事会态度大变,主动求和,和华为签下智能汽车战略深化合作协议。你要说前几年那么硬气,这会儿怎么就低头了?本质还是大势逼人。市场格局变了,单靠自家体系搞不定智能化和软件定义汽车的升级,广汽的最新投票只能说“形势比人强”。

到了2025年,广汽第四次“11:0”,满票同意设立新GH公司,携手华为打造新品牌。看起来双方终于“握手言和”,但氛围已然大不相同。此时此刻,赛力斯一路高歌,销量继续飙升,广汽却不得不面对亏损和市场份额的下降。岗位竞争激烈,产品线要么跌落中低端,要么掉入价格战的泥潭。各大新势力提早修炼内功,广汽反而还在“亡羊补牢”。这时候才警觉,原来早几年拒绝华为,可能已经丢了千亿级市值的机会。

广汽四次全票合作决策,赛力斯逆袭转盈,华为模式引发新变局-有驾

其实回头一看,无论广汽还是赛力斯、蔚小理这些品牌,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拼死一搏”。广汽曾经仰仗两田的庇护,大量销量让它底盘稳如泰山,但在智能化变革面前,过度自信变成了制约。与华为的合作,一直在“近而不深”的摇摆里练习。赛力斯反而就像“背水一战”的勇士,把所有筹码压在华为身上,三年硬着头皮亏钱,熬到问界爆火,终于翻身。

广汽自家也不是没有突围。2025年推出“埃安三龙”,大胆杀入7-15万价位,霸王龙针对家庭版搞出同级独有配置一大堆,订单量直接暴涨。但这些努力,距离守住往昔的“王者荣耀”,似乎差了那么点气势,那种市场的风向说变就变,“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广汽董事会的四次“全票通过”,表面看是成熟企业的管理审慎,但深层难免有点“拍脑袋”的味道。每一次决策背后,有自信赌气,也有低估行业新浪潮的犹豫。华为智选车模式,不知不觉已搅动了整个新能源领域最重要一池春水。广汽前几年的优越,埋下了后面步步迟缓的隐患。赛力斯则凭着一股“死磕”精神,用数据和销量报复了当年所有质疑。

如果说广汽没那么果断斩断合作,不给“鸿蒙智行”团队挫伤,在2025年智能化升级最关键口,就能和华为深度绑定,今日的业绩高低,或许就不是现在的样子。咱不能说一切都该换位思考,但现实给所有人上了一课:新势力不是靠“底盘”决定成败,拼的就是对新技术新模式的拥抱速度。

那些年广汽分红分得爽,赛力斯亏得慌,但到了2025,分红变成回忆,营收变成痛点。这三年里的选择,直接拉大了广州和重庆的GDP差距,谁站队快,谁领风骚。今天广汽选择再和华为牵手,但再也不是站在谈判桌上的“甲方大佬”,而是被市场捶打后醒悟的老兵,重新追赶别人已经实现的小目标。

华为刚刚发布ADS 4.0系统,技术又刷新一轮,前期合作的老车主还可以免费升级,赛力斯早已趁势捡到最大一份蛋糕,而广汽,唏嘘之后,只能加班加点,生怕再被甩远。

整件事怎么看都像一场标本大戏,没谁是绝对赢家,也没人输得彻底。每一次抉择背后,是市场的风向变幻,是企业家想象力和胆识的博弈。广汽靠老本一度稳如老狗,赛力斯靠创新一把冲了天——但智能时代下,历史包袱再重,也得学会拥抱新思路。

你说,广汽那四次“11:0”投票,到底成全了谁,错过了什么?站在今天的节点,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或许,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广汽如何在智能汽车领域出奇制胜,和华为的合作这次还能再给它带来什么?没人敢下定论。就像一句老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错过一次,还能赶上下一班车吗?

你怎么看广汽和华为的这场“爱恨纠葛”?要是你是董事会一员,下一次投票,你会把票投给谁?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