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销量榜的“潜台词”:广州人爱科技,北京人更重“面子”?

家人们,我跟你说,今儿这事儿,简直了。

小鹏汽车最新的9月销量城市排行榜一出来,我这眼镜差点没直接从鼻梁上滑下来。

我之前跟哥们儿打赌还信誓旦旦,说北京,咱帝都,那高低得是个冠军吧?

科技之都,精英遍地,买个智能汽车不跟买白菜似的?

结果你猜怎么着?

第七!

就第七!

我整个人都破防了。

真正的大佬,那个一声不吭就把所有人都干趴下的,竟然是广州。

对,就是那个没事就爱喝早茶、穿个拖鞋就能谈几百万生意的广州。

一个月,哐哐卖了将近3000台,把第二名上海甩得连后脑勺都看不见。

这叫什么?

这不就是武侠小说里那种扫地僧吗?

平时看着人畜无害,一出手就是绝世武功。

这事儿的味道一下就出来了,这哪是销量榜啊,这分明就是一张“中国城市性格图鉴”。

咱先聚焦广州,这个“扫地僧”。

一个月2783台,店均月销133台。

老天爷,这是什么概念?

现在这行情,很多4S店一个月能卖出去30台,销售总监都得在办公室烧高香了。

广州这数据,简直就是直接把麻将桌给掀了,告诉所有人:“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

为啥偏偏是广州?

别跟我提什么“主场优势”,那都是虚的。

广州人精明着呢,他们骨子里就信奉“实用主义”,花里胡哨的东西入不了他们的法眼。

他们看中小鹏,绝对不是因为何小鹏在广州发的家。

而是因为,小鹏的智能驾驶,是真能帮他们从堵成停车场的东风西路和黄埔大道上,把脚解放出来的玩意儿。

说白了,他们买的不是一个LOGO,是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工具。

再说了,广州这城市的气质,就是那种“闷声发大财”的典型。

它不像北京那么讲究“范儿”,也不像上海那么追求“腔调”,它就是务实,就是搞钱。

这种气质,跟小鹏那种有点“理工直男”的浪漫,简直是天作之合。

好,现在让我们把镜头摇到那个让人意难平的北京。

小鹏销量榜的“潜台词”:广州人爱科技,北京人更重“面子”?-有驾

第七,1367辆。

这数字,平心而论,不算丢人。

但问题是,你是北京啊!

是那个自带光环的首都啊!

这就好比你们班学霸,每次都考第一,突然有一次考了第七,那感觉,能一样吗?

北京到底哪儿不对付?

我觉得这事儿吧,得往根上刨。

在北京,车这个东西,很多时候它就不是个代步工具那么简单。

它是个“社交名片”,是你混哪个圈子的“通行证”。

在某些饭局上,你车钥匙往桌上一拍,比你递名片还好使。

小鹏的标签是“科技”、“新潮”,这在别处是优点,但在北京这个讲究“底蕴”和“传承”的地方,有时候反而显得有点“根基不稳”。

它太新了,太锐利了,少了那么点儿能让大爷大妈都点头的“厚重感”。

这不是小鹏的错,是北京这座城的“气场”太强了。

在这儿,一个有故事的品牌,比一堆牛掰的参数,更能打动人心。

当然,最让我眼前一亮的,反倒是榜单末尾那几个“小透明”——无锡、金华、台州。

这三座二线城市,就像是突然从地里冒出来的奇兵,虽然销量数字不大,但它们能上榜,这信号可太强烈了。

这说明,智能汽车这股浪,终于从高高在上的北上广深,开始往更广阔的腹地“漫灌”了。

过去总觉得,这玩意儿就是互联网大厂精英们的玩具,但现在,江苏和浙江的“老板们”用真金白银告诉你:不好意思,我们也要上车了。

尤其是金华和台州,这两个地方,民营经济的活力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

这里的老板,个个都是人精,对能提高效率、改善生活品质的新鲜玩意儿,嗅觉比谁都灵。

他们选小鹏,不是为了赶时髦,是真真切切算过一笔账的。

电费比油费省多少?

智能驾驶能让跑长途的自己喘口气,在车上多打几个电话谈生意。

这才是最接地气,也是最可怕的购买力。

所以你看,一张榜单,扯出来的却是不同城市之间的性格博弈,是消费观念的暗流涌动。

广州的遥遥领先,是务实精神的胜利;北京的暂时观望,是文化壁垒的考验;而那些二线城市的悄然入局,则为小鹏汽车,乃至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这盘棋,越来越好玩了。

未来的戏,已经不只是在一线城市里拼个你死我活了,而是看谁能先读懂更广阔的中国市场。

小鹏销量榜的“潜台词”:广州人爱科技,北京人更重“面子”?-有驾

你说对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