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高架桥开慢了真的是容易得罪人。你说,开快点别人会觉得你不安全,开慢点,又被骂得像个闯了祸的。我的脾气还算好,刚开始也忍了几次。有次碰到那种龟速车,什么都不打方向,绝对没打过方向灯,在中间开得像块慢吞吞的豆腐。
我那天心情不好,就摁了几下喇叭,闪了几次灯。也不是为了多难堪,只是觉得路上要自觉点,别让后面的人等太久。可是那车不但没让,还硬扛着,50码晃得我快炸了。我心里想,这车是来遛弯的吗?我又试了几次催促,然后索性在快到虚线前加速,拐到边道去。
(这段先按下不表)你知道吗?我刚才翻了下自己的朋友圈,是个老朋友发的,说:合肥的高架,尤其是过站段,慢车真的不盯着点,真是害人。我觉得有点道理,但又不是很客观。
那次摁喇叭时,我的心里还在打鼓。反正都快到虚线了,我一踩油门,几乎把那龟速车赶在了后面。结果我瞥了眼旁边的车,发现全都在紧盯我,仿佛你们都在等我?心说,好吧,我先走边道。
但问题在于,很多时候,合肥的中高速路段也是这样,慢得不要不要的。尤其中午或晚高峰,路挤得不得了,好像开车变成了耐力赛。你说那种车,没必要非开中间线吧?它们总喜欢在中间开,觉得宽的路好占,哪怕车速只有20-30码。
我就常想,这是不是一种心里的小惯?喜欢占中间线,觉得安全、或者觉得位置宽。最好的办法是开得慢点,走边道,那比让后面追着催,平静多了。可是偏偏有人就喜欢在中间抖,搞得路上气氛紧张。
说实话,我对这种龟速车的忍耐也有限。不是说开得慢就不行,可是你在高速上开个40码,尤其是在变道多的路段,存在感就很强。就像我前段时间碰到一个新手女司机,就是慢慢悠悠地开,几乎让人抓狂。
我那天试图和她沟通了一下,试探性地按了个喇叭,然后看到她手握方向盘,双脚稳稳踩着刹车,眼神直视前方,没有慌张,也没有不耐烦。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她可能不像我刚开始那样急躁,或者说,她的平静是有一定的修养和自我控制力。
你知道吗?我一直觉得,开车除了水平,还是一种心态。像那女司机,其实都不是技术差,只是心态稳,遇事不慌。这个也跟车的自动化辅助有关,像现在的车越开越智能,可是有时候我觉得,反而让一些开车技术不够的人更依赖助手。这点,我也得反思。
说回来,合肥近期的路况,真要开慢点都成了修养题。你在边道慢慢来,又怕别人不理解。尤其是占中间线纯粹为了安全,结果反倒惹得后面司机不耐烦。有次一个修理工跟我聊天,说你哪天开快点,我都烦死了,你这龟速开太累人。我笑笑,他又补充一句:骑车的哥们说,车开快点,油耗也多点,保值率也差。估计也是看多了车祸,觉得快点才安全?没有那么简单。
再说一点,我其实比较在意的是路上那种占中间不合理的开法。公共道路,大家都要相互理解,我有时候真的觉得,有些人宁愿多走几百米,就是为了占中间,都不走边道。你说,早点走边道是不是静一静、效率高一点?我猜测,可能他们觉得边道没人的感受太孤独,类似我不怕慢,只怕没中间线上的位置。
有时候我在想,咱们 autopilot 也好,自动驾驶也好,还是需要人类的智慧。但很多情况下,那只是一种惯,是一种以为自己知道的坚持。刚才提到的合肥高架,感觉很多车主都是在聚集一种对速度和位置的偏执。
这些车,可能没意识到,他们的慢与快的界线,不只是车速那么简单,而是修养、理解和包容。或者有时候,看到女司机那双握紧方向盘,心里就觉得她不慌,或许她比我更自信。可能我想多了。
其实我没想过这么多,但如果能有一辆车,能自动调节在不同路况的速度差,减少催促和争抢的感觉,不知道会不会更好?就算我知道这行车安全,实际上那种别人快点的焦虑,是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
(这段就留个悬念)你说,那些龟速车背后,是不是也有他们的难处或某种坚持?比如说,刚换的刹车片还不稳,或者,害怕新手女司机的偶发性操作?
结尾不免再小打趣:我怎么觉得,合肥的路,有点像生活,大家都在惯和容忍中前行。没有谁喜欢慢,也没有谁喜欢堵,但慢久了,也挺折磨。你会不会觉得,如果某天能完美结合‘快’和‘慢’,那才叫开出人性?
顺带一说,那次我发现女司机的眼神那么坚定,忽然觉得,宽容,或许也是一种智慧。你会不会也遇到过,因为别人慢而有点不耐烦的瞬间?世界不止那一个快和慢,还有更宽的容忍。到总会有那一刻,你会对那个龟速车或是慢心的司机多一点点理解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