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英国一项 6.5 亿英镑的电动车补贴计划,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投下了一颗争议炸弹。这项号称 “推动绿色出行” 的政策,暗藏着对中国车企的 “精准狙击”,通过设定严苛的碳排放门槛与生产地限制,几乎将所有中国组装的电动车排除在外。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亚迪、名爵等中国品牌正以 “现象级” 速度席卷英国市场:比亚迪从 2023 年的 “零销量”,飙升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19390 辆,成为当地增速最快的电动车品牌之一。
英国新政 “精准排除” 中国电动车:补贴门槛卡掉大半中国造
2025 年 7 月,英国推出的 6.5 亿英镑电动车补贴计划,成了瞄准中国车企的 “定向筛子”。这项号称 “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 的政策,悄悄埋下了歧视性条款:车辆组装和电池生产的碳排放必须低于特定阈值,且制造商需持有 “经过验证的科学碳目标”。
直白点说,就是 “中国组装的汽车没资格”。英国交通部长莉莲・格林伍德在采访中直言不讳:“我们不认为在中国组装的任何汽车有资格获得该计划。” 这意味着比亚迪、零跑、奇瑞捷途等在英国热销的中国品牌,几乎被全部排除在补贴之外,而欧洲本土车企却能轻松达标。
对此,中国驻英大使馆迅速回应,呼吁英国 “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创造非歧视性投资环境”。这场围绕补贴的争议,本质上是贸易保护主义在新能源领域的抬头,用看似合理的 “碳标准”,给中国电动车套上了隐形枷锁。
销量逆势狂飙:中国车企正强势改写格局
政策再苛刻,也挡不住中国电动车在英国的走红。2025 年上半年,英国纯电渗透率已达 21.6%,其中中国品牌成了最猛的增长极。
比亚迪的 “逆袭剧本” 最有说服力:2023 年在英销量几乎为零,2024 年冲到 9000 辆,2025 年上半年直接飙到 19390 辆,不到两年卖出近 2 万辆。名爵、零跑、奇瑞捷途也不逊色,街头的中国电动车越来越多,有英国车主晒视频说:“比亚迪海豚比同价位欧洲车续航多 100 公里,配置还高,没补贴也值。”
更关键的是,这些成绩是在 “没拿到补贴” 的情况下实现的。即便少了 3.5 万元人民币的优惠,中国车靠性价比、长续航和智能配置,照样打动了英国消费者。中国车企正强势改写格局,曾经由欧洲品牌主导的英国电动车市场,如今不得不给中国力量留出位置。
贸易壁垒挡不住的崛起:中国汽车出海进入 “硬刚” 时代
英国的歧视性政策,只是中国汽车出海路上的一道坎。近年来,欧洲多国的关税上调、“碳关税” 酝酿,再到如今的补贴排除,贸易壁垒层出不穷。但这些阻力,反而成了中国车企加速全球化的 “试金石”。
一方面,中国车企用技术打破刻板印象。刀片电池、超充技术等硬核创新,让 “中国造” 从 “性价比标签” 转向 “技术标杆”;另一方面,本土化布局加速推进,比亚迪在泰国建厂、奇瑞在欧洲联合本地经销商搭建服务网络,通过 “本地生产 + 全球供应链” 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汽车网评:
从英国街头的比亚迪,到东南亚家庭的奇瑞,中国汽车正在用销量证明:贸易壁垒或许能延缓步伐,却挡不住全球消费者对 “好车” 的选择。当一辆中国电动车能在无补贴情况下,从 “零销量” 冲到英国市场前列,这场由中国品牌推动的全球汽车产业重构,早已不是 “偶然”,而是必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