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兆瓦超充勃兴看电动重卡的下一步攻坚|评论

从兆瓦超充勃兴看电动重卡的下一步攻坚|评论-有驾
图片

近日,基于华为兆瓦超充打造的全球首个百兆瓦级重卡超充站——四川元启星光重卡兆瓦超充站,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正式投运。这是笔者最近了解到的又一则关于电动重卡兆瓦超充的新闻。今年,兆瓦超充“横空出世”,电动重卡势不可挡。而两者之所以能够不断碰撞出“火花”,在于兆瓦超充技术的应用直击电动重卡“充电慢、兼容差、扩容难”等行业痛点,可为重卡行业减碳增效以及加速交通能源体系变革注入强劲动能。

据统计,我国重卡保有量约为800万~900万辆,在机动车总量中占比较小,却贡献了道路交通领域50%以上的碳排放,成为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非常关键且难以攻克的“硬骨头”。在此背景下,推动重卡电动化,有利于加快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加速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不过,目前电动重卡多在港口、矿区等封闭场景运营,其向干线物流、城际货运等开放场景渗透时,普遍面临充电效率低下、对电网有所冲击、初始投资高昂等痛点。与乘用车“代步”的需求不同,电动重卡的续驶里程、补能效率更为显著地与用户收益挂钩。换言之,如果重卡电动化无法真正撬动需求端,就难以规模化推广应用。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重卡销量达7.5万辆,同比增长195.2%。电动重卡市场“起飞”,也让补能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这个领域迎来“做大做强”的历史性机遇。在笔者最近参加的2025中国国际重卡超充产业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有行业人士提出,电动重卡逐步向干线运输场景渗透的“时间窗口”很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开启。

从需求端来看,商用车电动化直接推动补能设施向“高功率、高密度、场景化”升级。这恐怕就是以华为为代表的超充企业今年积极开展布局的驱动力。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充电网络全球业务副总裁彭鹏指出,兆瓦超充技术是电动重卡从封闭场景走向开放场景的核心解决方案,关键在于解决补能效率困境。华为还联合北汽福田、东风商用车、江淮等多家主流商用车企业组建了“超充联盟2.0”。这些车企预计今年将推出约55款兆瓦超充重卡,目前已交付20多款。

当然,在前景可期的同时,兆瓦超充技术在电动重卡领域落地也面临成本与技术的双重考验。首先,基础设施投资巨大,盈利模式待验证;其次,超充电池需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寿命之间取得平衡;另外,兆瓦超充可能引发电压偏移和线损增加,甚至触发电网保护装置跳闸,给电网兼容性与稳定性带来风险。还有标准方面,车企和桩企需开发多协议兼容设备,将增加研发成本。

为此,企业与整个超充行业需要创新发展、寻求突破。例如,在四川元启星光重卡兆瓦超充站,华为通过融合智能光伏和构网型储能,构建“源网荷储微电网”,微电网与大电网可并可离,可降低大功率充电对电网的冲击,还能解决电网稳定性问题。此外,微电网还能够通过VPP虚拟电厂技术,与电网互动,最大化消纳新能源,通过峰谷套利降低成本、提升收益,真正实现“车、桩、网”协同。

这些探索与政策的引导方向相合。202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稳步构建布局合理、品质升级、技术先进的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目标之一是到2027年底,力争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服务品质和技术应用实现迭代升级。《通知》还提及要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与配电网规划融合衔接,建立大功率充电场站与配电网高效互动机制,支持充电运营企业通过接入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需求响应,通过价格信号促进电动汽车高水平消纳清洁能源;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投建,推动要素资源集约化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重卡的月度渗透率已连续4个月突破23%;但中长途干线物流领域新能源重卡的渗透率不足0.1%。笔者期待,在重卡电动化的下一步攻关中,兆瓦超充能真正发挥关键作用。

文:张冬梅 编辑:庞国霞 版式:刘晓烨

图片


图片
喜欢请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给小编加个鸡腿!
图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