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车,尤其是买新能源车的朋友们,可能都听过身边有人抱怨,说车子刚买来时感觉还挺好,什么都新鲜,什么都快,可开个两三年,就觉得不是那个味儿了,甚至有点后悔。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电池不行了,续航掉得太快?
或者觉得那个智能驾驶功能,吹得天花乱坠,实际用起来也就那么回事。
但大家可能都忽略了一个藏在最深处,却又时时刻刻影响着你开车心情的关键东西——就是你中控大屏底下那颗小小的芯片,我们管它叫“车机芯片”或者“座舱芯片”。
可以说,现在百分之九十的后悔,根源都在于买车时没把这颗芯片看明白。
咱们得先分清楚一个概念,很多人容易把两个东西搞混。
你的智能汽车里,其实有两个“大脑”在同时工作,它们分工明确,互不干涉。
一个大脑,叫“智能驾驶芯片”,它的任务就是专心开车。
比如你在高速上打开自适应巡航,它就负责帮你控制车速和距离;你在停车场用自动泊车,它就负责帮你打方向盘、看位置。
它就像一个技术高超、但沉默寡言的专职司机,负责的是驾驶安全和辅助驾驶这些“硬核”操作。
而另一个大脑,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车机芯片”。
它的任务是管好你在车里的一切娱乐和交互体验。
你中控屏幕划起来顺不顺滑,开导航地图缩放会不会卡,你喊一声“你好,小迪”它反应快不快,能不能在车里流畅地看个电影,甚至未来能不能在车里打游戏,这些都由它说了算。
它更像一个贴身的生活管家,负责的是你的乘坐感受和娱乐需求。
想一想,我们每天开车,跟那个“专职司机”打交道的时间多,还是跟这个“生活管家”互动的时间多?
答案很明显。
就算你的车有再高级的自动驾驶能力,可只要你一上车,发现中控屏卡得跟翻照片似的,点一个应用要等三秒,语音助手半天不理你,那这台车的日常体验就已经大打折扣了。
所以说,智能驾驶决定了一台车的上限有多高,而车机芯片,则决定了这台车的体验下限有多稳。
下限都保不住,上限再高又有什么用呢?
那么,现在市面上的车机芯片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
咱们用大白话来梳理一下,基本上可以分成几个档次,这直接关系到你的车在三年后,是依然流畅如新,还是卡到让你想砸屏幕。
排在最顶尖的,是现在刚刚开始普及的高通骁龙8295芯片。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汽车厂商把一颗最新款旗舰手机的处理器,装进了你的车里。
它的处理能力非常强大,有测试数据显示,它的综合性能几乎是上一代主流芯片的两倍还多。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你不仅可以同时开着导航、音乐、视频聊天等好几个程序而丝毫感觉不到卡顿,甚至还能在车里以高画质流畅地玩一些大型手机游戏,比如《原神》。
更重要的是,它强大的性能储备,为未来的系统升级留足了空间。
以后车企想给你增加什么AR实景导航、更聪明的AI虚拟助手这类新功能,这颗芯片都能轻松应对,保证你的车在未来五年内都不过时。
目前,像吉利银河E8、极氪001的高性能版等一些新发布的车型,已经开始搭载这颗芯片了,它正在成为新一代高端智能汽车的标志。
接下来是目前市场上最主流,也可以说是“入门门槛”的芯片,叫高通骁龙8155。
这颗芯片在过去几年里非常火,从十几万的国产车到三四十万的合资品牌,都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卖点。
它的性能,大概相当于一台两三千块钱的中端手机。
在今天来看,用它来应付日常的导航、听歌、看个普通清晰度的视频,是完全没问题的,能保证基本的流畅。
但它的问题在于,它毕竟是2019年的技术了,面对现在越来越复杂的车载应用,它的性能已经快要到头了。
如果你想在车机上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或者运行一些对性能要求高的软件,它就会开始发热,并且变得卡顿。
最关键的是,它的潜力基本被挖掘干净了,未来车企再想通过软件升级(也就是OTA)给你带来什么颠覆性的新体验,硬件性能很可能就不支持了。
所以,在2024年买一台新车,如果它用的是8155芯片,只能说“合格”,算不上什么亮点了。
除了高通这两款主流芯片,还有一些特殊的存在。
比如我们国产的骄傲,华为麒麟990A芯片。
它搭载在问界系列车型上,配合鸿蒙车机系统,流畅度体验非常好,丝毫不亚于8155。
它的优势不在于单纯的跑分有多高,而在于和华为鸿蒙生态的深度融合,能实现手机、车机、智能家居之间的无缝流转,这是一种生态体验上的领先。
还有特斯拉用的AMD芯片,性能非常强悍,甚至能在车上玩电脑上的3A游戏大作,但它只在特斯拉自己的封闭系统里使用,不对外开放,就像苹果的系统一样,好用但有壁垒。
最后,就是咱们买车时一定要避开的“雷区”了。
如果你在2024年看一台新发布的车,发现它用的还是高通骁龙6系列或者820A这类更早的芯片,那基本不用再往下看了。
这些芯片的性能,在今天看来已经严重落伍,连一些入门手机都不如。
它们连保证最基本的导航流畅都费劲,多开一个音乐软件就可能卡死。
车企用这种芯片,说白了就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省成本,这样的车买回来,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一个让你糟心的“智能砖头”。
知道了这些,我们在买车时就要有两条明确的“红线”。
第一条,2024年上市的新车,如果车机芯片还在用8155以下的,坚决不能选。
汽车是个耐用消费品,一用就是好几年甚至十年,你现在买一个硬件已经落后于时代的产品,就等于提前宣告了它在智能体验上的“死亡”,未来的保值率也会非常难看。
这就好比你在2024年去买一台全新的、只支持3G网络的手机,你会买吗?
第二条红线,要警惕一些“老瓶装新酒”的车型。
有些品牌,把一款好几年前开发的老车型,换个外观,然后宣称自己搭载了主流的8155芯片。
这种车也要小心。
因为汽车的芯片需要整车的电气架构、散热系统来配合。
老旧的平台在设计之初根本没考虑过要支持这么高功耗的芯片,强行装上去,就像给一辆老旧的拖拉机换上了跑车的发动机,结果很可能是发动机因为散热不良、供电不足而根本跑不起来,甚至还容易出故障。
反映到车上,就是夏天开一会儿导航,中控屏就烫得可以煎鸡蛋,然后频繁死机重启,体验还不如一颗低端芯片。
所以说,未来的汽车,硬件的价值会越来越高,而硬件的核心就是芯片。
当8295这样的新一代芯片成本下降并普及开来,我们的用车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车里等人的时候,可以像在家里一样打一局酣畅淋漓的游戏;导航可以直接把箭头投射在你眼前的真实道路上;你的汽车会有一个真正懂你的AI助手,能根据你的习惯主动提供服务。
这一切,都建立在强大的芯片算力之上。
现在买车,已经不仅仅是买一个交通工具,更是在买未来五到十年的智能生活体验。
而车机芯片这块看不见的基石,恰恰决定了你的体验能有多好,能好多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