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一个汽车品牌,叫国机智骏。
可能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会觉得有点陌生,甚至都没听说过,这很正常。
因为它就像咱们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里的一阵风,来得挺快,声势也不小,但没过多久,好像就听不到什么动静了。
这就让很多人感到好奇,一个听起来名字里带“国机”二字,明显有国家队背景的品牌,怎么就没能站稳脚跟呢?
它到底是手里的牌不够好,还是市场太残酷,咱们今天就把它从头到尾捋一捋,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时间回到2017年,那会儿正是国内造新能源车最热闹的时候。
国机智骏就在那年4月成立了,它的出身可以说相当亮眼。
背后的大股东是国机汽车,这可是央企,是世界500强企业国机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国机智骏从一出生就不是那种缺钱、缺资源的小作坊,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的。
人家一上来就目标明确,不搞那些花里胡哨、价格虚高的东西,就踏踏实实地给普通老百姓造车,主攻的就是大家日常代步用得着的小型纯电车。
为了表明决心,公司成立才一个月,就直接在江西赣州投资了80个亿建生产基地,这个手笔在当时绝对算是大制作了,看得出来是真心想干一番事业的。
准备了两年多,到了2019年,国机智骏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他们没有像别的品牌那样一款一款地试水,而是一口气推出了三款车,分别是GX5、GC1和GC2,直接全面铺开,想在市场上打一个漂亮的开场。
咱们先说说那个打头阵的GX5,这是一款小型SUV,定位很清楚,就是给家庭用的。
在2019年那个时间点,它的性能参数其实是挺不错的。
电池容量46.4度,官方说的NEDC续航里程是338公里。
这个续航在当时对于城市家庭来说,上下班通勤、接送孩子是绰绰有余了,周末开到周边城市转转也基本没问题。
充电速度也还行,快充从30%到80%大概需要45分钟,也就是一顿饭或者喝杯咖啡的时间。
车里面还有个13寸的大屏幕,配上智能语音系统,科技感也跟上了潮流。
特别是它的起步加速,从0到50公里只要3.9秒,在等红绿灯的时候,能让你体验一把轻松超越旁边油车的快感。
再来看GC1,这是一款五门两厢的小车,主打的就是一个经济实惠。
它的售价区间在6.88万到8.38万之间,这个价格相当有吸引力。
虽然车不大,但它的轴距做到了2米5,这得益于它专门开发的底盘,所以车内的乘坐空间在同级别里算是比较宽敞的,不会觉得特别憋屈。
续航和GX5一样是338公里,但快充更快一点,半小时就能补充大部分电量。
对于很多刚工作的年轻人或者想买一辆家庭第二辆代步车的用户来说,GC1的性价比确实很高。
当然,价格摆在那,它也有一些不足,比如车里的智能配置比较基础,就是满足最基本的听歌导航,另外在高速上开快了,风噪声会比较明显一些。
最后是GC2,这是一台更小巧的微型车,简直就是城市里的穿梭精灵。
车长只有3米3多一点,不管是找车位还是在窄巷子里掉头都特别方便。
它还提供了两个座位和四个座位的版本,车身颜色也是双色搭配,看起来很时尚,明显是冲着年轻人的口味去的。
最让人意外的是,这三款车里,反而是这个最小的GC2续航最长,达到了368公里。
不过它的缺点也很突出,因为车身太短,轴距只有2米1,如果是四座版,那后排基本上只能应急坐一下小孩,成年人坐进去腿会非常难受,而且后备箱空间也小得可怜,基本上放个双肩包就满了,别指望用它来拉什么大件行李。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国机智骏就是个会市场定位、会攒车的品牌。
其实不然,它在技术上是有自己的一套东西的,并不是空架子。
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三电”系统,也就是电池、电机和电控。
它的电池用的是当时技术比较先进的三元锂软包电芯,能量密度超过了160Wh/kg,这个数据在当年的国内市场里是排得上号的。
再加上它自己研发的轻量化电池箱和一套高精度的电池管理系统,在续航和安全之间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平衡点。
更重要的是,它还花大力气自研了一个叫ZEP的纯电专属平台。
这和很多早期直接拿油车壳子改造的“油改电”车型有本质区别。
专属平台是从零开始就为电动车设计的,整个车身结构、电池布局都更合理,能让车身更轻,空间利用率更高。
可以说,国机智骏的底子打得非常扎实,是有真功夫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有央企背景、有像样的产品、还有核心技术的品牌,怎么就突然不行了呢?
原因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但却非常现实和残酷:它没能跟上市场的变化速度。
国机智骏犯了一个在新势力品牌里很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产品更新迭代太慢了。
2019年推出的那三款车,在当时确实很有竞争力,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简直是一天一个样。
当国机智骏还在卖着那几款老车型的时候,它的竞争对手们已经把续航里程从三四百公里卷到了五六百公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从高端配置变成了标配,车机系统也越来越智能好玩。
消费者的选择是现实的。
到了2022年,国机智骏GX5那338公里的续航就显得不够看了,而它十一二万的售价,消费者完全可以买到续航更长、配置更高、品牌更响亮的其他车型。
产品没有升级,技术没有迭代,就像一部2019年发布的手机,虽然质量可能不错,但拿到现在来卖,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功能更强、设计更新的手机。
最终,到了2023年底,传来了品牌进入预重整的消息,车也基本停售了。
这对那些已经买了车的车主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
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车坏了去哪里修?
需要换零件了还能不能买到?
售后服务体系一旦崩溃,用车体验会大打折扣。
而且,品牌的前景不明朗,直接导致了车辆的保值率大幅下跌。
数据显示,GX5和GC1的一年保值率都只有百分之五十多,在新能源车里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这意味着车主将来卖车时会亏得更多。
对于潜在的买家来说,一个连未来都无法保证的品牌,自然也就不敢再轻易选择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