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网上论坛炸开锅了。 张三刚看到银河A7预售价10.38万起步,立马在评论区飙出一句:“这价钱太坑爹了,不如直接买星耀8或者那7.98万的秦L呢! ” 这话像扔了颗炸弹,转眼就上万点赞和跟帖。 有人说A7定价不地道,还有喊水军刷屏的,闹得人声鼎沸。 为啥大家这么不爽? 因为A7宣传是插混B级轿车,尺寸大、续航长,结果10.38万入门版只配了个8.5度小电池,纯电跑55公里就没了电,这不逗人玩吗?
论坛里老司机们开始算账了。 秦L起价才7.98万,尺寸比A7小点儿,车长4830mm,轴距2790mm,但它用比亚迪DM-i系统,纯电续航80公里起,综合能跑2000公里,省钱又实用。 星耀8更夸张,12.58万入门,车长5018mm,轴距2928mm,纯电续航130公里,还塞进23个喇叭音响,听着就高级感爆棚。 A7轴距2845mm,定位B级车,但低配连个像样的智驾都没有,被批成A级车体验,卖B级车价格,这不是货不对板是啥?
消费者心理也浮出水面了。 预算10万的人,对1万块差特别敏感。 网上调查显示,大多数人看到秦L价格,直接跳过A7。 小刘在论坛分享了经历,他跑网约车的哥们儿买了秦L,一年开四万公里,省下油费就回本了。 小刘自己只跑一年两万公里,还在油车里打转,因为维修便宜,还能开个二三十万公里。 A7这价一出,比亚迪店里人头攒动,秦L都卖断货了。
细节对比更让人心凉。 A7低配CLTC纯电续航55公里,综合号称2100公里,但跑高速电耗一高,实际只能摸一千多公里,被实测用户吐槽“缩水王”。 星耀8呢,入门款就带L2辅助驾驶和Flyme Auto座舱,车机流畅得像苹果手机。 秦L加量不加价,全系标配“天神之眼”智驾,12个摄像头防撞保安全。 A7啥都不给足,就靠大空间忽悠,结果反被同门兄弟L6抢风头——L6起价7.98万,尺寸接近A7,智能一点不落。
价格策略玩脱了。 吉利原本想用尺寸和续航当卖点,搞个“越级”范儿,但隔壁比亚迪凭销量规模,一降再降,秦L置换补贴后能降到7万出头,直接碾压。 星耀8卡位精准,打的是汉DM-i,12.58万起价,让A7夹在中间成了透明人。 消费者不傻,选秦L的图便宜、省油、高保值;挑星耀8的看中空间大、配置豪,适合家庭出行。 A7呢? 大伙儿说等它正式上市降价,估计得砍1.5万到8.88万才值。
竞争格局更残酷了。 轩逸、朗逸这些油车老牌,被秦L的低价逼到墙角,销量嗖嗖掉。 网上有人晒数据,合资车市场份额掉到新低。 吉利自己打自己,银河系列里L6和星耀8都强过A7。 一哥们儿吐槽,他试驾A7和秦L后,选了后者,因为DM-i技术十年口碑,开起来安心点。 A7混动新系统没经过时间考,怕修起来贵,还得专店处理。
当前买车的建议,大伙儿在论坛总结:预算10万,首选秦L,置换后能省到7.98万;加个一两万上星耀8,豪配爽到飞;A7暂时别碰,等降成8.88万才考虑。 有人实测一年跑三万公里以下,油车故障少、保险省;混动和电车留的网约车老手用。 总之,别被A7宣传晃了眼,多跑实体店比比价。
市场声音闹翻了天,厂商被压力逼得松口,说正式上市可能调价。 论坛爆料水军刷屏,官方辟谣“误读信息”,但热度挡不住讨论区刷屏“不降价不买”。 一小伙儿说,他差点冲动订A7,被家人喊停后转买星耀8,省心又实惠。 车评人实测视频火了,评论区一片“价格坑爹”呼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