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这下怕是要坐不住了。
谁能想到,中国造的新能源车,跑去德国,让德国人眼里一亮。
德国ADAC,这家一百多年历史的汽车评测机构,居然给中国车的分数,比特斯拉还高。
真的假的?
这事,搁两年前说出来,谁信?
回头看看,十几年前中国车混到德国是啥待遇。
A柱一撞就弯,气囊弹歪,工程师得用撬棍敲敲打打,才能把门掰开。
那画面,丢人不?
德国人摇头冷笑,媒体一个劲儿地数落。
那会儿,提起中国车,大家图便宜,质量真没人敢恭维。
结果转眼到了今天。
比亚迪、蔚来、名爵、小鹏、哪吒,这些名字摆在德国人的试驾清单上,ADAC还专门列出一份打分表。
你敢想吗?
蔚来ET5T,1.9分。
比亚迪海豹,2分。
Model 3?
2.1分。
咦,咋中国车反倒成了优等生?
一句话总结,德国人不光没挑出大毛病,反而给了不少好评。
为啥会有这变化?
先别急,德国人的心态,咱得琢磨透。
ADAC嘛,欧洲最大汽车俱乐部,什么碰撞测试、能耗标准、道路救援,人家都能自个儿干。
德国人买小孩安全座椅,都认ADAC的认证。
人家评测那叫一个苛刻,比欧标还高一级。
50公里/小时正面撞击?
ADAC直接整成64公里,还加侧撞。
你要想蒙混过关,根本行不通。
那中国车这回到底牛在哪?
咱细算账。
比如比亚迪Atto 3,动力、空间、设计都被夸,唯一扣分的,是快充没特斯拉快,操控也算不上极致。
可德国人一看价格,三十万起步。
在德国这价位,要求高点也正常。
海豚更是2.3分,ADAC说实体按键多点就好了。
宋PLUS EV,虽然内饰有档次感,但操控还有待提升,2.3分。
MG4,外观“有攻击性”,空间也行。
刹车厉害,底盘调校敏锐,不过悬挂太硬,空调不太好使,2.2分。
说到蔚来ET5T,这车在德国售价将近五十万,ADAC居然说,有点像奥迪A7。
外观流畅,工艺、材料没的说,驾驶起来平顺。
缺点呢?
没前备箱,后排空间窄,还得吐槽德国才有9个换电站,换电不方便。
可最终,还是1.9分。
Smart #1和#3,同样1.9分。
外观好看,底盘稳定。
ADAC都说ESP系统升级后,之前紧急避让时不灵的毛病也没了。
你以为德国人就随随便便给高分?
未必。
看小鹏G6,外形被嫌不新颖,配置倒是实在。
后排空间大,动态表现稳健,避障测试灵活,但悬挂偏硬,过减速带会响,方向盘回正费劲,2分。
你说这分数,是不是“打脸”了不少欧洲车?
再细细一看,德国人心里的好车标准,跟咱国内还真有点不一样。
首先,操控是第一位。
换道超车,过弯侧倾,悬挂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
其次,德国老下雨,路滑。
加速如果一脚下去就打滑,德国人分分钟给你拉黑。
还有,高速能耗。
德国不限速高速,能耗掉得快不快,续航挺不挺得住,充电速度快不快,都是重头戏。
最后,质保。
德国车自己质保都不咋地,买中国车怕退市没人管,必须看得紧紧的。
讲真,这几年中国新能源车进步有目共睹。
安全配置、智能化、内饰做工,样样都赶上来。
ADAC打分不手软,但中国车还真拿得出成绩。
蔚来、比亚迪、MG、哪吒、小鹏,各有优缺点,德国人没盲目吹,但也没怎么苛刻。
可是,这高分背后,市场能不能买账?
德国人老说性价比,其实也挑剔。
中国车售价水涨船高,有的车型卖到四五十万。
德国人愿不愿意掏这钱包?
谁都说不准。
ADAC高分只是敲门砖,后面还得看服务跟不跟得上。
售后、配件、维修,德国人要是买了用两年坏了没地方修,评价立马翻脸。
蔚来在德国才九座换电站,这和特斯拉的充电桩比,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
还有个问题。
德国人买车讲究用十年八年不坏,外来车要想扎根,得靠时间证明自己。
便宜卖没用,配置高也没用。
服务不好,分分钟被抛弃。
质保、售后这些软板子,中国品牌得硬起来才行。
再说德国高速不限速,电车能耗就得经得住考验。
ADAC实测的数据,有些中国车能耗比宣传高不少。
海豚实测19度,海豹21度。
有人说,德国测试太严格,特斯拉Model 3都被跑出19.5。
这说明啥?
谁上德国高速,谁都老实。
德国人爱鸡蛋里挑骨头。
下雨路滑,能不能不打滑;高速路,充电快不快;开起来稳不稳,这些都直接影响得分。
比亚迪Atto 3、海豚,雨天加速容易打滑,悬挂偏软,德国人都一一写出来。
说到底,就是看细节。
你要真厉害,啥毛病都挑不出来,那才叫真本事。
至于值不值,德国人心里有杆秤。
MG4在德国卖35万,蔚来ET5T将近五十万。
配置、质保拉满了,但终归不是便宜货。
买单的人多不多?
还得看后续。
ADAC给高分,算是给了张门票。
能不能站稳脚跟,走得远不远,得看用户体验和口口相传。
有网友说,中国车能进德国,说明底子真的硬了。
有人反驳,分数高没用,销量才是王道。
还有人吐槽,等中国品牌把服务和售后补上了,才有可能称王。
ADAC是认可了进步,可市场是最无情的,谁能赢最后,谁才是真英雄。
现在评论区都翻天了,有人吹中国车崛起,有人嘲笑还得看销量。
德国人会不会买账?
中国新能源车到底能不能撑得住德国人的挑剔?
爱操控,爱细节,爱挑刺,德国人会不会被中国车彻底征服?
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下一个常青树?
不服气的,别光喊口号。
敢不敢去德国买辆中国车,开上高速,试试ADAC那些标准?
大家觉得,中国新能源车能不能用真本事在德国扎下根来?
德国人会心甘情愿为中国制造买单吗?
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